【睡前聊一会儿008】物理学家的真气是种什么气?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我是党报评论君。大家好。

  这几天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是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院士做了一个演讲,叫做《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好多人非常惊讶,还有人觉得这位院士走火入魔了,开始贩卖伪科学的东西。

  

  朱清时对科学本源的思考是不是伪科学呢?很难一下子给一个定论。

  我个人的感觉,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

  首先是科学层面。主流科学界目前的共识,像热力学三定律、牛顿三定律这些近代科学的基础,几乎是难以动摇的。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水变油,可以制造永动机,那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不靠谱的。但另一方面,意识问题,记忆问题,人的潜力问题,到目前尚无定论。这方面十分超前的探索,需要有极少数人去做。他们可能推动科学进入一个新境界。地心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的建立,就是这样开拓出来的。

  其次是社会层面。目前我们国民的科学素养还较低,而各种江湖术士、骗子还大量存在,种种不靠谱的民科也大量存在。朱清时式的探索,建议还是在小范围内展开,如果要跟公众交流,就尽可能做好科普。不能让那些民科被打鸡血,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不能让那些江湖骗子打着这些旗号去行骗鼓噪。生活在今天的中国,科学家不能不考虑传播自己研究理念可能造成的社会效果。

  最后是传播层面。科普科普,好多东西一普及就出错,一打比方就不严谨。这是科学语言跟自然语言天然的冲突。我们常常抱怨,黑格尔为什么要把话说得那么晦涩,量子力学为什么搞得那么难懂?其实,科学也好,哲学也好,你要精确表达一个概念,就是要做种种复杂的限定,才能达到精确的效果。反之,去除这些限定去做传播和普及,可能就会出现歧义和误解。这需要特别小心。选择真气这样一个已经被彻底用乱的概念,来阐释自己的思考,朱清时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是不明智的。

  正所谓:科学探索没有禁区,社会影响需要考虑。大家晚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