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 | 农民工和大学生最熟《阿Q正传》、年轻公司职员最爱《知音》

  

  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

  调查

  农民工读得最多的书是什么?大学生读书的真实状况如何?做网络作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手机微信对文学阅读有什么影响?从2012年开始,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组织来自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的60多位师生,围绕阅读习惯、审美趣味,展开了5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也是他们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组成部分。

  揭秘

  日前,这些调查成果汇集成《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部近600页的书中,不管是那些可以与日常经验相互印证的调查数据,还是“农民工文学阅读量和阅读比例高于整体国民水平”“在中文系学生中诗歌比散文更受欢迎”等略显意外的结论,都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当前社会文学阅读的“民生”百态。这种注重实证分析的调查考察,给文学研究与评论带来一股清风。

  

  四大名著阅读比例超过50%

  几年前,曾有出版社发布了一份“死活读不下去”图书排行榜,《红楼梦》《三国演义》《百年孤独》等名著赫然在列,引发各界争论。

  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0所大学的2000多名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调查,得出了不同结果: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占到86.8%,阅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的比例也都超过50%,有8.9%的学生将《红楼梦》填写为“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在所有作品中比例最高。

  另一组调查则显示,当代中文系大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趣味正在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巴金、路遥、金庸等作家的作品在中文系大学生群体中拥有广泛的读者。然而,在此次调查中,巴金《家》的阅读比例为65.7%,路遥《平凡的世界》为49.9%,金庸等武侠小说为37.4%。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说,“这几部作品的阅读比例虽然都不算低,但较之前些年,已经呈现明显下降的局面。”

  对中小学生群体的调查显示:小学生读书最多,初中二年级之后一路下滑,高中生课外很少阅读文学作品。

  对农民工群体的调查发现,虽然农民工文学阅读量和阅读比例高于整体国民水平,但真正喜爱文学的人却很少,特别是一些在小型企业、小工程队工作的农民工,生活条件较差,宿舍没有电视可看,使得阅读通俗文学作品在他们的业余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鲁迅是各类人群阅读交集

  

  在文学经典阅读方面,各类人群阅读交集发生在鲁迅和鲁迅作品上,无论是农民工、作家还是大学生,都对鲁迅作品有不同程度的熟悉度,而且农民工和大学生最熟知的作品都是《阿Q正传》,不能不说是个有趣现象。

  “除了课堂,你是否阅读过以下作家的作品?鲁迅、沈从文、赵树理、柳青、周立波、路遥、贾平凹、迟子建。”该问卷选项为多选,结果鲁迅、路遥两位作家遥遥领先,分别为34%和33%,其他作家都没有达到10%,还有高达45%的人选择的是“都没有读过”。而关于作家作品,选项包括“《阿Q正传》《边城》《小二黑结婚》”等,大家选择的结果为,《阿Q正传》和《平凡的世界》遥遥领先。

  针对作家的阅读调查则显示,鲁迅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至关重要。对其影响最大的作家中,选择最多的是中国古典作家曹雪芹,鲁迅名列第二位,接下来分别为沈从文、张爱玲、萧红等。而外国文学作家中,作家们受托尔斯泰、马尔克斯、卡夫卡、福克纳、胡安·鲁尔福的影响最大。

  《知音》《读者》《故事会》

  

  

  

  

  关于《知音》读者的调查可以看出,48%的读者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对于读者群的职业统计也表明,公司职员占34%,远远高于自由职业者的12%、工人的6%、农民的5%。调查也同时显示,在校大学生很少购买《知音》。

  《读者》的读者,同样是青年人占主体,这是调查人员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得到的答案。在“您阅读过的文学期刊”选项中,有高达78.79%的人选择了《读者》,其他依次为《青年文摘》《意林》《萌芽》《故事会》,排在最后的是《收获》,仅有9.09%的人读过《收获》。

  相对于《知音》和《读者》,《故事会》的读者群年龄跨度更大,集中在20岁至50岁,农民和农民工是主要群体。根据调查结果,“商场谋略”和“官场谋略”是最受欢迎的故事类型。

  关于《收获》的调查,文化水平越高,知道和经常阅读《收获》的人就最多。值得一提的是,当问及《收获》杂志存在哪些不足的时候,高达48.2%的竟选择了“文学性太强”。

  温儒敏:人们的阅读口味变得很粗了

  

▲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很多文学评论或者文学史研究,大多是兜圈子,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关注圈子以外普通读者的反应。”已至古稀之年的温儒敏,一直有心改变这样的文学研究现状。早在2009年,他就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要研究“文学生活”,了解沟通读者的文学诉求与文学活动。

  七年过去了,当温儒敏的学术观点终于化为现实的时候,他的心情却复杂了许多,这甚至是一份令老人家感到沉重的调查报告,“阅读风尚在转变,现在人已经很难沉下心来读一本书,浅阅读成了文学阅读的主体。”他说,一本长篇小说除非是拍成电影、电视,人们才会找来看看,一般的国民已经没有耐心读一本厚书。老人家更关注到,大学生是重要的阅读群体,但他们读的大量是游戏、娱乐的图书,“现在人的阅读口味已经变得很粗了。”

  温儒敏认为,改变这样的现状,应从孩子抓起,“小学如果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到了高中就会很难改变,到了大学就完全自由、放开了,只有一部分有耐心的人才会读书。”

综合自:光明日报、书香江苏

编辑:书香南京

  

  主办单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