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海拔3000多米的寨子,带出了热泪盈眶的惊天绝唱

  旧事物是时代的风情画,也是个人的生活史。但如今,它们正在被时间快速腐化,我们与过往世界的纽带也随之消失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注定无法长存,如何在当下捕捉正在消失的文化和记忆?新技术又能发挥什么作用?

  今天,腾云 为大家推送音乐人汪静泉发现一个沉寂千年的音乐奇观的故事。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川西高原上的藏羌多声部民歌也随演化走向衰落。汪静泉发现了这些民乐,并将它们带出大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古老的音乐得以在新世界活化,让更多人一睹精彩。

  8月6日,2017年世界人文大会将在比利时列日召开,腾讯将携带着对人文、创意的理解参加大会,并举办分论坛“数字时代下的青年、创意者新生态与传统文化活化”。

  2006年,古老的藏羌多声部民歌走出大山,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在CCTV青歌赛四川赛区成都海选现场,三队少数民族组合带来的神秘唱腔震撼了观众,也给评委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两位阿尔麦藏族中年男子组成的纳玛组合,剧烈的颤音高低交错,一浪接一浪。

  两个羌族汉子组成的毕曼兄弟组合,多声部唱法神秘幽远。

  

毕曼兄弟组合

  三个阿尔麦藏族少女组成的热玛组合,天籁般的声音在现场响起,评委们激动不已,为这种浑然天成的多声部复调式唱法集体起立鼓掌。

  羌族毕曼兄弟与阿尔麦热玛组合相继获得第十二届、十三届央视青歌赛大奖。

  藏羌多声部民歌走出大山,要归功于一个叫汪静泉的音乐人,他与藏羌多声部民歌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

  

汪静泉

著名音乐策划人、音乐评论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册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普查民歌,为此专门成立了四川卷编辑部,编辑部主任就是28岁的汪静泉。那时他年轻气盛,发现自己接触的音乐太平淡,跟他的追求有很大差距。

  对于民族音乐,汪静泉的印象是简陋粗鄙。但他第一次听到“嘎呜斯嘎歌”,那种非常独特的波浪式唱法,一下就吸引了他。汪静泉告诉自己,那就是他一直寻找的音乐,一定要去它的故乡。

  1984年,他开始了对神秘部族的探索。

在海拔3000多米的寨子,“瞎子阿炳”让他热泪盈眶

  川西高原上,黑水、松藩和茂县的交界处有一个三角区域,岷江、黑水河和热雾河把该地区隔断在崇山峻岭之中,宛如孤岛。近千年来,三个部落在孤岛上繁衍生息。

  三个部落的人都没有单声部概念,他们只有非常严格的多声部意识,认为声音出来一定要同时具备高低,“得拐(高)尔拐(低)”才是美,一个人唱不出来。

  

  汪静泉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精美的原生态音乐。他说,几个部落呈现的技巧性和歌唱的境界感染了他。

  孤岛上有一个寨子叫埃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看到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也见证着日落的最后一抹夕阳。

  在这里,汪静泉听到了让他一辈子难忘的歌声:

人年过50,唱不起了;

3岁的家鸡,叫不起了;

4岁的撵山狗,跑不起了;

羊角花开了3月,就要凋谢了。

  唱歌的两个人,一位是埃溪的寨主郎加木,另一位是60多岁的盲人甲波塔。他们闭目托腮,悠远唱着歌。

  汪静泉听得热泪盈眶,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盲人阿炳。

10年后,他把原生态音乐带到都市

  发现多声部孤岛后,汪静泉回到了城市,开始做文化产业。

  他想先打好经济基础,等有了实力,再回头来做原生态多声部音乐的推广。可这一走,就是10年。

  2005年10月,他重回部落,制作一个片子,重现20年前让他感动的一幕。

  20年过去了,年轻人陆续下了山,而曾经的歌王正在老去,传承多声部音乐的人越来越少……

  汪静泉意识到,必须让它们在消失之前,进入大众视野。当时适逢第十二届青歌赛设立原生态唱法,汪静泉从上百队歌手中选出了三队。

  就这样,那些孤岛的天籁之声,那些从千年的血脉之中生长出来的声音,被汪静泉追寻了20年的部落音乐,终于来到了城市。

  2007年末,汪静泉又将两位八十多岁的藏族老阿妈推荐到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精美的高原复调“纳依”,再一次令评委们震惊,八十多岁的藏族老阿妈荣获特别大奖。

  2009年汶川大地震后,汪静泉又组织羌族山寨80位老乡排演了一台乐舞史诗《羌风》,并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进行全国巡回演出,引起极大反响。对千年羌歌的关注与传播已成为这位音乐家一生的重大使命。

  原生态音乐是上天留给我们的素材,它是血液,是积淀,更是一切再生音乐的根。汪静泉说,原生态音乐和进化是相反的,它会越来越差,最后就消亡了。

  多年来,汪静泉一直在推动藏羌多声部民歌的活化。如今,QQ音乐将藏羌音乐收入曲库中,并积极推动更多合作,希望通过互联网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到民族音乐。

  以藏羌多声部民歌为代表的民族音乐,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当下,还有许多正在消失的文化,等待我们去发掘和传承。

  2017年8月6日至11日,腾讯将带上藏羌音乐的故事,到比利时召开的世界人文大会,让民族音乐乘上互联网的船出海,走到更远的地方。

  第一届世界人文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和世界人文大会基金会共同举办。包括鲍勃•卡恩(TCP/IP之父)、朝戈金(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格塔丘·安吉达Getachew Engid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在内的1800多位人文学者都将与会,共同建构21世纪的人文新日程。

  腾讯将携带自己对人文、创意的理解参加大会,并举办分论坛数字时代下的青年、创意者新生态与传统文化活化,参加论坛的嘉宾包括:

  黄斌 (国研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杨凯(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 品牌总监)

  李士林(科廷大学副教授)

  //征集令 //

  你的身边也⼀定有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迹,也许是⼀段儿时的童谣,也许是某个只属于你的小镇上的小吃,也许是某个祖传的神秘器具。它们承载着你的回忆,却渐行渐远。参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征集活动,留言回复一张照片和文字说明,⼀起留下属于我们的文化记忆。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