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的无声杀戮:冰血暴第三季里面隐藏的秘密

  

不知道单向街的读者们有没有美剧《冰血暴》的剧迷?有人说第三季的《冰血暴》情节很差很难看,从一二季的神剧下滑到一个平常的剧集。其实,如果我们看懂了剧集中的细节和隐喻,把它当作一个仪式感十足、且充满了不少现实隐喻和历史呼应的剧集来观察,就会发现不少有趣的东西。

《冰血暴》第三季,其实讲的是暗黑时代的冰山一角。这个时代,就是“雄辩胜于事实,意见重于事实,立场决定是非,感情优先一切”的后真相时代。我们从第三季挑选其中几集,分析其中细节和隐喻,带你重温此剧。

  下文转载自苏俄转播( ID:soviet-russian )

S 03 E 01

故事

这一季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切入明尼苏达州的雪景,而是闪回到了主线故事发生前的 22 年前——1988 年的东德首都东柏林,一间审讯室。

审问的过程简短,但非常好看,只用三秒钟就把所有冰血暴的气质展现了出来。从审讯官的穿着和仪态来看,他应该是东德时代的国家安全局的人,也就是著名的斯塔西 / Stasi (Staatssicherheit 的缩写)。

当导演借秘密警察调查案件的口吻来讲述“真实 / Truth”和“故事 / Story”的逻辑时,整个剧集的氛围也就此被埋下了伏笔——往后的所有叙述,所有罗生门事件,所有模棱两可,都会有一个虚无又终极的答案。

人物

这冷战味道十足的铺陈,也梳理出了一条大致的人物背景脉络:

22 年前,神秘的 thug life 大汉 Yuri Gurka 从乌克兰流窜到了东德,并杀了自己的女朋友,然后消失在人海。

现实隐喻

1984~1990 年,普京正好在东德的德累斯顿克格勃机构工作。在官方的记录中,克格勃作为是独立运作的,但他们绝对不可能没有跟当地的秘密警察接触过。

后来的剧情中,Yuri 不停地提起普京和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其中的隐喻并不难理解——Varga 先生运作的秘密组织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东德和苏联的秘密警察那一套,通过窃听、跟踪、恐吓、扭曲事实等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本剧的幕后操盘手,真正摆弄人物命运的人,是通过像克格勃和 Stasi 一样的手法来运作的。

文学呼应

如果我们脱离剧情本身,站在文本阅读的高度来看这一集的话,其实可以找到卡夫卡小说的影子。没错,我说的就是卡夫卡的名作,《审判》。

还是开头那几分钟,审讯官与嫌疑犯的纯德语对白,演员非常德国式的演出,真的有种卡夫卡附体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剧中的内容跟小说的内容,在设定上有着高度的相似——主人公无可辩驳的清白,官僚体制的扭曲事实,腐败、黑暗和无能的政治现实,令人不安与惶恐的阴森氛围。

所有人都逃不出去,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羁绊困住,并且越陷越深——Emmit Stussy 会在洗钱的旋涡中无法自拔,Ray Stussy 会在困顿与窘迫中走向深渊,就连前警长女士 Gloria Burgle 也会被继父的身世,和始终不能自动为她打开的自动门,而百思不得其解。

  

S 03 E 02

Irv Blumkin老先生

故事

剧情的逐层展开,也让 Varga 先生的神秘身份逐渐引人注意。于是,第一个敢于调查他背景的人登场了。

短暂出场的 Irv 老先生用谷歌吃力的搜索Varga先生的名字,但没想到,自己反倒被对方反侦察了——电脑被入侵,被人控制摄像头拍了照片,然后办公室还被对方断了电。

人在网上分三种,一种是你搜Ta的名字,全是重名的,根本找不到本人是谁,这就是人堆中的一个小民而已。

第二种人,是稍微牛逼的人,铺天盖地都是 Ta 的新闻,但这种人只是台前奔波的马仔。比如明星,政客这样的,他们并不是幕后的操盘者。

第三种人,是真正的幕后,你在网上根本搜不到他们的名字,但你生命中的一切,都跟他们有关。他们就是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幕后掌门人,比如光明会的元老,比如操控全世界影子政府的至上精英。

Varga 先生就是类似于第三种人这样的,你在网上只能搜到一条根他有关的消息,你点进去,不会看到任何信息,但会立刻被他盯上。这种秘密警察的暗示,跟第一集中的关系逐渐明朗起来。他作为最高利益集团的代理人,作为空壳公司的运作人,一方面掌握着海量的资源,人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也监控和操纵着所有可以为他所用的棋子。

Yuri 和他的亚洲脸小个子搭档 Meemo 正式出场了

历史呼应

他们出场没几分钟,就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儿——把搜索 Varga 先生的 Irv Blumkin 老家伙扔下楼,然后伪装成自杀。

不过,在杀死 Irv 之前,Yuri 用他的斯拉夫口音来了一段很宣教式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片子里的斯拉夫打手在杀人前,都喜欢嘟囔一些这种带有历史感和民族感的东西。

Yuri 说自己是哥萨克人,他一看 Irv 的姓氏是 Blumkin 就知道自己肯定得弄死这个人,因为 Blumkin 是犹太人的姓氏。历史上,哥萨克人跟犹太人是死敌,就像斯巴达人和雅典人一样,他们从 17 世纪开始,就在东欧大平原上你死我活地杀了几百年。屠杀犹太人,简直就是哥萨克人的天职,每一个哥萨克人都应该前后杀死几个犹太人来证明自己的民族存在感。

所以,Yuri 的几句简单对白,实际上就是反犹宣言,像是在 Irv 死前对他宣读最后的祷文一样。

  

Varga

现实隐喻

这集末尾的时候,轮到 Varga 先生大段独白了。他云山雾罩地说了很多阴谋论一般的秘密组织干的勾当,以及他们眼中的世界。

毫不例外,在他的台词中,甘肃、北朝鲜、非洲都只是一闪而过的台词,唯一值得展开讲讲的,肯定是俄罗斯——普京管理下的俄罗斯是多么井井有条,只要你懂得行贿的方法论,并且能够玩得转老毛子的那一套人际关系和官僚体系。那你就能用钱办成你想办的任何事儿。

虽然这话听起来很陈词滥调,很西方价值观。但还是蛮中肯的,因为他在描述 Stussy 成为纸面上的亿万富翁的途径,就跟俄罗斯寡头的做法基本上差不多。既然说的这么入骨,所以理所当然的,(据说)这段在俄罗斯给掐了没播。

  

S 03 E 04

历史呼应

第四集没多久,Yuri 就直接口述了一段普京相关的故事,这段对话说的太好,以至于,又在俄罗斯被掐掉了,这里我执意要放出原台词,然后再告诉你一段有关苏联史上,最神秘的间谍故事。

“当普京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会加入安全部门,成为一名特工。他住在像井一样的房子里。在他的床头,挂了一张别尔津的画像。这个人,就是俄罗斯军情机构的教父,他在 1920 年代的时候蹲过监狱,后来一手创建了苏联的情报体系,也深刻影响了克格勃。”

这个叫普京的小孩儿,他学习桑博(苏联国技,一种实战性很强的徒手格斗术),用自己的双手在学校里打出一片底盘。

在俄国,有两个词来表示真实,一个是 pravda(正确的、真实的事情),这种真实是属于人的。另一个词是 istina(真理、真相),这个真实是属于上帝的。

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词,nepravda,它是谎言,是领袖们使用的武器。因为他知道人们不知道的东西,所以,他说什么,真实就是什么。

这段对话里面,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别尔津。如果你看完下面这段关于别尔津的故事,你就会同意我的观点——没准 Varga 的原型,就有苏联谍报大神别尔津的影子。

人物原型别尔津

别尔津全名叫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是拉脱维亚人。在沙俄时期,他因为支持布尔什维克,参加工人运动,杀死过一个警察,被判刑在西伯利亚监狱里干了几年苦役。后来去当了兵,在沙俄军队里服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十月革命之后加入红军,正式成为苏军的一名得力干将。

他加入情报部门,在契卡(肃反委员会)里干活,被二十世纪的的间谍狂人捷尔任斯基相中,得到了提升,慢慢做到了红军的情报部部长。后来,托洛茨基为了制衡契卡的力量,发展军队的情报网络,就让别尔津组建了总参谋部四局,也就是军情局,这也就是后来的大名鼎鼎的格鲁乌 GRU(情报总局)。

后来契卡发展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克格勃 KGB(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整个苏联时期,唯一能与之争锋抗衡的,也就是别尔津麾下的格鲁乌。

关于别尔津本人的事迹,其实并不多,但他的代号“老头(Starik)”却是苏联时代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在冷战对手美国人的眼里,根据他代号改变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后来一部美国冷战谍战大片《冷战风云》,里面跟美国 CIA 对抗几十年,险些引起美国大乱的幕后黑手,就是“老头”。不过很多不是他做过的事儿,都被安在了他的头上,因为他本人确实太神秘,只能从他手下做过的事情里面找灵感。

别尔津一首栽培的最著名的手下,当属苏联第一间谍,理查·佐尔格。他想苏联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情报,告诉斯大林,日本人会跟美国开战,以及不会进攻苏联。这直接影响了斯大林在西线的布局,并改变了二战的结局。

不过,别尔津总有天大的能耐,也逃不脱被清洗掉的命运,1938 年,他被斯大林下令枪决了。

所以,你应该明白,Varga 先生提到普京在床头挂着别尔津的头像,以及《冰血暴》中提到别尔津的名字,有何深意了吧。

第一集就被空调砸死了的那个龙套,他当时身上的衣服上是 Russia Lovers

后半段,坐在监听监视设备前面的 Varga 先生左手边,挂着一张斯大林的画像。这个瞬间,苏联间谍体系的隐喻,秘密警察的隐喻,寡头掘金的隐喻,都浮出来水面。

  

  

S 03 E 05

  Yuri 作为一个乌克兰人,开始教育别人关于西伯利亚的事情了。看来在欧美社会提西伯利亚的生存环境,和俄国的蛮荒故事,是有普遍的震慑力的。

在西伯利亚的(广义上应该代指俄罗斯)土地上,杀戮的传统是一种权力象征和统治默契,不论是谁,都通过强力的征服来建立自己的威权。但是相比之下,美国,就是一片松松垮垮的没有坚韧精神内核地方。

对苦难的简短铺陈,与俄国的历史和民族性有很大的关联。在苦难中,强力和强权也获得了充分的生存土壤,和绝对的生长空间。这一点,是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无法理解的。

像 Yuri 所说的,那里只有商场和死掉的印第安人。相比于曾经做出过巨大牺牲的俄罗斯人来说,美国人简直太不值得一提了。更直接的,是编剧借 Yuri 之口,说出了美国人的软弱——这种软弱即是历史上的软弱,也是现实中的软弱。

强大和繁荣的永远只是外表,而只有不怕死的俄国人,才是冻土上的幸存者才是 The chosen one。

然后,Yuri 拿出来一直随身携带的道具,一条哥萨克鞭子,开始抽打 Nikki。

  这里异教式的处刑方式,则可以看做另一种编剧的“有意为之”。用哥萨克的鞭刑,来抽打敌人(还是女的),既像是军队中的一种处罚,又像是古拉格的惩戒。少了很多现代黑帮清楚对手的方式——比如直接拿枪爆头或者绑了活埋,反而多了几分带有异教仪式感的虐待。

  所以,这是导演/编剧再一次提醒你,这是一部仪式感十足的片子,而剧情只是推动仪式运转的齿轮。

  

S 03 E 06

Meemo 跟国税局的人用一模一样的税务审查范儿对峙之后,出来背景音乐放的歌曲是一首俄语歌曲。这首歌的名字叫做,《红军合唱团:哥萨克之歌 / Red Army Choir: Cossack's Song》。

宝刀,战马,哥萨克骑兵,远方,家乡,原野,爱人的歌声…… 随着阴谋的深入,也许是为了烘托反派人物胜利后的气势,这首战争主题的俄国爱国歌曲,出现得有点叵测。

这一集,关于音乐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列宁对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编号 23《热情》的评价。

高尔基 1924 年就记载下的列宁关于贝多芬的评价。黑暗与光明,爱与挣扎,都在音乐里。

列宁都懂,仔细看看这段话,非常有深意。

  “一天晚上,莫斯科,列宁正在听贝多芬的《热情》,是 Isaiah Dobrovein演奏的。

  列宁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比《热情》更伟大了,我可以每天都听它。惊为天人!超人的音乐!我总是带着自豪在思考这个问题,没准有点幼稚:看看我们的人民都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啊!

  然后,他转动着眼珠,微笑着,说了一些有点伤感的句子:

但是我不能经常听,它会影响我的神经,让我想对那些生活在污秽的地狱里的人说出点好听的,轻抚他们的额头。

但是今天,我们不能绝对不能轻抚任何人的额头,否则我们的手就会被咬掉:我们不得不去捶打他们的头颅,不要带有怜悯之心,打就是了。但是在我们的理想里,我们却应该反对如此的暴力——这很是一个让人绝望的问题啊!”

  

S 03 E 08

Yuri 执行重要灭口任务,终于戴上了之前几集一直出现的熊毛皮头套。

哥萨克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恩怨再次成为情节中的一个仪式化的对立,科恩兄弟著名的保龄球的灵魂对谈(科恩兄弟的名作《谋杀绿脚趾》/ Big Lelbowski 中就出现过这个保龄球场中的谈话)再次出现。

保龄馆里,一个神秘的犹太人出现。他说出了 Yuri 的祖先,并带了一个口信。在这个口信之后,Yuri 的命运也就此终结。

至于这个神秘人到底是谁?死神?复仇之神?没有答案。

  

S 03 E 10

这一季的大结局,落脚在了对于“后真相时代 / Potst-truth era”的讨论,而编剧引入的最强有力的一个隐喻,就是来自于一句俄罗斯的谚语——未来是肯定的,过去是难以预料的。

这句话也点明了本剧不停重复的 This is a story 和 This is a true story 之间的真正联系,它就是后真相的本质,也是那句俄国谚语的本质——我们所谓的真相,永远是经过加工后,被再呈现出来的真相。真实的真相,永远和我们之间保持着距离。公众将在信息网络的海洋之中,变位幻影,他们将被所谓的社会大潮,冲向不知名的远方。

主要编剧兼导演 Noah Hawley 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这一季的《冰血暴》在筹备和拍摄之初的时候,正值美国总统选举和川普的通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其中对于俄罗斯、真相、污点证据(也叫 Kompromat,克格勃发明的一个政治黑话)、丑闻政治的映射,让人很难不把本剧集的情节往现实上靠拢、对比。

所以,这样来看,整个故事,就是一场巨大的解构。

所有苏俄相关元素的引用与暗示,无不指向那个在黑暗中悬而未决的终极答案——就像片尾坐在阴暗的审讯室里的 Varga 先生一样。

现实永远比真相残酷,这部剧你还得再看一遍才行。

苏俄转播(ID:soviet-russia):一个寒冷而有意思的东西。关于酒,和亚文化。关于灰烬,和另一面的趣味。以苏俄东欧作为主要研究客体,解读不一样的文化、历史、艺术和社会生活。我们所呈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线上文章、音乐电台、文化沙龙、线下party、话剧、艺术现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