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高手老舍:第一本书是武功秘籍,曾在演讲时大谈习武与打人

  

  凯风清韵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授权 。

  1934年,著名作家臧克家去青岛黄县路老舍的家中拜访。刚一进屋,只见玄关处一排武器架子,上面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分抢眼。当下臧克家以为走错了路,闯进了哪位练家子的家,掉头就往外走,最后还是老舍把他叫住,才知道自己没来错地方。

  不怪臧克家吓了一跳,都知道老舍先生是文豪,可是几乎没人知道他竟是一名隐藏的“武林高手”。

  师傅是武林高手

  1933年7月16日,老舍在《论语》半月刊第21期上发表打油诗一首,题曰《病中》:

  五月害背痛,六月患拉稀。腹背皆受攻,抵抗誓长期。国膏号虎骨,高贴与肩齐。更服虎骨酒,眼赤汗淋漓。俨然矮脚虎,虽瘦如柴鸡。汗流膏欲走,油渍满袖衣……

  原来四五月间,老舍忽然得了严重的背痛,痛到夜里翻不了身,白天走路得拄手杖。去看大夫,大夫也没有好办法。老舍有一位好友陶子谦,是位国术家,向老舍建议说:“健身之术莫若勤于运动,而个人运动莫善于拳术”,并推荐了济南著名武术家马永奎。

  马永奎自幼习武,后拜近代查拳宗师杨鸿修门下,得杨氏查拳真传,曾在擂台上打败过俄国大力士俄德克。其枪术也超群,1930年参加国术大赛,凭借一杆大枪一路夺冠,因此得了“山东一杆枪”的美誉。

  当时,马永奎集中教授众多徒弟,而对老舍则亲临其在南新街的寓所个别传授。老舍跟着马先生开始系统地习武,逐渐掌握了多项武术技能,包括剑术、棍术、拳术和内功。他每天早上都要锻炼一阵,渐渐形成了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年。

  据编撰《老舍与济南》的周长风称,1992年他在马永奎外孙陈庆云家里见到了老舍1934年赠送马永奎的一把折扇,上面写着他随马永奎习武的经过。折扇上写着:

  初习太极,以活腰脚,继以练步,重义潭腿、查拳、洪拳、六路短拳等,藉广趣味,兼及枪剑与对击,多外间鲜见之技。一岁终已得二十余套。每日晨起自习半时许,体热汗下,食欲渐增,精神亦旺。

  大约打了近半年时间,背痛不治自愈。老舍自谓“这半年来,精神确是不坏,现在能一气练下四五趟拳来”。

  抗战爆发后,老舍的刀枪剑戟都没法带着到处走,不过拳法是走到哪儿练到哪儿。在山东大学的跨年晚会上,在赛珍珠的二战晚会上,在冯玉祥的将士面前,老舍多次打拳练武,技惊四座。他的太极拳打得尤为漂亮,有人评价,其拳法柔中有刚,流畅大气,如行云流水。

  

▲ 老舍作品《茶馆》剧照

  师傅是武林高手

  老舍先生有位朋友庞玉森先生,曾在国立国术体专任秘书长兼总务主任,经常邀请老舍到国立体专演讲。有一次演讲的题目是“文学与武术”。老舍讲得出神入化,把全体师生都吸引住了。他说:

  不能重文轻武。重文,你一定忽略武术,只懂得一套文学理论,手无缚鸡之力,等于一个人患了半身不遂之症,也等于一个人缺胳膊少腿,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练武术的目的,一是强种健身,二是自卫杀敌。练好武术不要去打好人,要去打坏人。你不打坏人,坏人要打你,你也别等着挨打……

  对老舍而言,练武既强身健体的需要,也是时代精神使然。清末民初,面临外强入侵,许多人认为,国势衰微,必先谋取种族强盛。武术作为一种强国手段被提倡。

  国民政府自上而下建立各级国术馆,大力挖掘推行中华武术,以期提高国民体质,张扬民族精神。当时各省国术馆的馆长皆为各省政府主席或党政要员担任,每逢国术大赛,政商文艺各届要人均到场观摩,倾心关注。孙中山就亲自为精武体育会题写过“尚武精神”。

  1918年,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会议上要求全国中学一定要习练武术,武术开始走入学校。

  1921年5月中旬,北京市全市小学联合运动会上,免费发放一本名叫《舞剑图》的册子。这竟是后来创作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第一本著作。

  《舞剑图》是老舍和颜伯龙共同创作的,老舍负责文字,身为画家的颜伯龙先生负责图谱。当时的《晨报》还做了专题报道,对健身术的推广普及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

  原来,早在跟马师傅习武之前,老舍就练过拳,还会一些刀枪剑戟的功夫。22岁时老舍得了一场大病,差点要了命,之后他更注意锻炼身体。

  1930年,老舍回到北京。作家陈逸飞去拜访他,见他一个人正在家里跳一种奇怪的舞蹈,一会儿学燕子飞,一会儿学小动物淋雨后抖水的样子,浑身乱颤。

  老舍对陈逸飞说这叫“昆仑六合拳”,既能健身、又能防身。

  老舍让陈逸飞打他一拳。一拳伸出后,只见老舍并不躲闪,胸部一收,陈的拳头落了空。老舍就势将陈逸飞的胳膊一拨,陈逸飞顿时觉得胳膊像触电一样,浑身麻酥酥的,这才信服。

▲老舍作品《四世同堂》插图

  与日本人“比武”

  热爱武术的老舍有许多职业拳师朋友,太极门的,形意门的,查拳门的,扑虎门的都有。老舍听了一肚子武林故事,写出了短篇剑侠小说《断魂枪》,抗战话剧《国家至上》以及英文话剧《五虎断魂枪》。

  在《断魂枪》里,在小说里,三位出场的拳师各有各的拿手戏——王二腾的刀技、孙老者的拳术、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在老舍笔下活灵活现,读起来仿佛耳边都能听到刀棍在空中嗖嗖的响。

  老舍还有一次“比武”的经历。那是1965年老舍访问日本的时候,与日本作家城山三郎相聊甚欢。城山三郎也是有些武道的,两人聊到了武术上头。当时老舍已经66岁了,在别人眼中是个拄着手杖的瘦弱老者。城山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会精于武术,存心要比试比试。

  老舍架不住城山一再请求,最后讲好只比手劲,免得失手伤了对方。两人推掌,老舍猛一发力,推了城山三郎一个趔趄。城山三郎大叫:“高手!佩服!佩服!”立即要拜师,一时在日本文学界传为美谈。

  老舍从未对人讲起过这件事。老舍去世之后,城山三郎写了一篇悼念文章,提及这场别开生面的“比武”: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瘦小的老舍先生,走路离不开手杖,居然一出手,就差点使我跌倒,败下阵来。不知老舍先生体内蕴藏积蓄了精气,真有功夫啊。

  城山三郎或许不知,如老舍般文武兼修,乃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优良传统。

  孔子时就倡导六艺“诗书礼乐射御”,射御便是射箭御马之术,泛指武事。古有屈原、李白、辛弃疾、王夫之,近有秋瑾、周恩来、许世友等,都是文武兼备;刘少奇、朱德也都太极拳的热情爱好者,梅兰芳太极剑很有造诣,老舍亦属此类。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强健的体魄、昂扬的面貌、坚强的精神

  (参考资料:《老舍与武术》(《中华武术》1996年第09期)、《一生爱好是天然-老舍的爱好》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