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对话②|陶明:在平凡中发现精彩

  

  2017年始,人民摄影报推出了“摄影对话”栏目,邀请摄影名家、编辑、记者对在各个摄影领域中有成就、有创新、有思想、有代表性的摄影师、策展人、评论家进行对话。深入他们的内心,挖掘我们不曾熟悉的细节。

  本期对话由人民摄影报记者贾晓霞对话新华社高级记者陶明

  前不久,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一组“小景观 小人物”图片报道,汇集了新华社高级记者陶明一组以身边景、身边事为基点的社会小景观、平凡小人物的画面。2016年,陶明拍摄了数万幅照片,向海内外编发新闻照片908幅(组),以赏心悦目的生活小景,感人的平凡人物故事,真实地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了今日中国社会的不同侧面。其实,关注小人物,记录身边事,通过挖掘图片背后的故事,为百姓排忧解难,督促相关部门,甚至改变了许多普通民众的命运,一直是这位新华人的拍摄宗旨和理念。在他的镜头里,没有大题材与小新闻之分,有的只是如何从平凡人平凡事中发现闪光点。

  

山区学童上学须过“钢丝桥” 陶明 摄

  贾晓霞

  在很多人印象中,新华社记者的作品更多记录的是叱咤风云的国际政要、变化莫测的国际热点。您的镜头中展示的却是市井生活、日常小景居多。

陶明

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也曾参与过许多重大事件和新闻的报道,如印度洋大海啸、汶川地震、全国两会、新中国60周年国庆庆典等,也担任过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的记者,派驻过台湾,报道过许多国际重大新闻。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重大题材毕竟只是几朵浪花,细算下来,从我入社以来发稿的一万多条稿件中,重大事件只占其中的百分之一二。

同时我又是一名地方分社记者,不可能总在重大事件现场。“在平凡中发现精彩”是我的座右铭,透过镜头,用相机记录众多平凡人平凡事,发现身边更多精彩感人的故事,以涓涓细流汇聚成社会发展的滔滔洪流。

  贾晓霞

  分社的工作让您更多地关注陕西大地的普通人普通事,出自贫困山区、从基层一步步成长的经历也让您拥有更多关注平凡人的情愫吧!

陶明

是的,我是从安徽舒城县走出的农家子弟,做过教师、肥西县委宣传干事、《安徽青年报》临时摄影记者。对摄影的喜爱,对乡村生活的切身感受,让我跑遍了全县所有的乡镇,拍摄了许多贫困学子、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照片,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1991年,我刚从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归来后,就投身到抗洪救灾报道中,许多作品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刊发,还获得了当年全国抗洪救灾先进新闻工作者称号。1992年10月,在30岁生日那天,我成为新华社陕西分社的一名摄影记者。

社会发展不止于宏大叙事,普通人平凡事同样也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往往更真实更感人。这些年来,我采访最多的是普通百姓和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注重以独特视角提炼故事,从平凡人平凡事中捕捉到闪光的瞬间、感人的触点,也让我的报道更精彩。

无论是平时外出,还是和朋友聚会,只要得到线索和消息,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去采访。1995年,我去靖边采访一位治沙先进人物,在跟当地群众的闲聊中,得知还有一位默默无闻的植树老人郭成旺。于是奔赴沙漠腹地,采访这位15年植树老人的故事,身临其境地感受老人一家创造的沙漠奇迹。

1999年,在采访延安部分希望工程小学竟成“豆腐渣”工程时,寨子峁小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年轻女教师张华对27名学生的不离不弃,令人感动。我记录了这位乡村女教师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并以摄影报道及新华社内部参考等不同方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教学条件得以改善。

《山区学童上学须过“钢丝桥”》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出后,引发全国各地读者、企业捐款修桥,最终陕西省在全省山区修建了百座“慈安桥”;反映榆林免费聋哑学校康复训练的《叫声“妈妈”不容易》在香港《文汇报》刊发后,香港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致信陕西省长,要求扶持该校,榆林当地也拨专款维修校舍;《盗井盖者噬人》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媒体刊发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公安部两次发文要求全国各地严厉打击偷盗城市道路井盖者。

  

植树老人郭成旺 陶明

  贾晓霞

  作为一名分社记者,您拍摄的许多陕西当地新闻在诸多全国性大报上刊发,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

陶明

刚到陕西分社的前几年,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三秦大地上,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基层采访,很快熟悉了省情,全省107个县区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也让我确定了“突破地域 全国视角”的报道思路,在“共性题材中寻求不同点”的报道风格。

应该说,全国各地报纸的版面都是向新华社记者敞开的,只要你的图片够精彩。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满足读者对共性和个性化的需求,需要摄影记者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从不同角度梳理出吸引读者的拍摄主题。

2016年,我从一档“梦想秀”的电视节目里发现了一位双臂残疾姑娘。从秦巴山区到青岛再到深圳,我一直用镜头跟踪记录她的生活和创业故事。我没有刻意强调主人公的残疾,没有突出弱势群体的凄惨遭遇,整组作品呈现的是阳光向上的正能量,突出的是她自立自强的创业故事。

前几天,在渭南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州皮影时,我没有流于一般的传统艺术日渐式微的报道思路,而是围绕当地成立影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7位民间皮影老艺人集中搜集、整理、表演皮影传统剧目等方面,展示了华州皮影的独特魅力,记录了各方为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

  贾晓霞

  听说陕南汉中油菜花就是通过你的报道,享誉全国的。

陶明

  是的,来到陕西分社后,我重点关注了陕北和陕南。作为革命老区,陕北有着深厚的文化印记、独特的风土人情。而陕南无论是气候特征还是生活习俗,都与我安徽老家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也更吸引了我的目光。

  在许多人印象中,黄土高坡的陕西怎么能有江南才有的油菜花?殊不知,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汉中有着100多万亩的连片花海。2007年,我在当地航测大队的帮助下,航拍了一组汉中油菜花作品,通过新华社向海内外以中英文发稿,向世人展示了“西北江南”“汉中有花海”的壮观美丽景象。后来,在人民网开展的“全国最美油菜花”评比中,网友提供了我的这组照片,陕西汉中因此夺得第一名。如今,汉中市每年三月的油菜花节已成为颇具盛名的节庆活动。

  2015年,我将陕西十多个古镇做了全面记录,通过新华社向海内外发稿,每一个反映古镇的图文在新华社客户端刊发,两三天内就有近百万点浏览量。我同时选取十个最富有特色的古镇,结集出版了《留住乡愁——走进陕西最具魅力的十大古镇》一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镇的历史发展和传承保护。

  

乡村邮递员 陶明

  贾晓霞

  作为一名老摄影记者,您有哪些建议送给年轻的摄影同行呢?

陶明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摄影记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忽略身边的小题材,而要多总结自己的拍摄得失。同时还不要当“咔嚓记者”。在拍到精彩瞬间后,不要收起相机就走人,还应该多问,做好采访笔记,为照片提供更多丰富的信息。因为,越是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往往蕴含着越深刻的内涵。

  我很幸运,能将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感谢新华社为我提供了这个平台,在记录平凡中感受精彩,在用心工作中感受快乐。

今日编辑|王华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