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实学人物】韩国⑫柳馨远的实学思想

  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实学研究会、韩国实学学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编著的《影响东亚的99位实学思想家》(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年版)。为了配合第14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拟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的召开,我们特选该书有关内容,以飨读者。正如本书序言指出的:中国实学作为儒学的一种重要思潮,也随着儒学传统进入了东亚各国特别是韩国和日本,对其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韩日三国实学研究会联合出版这本书,既是为了解决三国各自的社会问题,更是为了促进三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建构一种具有东亚特色的东方现代化文化模式;这种东亚文化共识的建设,也是我们三国实学研究会为三国和平发展努力的一种尝试。

  柳馨远(1622~1673, 号磻溪, 字德夫)朝鲜朝著名实学派创始人,哲学家。自小攻读儒学,博览群书,博学能文,但无出仕之意,中年被迫中进士,但不赴科举,至老隐居在全罗北道扶安郡愚磻洞一生从事学术研究和社会改革活动。著作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天文、地理、数学、音乐、农学、医学、军事和语言等,主要著作有《理气总论》、《论学》、《正音指南》、《经说问答》、《物理》、《磻溪随录》等,但因其思想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相抵触,未能出版发行,而遭失传,仅存其文集《磻溪随录》13册26卷,行于世。

  柳馨远反对儒学者“空理空谈”,提倡联系实际研究有用之学,主张学问必须有益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他从实学立场出发,为了实现其“富国强兵”的目的,在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土地制度到贡物(纳贡)、还上(赈贷)、军布(征收军布)制度,从废除内需司到确立国王的俸录制和王室预算,保障工商业的自由发展,改革科举制和兵役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可谓17世纪实学思想的代表人物。

  柳馨远认为,土地制度不仅决定百姓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存在形态,还能影响国家的形势和礼乐。他说:以前实行井田制的时候一切都很正常,后来因私人的占有导致了社会秩序走向了崩溃。这是柳馨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主张,改革已被个人私占的土地制度,回到以前的井田制是脱离现状的关键。当时被人私占的土地制度就是地主佃戶制,柳馨远对此进行了全面地质疑,并视此为亟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但是,土地制度并不独立地存在,他牵涉到政治、军事、教育、礼乐、身份、文化、习俗等,国家的一切法律制度无不具有关联性。所以,实施土地改革必须全面修改所有相关法律制度。因此可以说,土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

  《磻溪随录》作为土地改革办法案,犹如17世纪朝鲜的“手术刀”。柳馨远在《磻溪随录》中所提及的公田制、奴婢制改革案、兵农一致的軍制等都与朝鲜当时的执行法《经国大典》中的制度完全相反。他研究经书和历史;分析中国人和朝鲜人的思维和经验;观察当时的法制和习俗,以及他所带来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磻溪随录》以天理人欲论为核心构想理想的国家。但是这里所说的“天理”和“人欲”并非通常被人理解的概念。柳馨远认为,“天理”是公,“人欲”是私。“天理”和“人欲”只有通过法制能被实现。换言之,法制被人欲所染,却是天理的媒介。由此,他以“天理”保障了《磻溪随录》的正当性。吳光運(1689-1745)评价此书时说:其规模之大,条例之缜密,前贤所不能能及,是我东方之杰作。

  柳馨远的思想和著作有巨大的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他不仅在个人的角度为国家勾勒出了崭新的样貌,还具体思考了理想国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后来“国家学”的雏形。这对当时以理气心性论为基础,朱子学为主流的学术界而言,柳馨远的这一成就不能不说是对新学术领域的开拓。第二,他在“私有论”的层面思考了理想的国家、社会和人生。柳馨远的思想虽然与建设富强国家关联性,但是其核心是如何扬弃“私有”的问题。柳馨远为此提出了“公田制”。第三,他对“人”的新的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对“奴婢”的思考中得以证实,他批判视奴婢为财物的风俗,主张奴婢也是人。

  柳馨远的思想不是经学,不是性理学。《磻溪随录》是在“国家学”的层面被具体化的改革法案。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他的思想所具有的新面貌,但是在18世纪却以多种形态受到关注。洪启禧(1703-1771)曾借助国家公款发行此书,李瀷、安鼎福等人从此书中得到新的政治思维。19世纪初期丁若镛的《经世遗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磻溪随录》的后续。

  【参考文献】

  [1]千宽宇,《磻溪·柳馨远硏究(上、下)》(《历史学报》2、3,1952)

  [2]金骏锡,《朝鲜后期政治思想史硏究》(知识产业社, 2003)

  [3]郑豪薰,《朝鲜后期政治思想史硏究》(慧眼, 2004)

  [4]김태영․김무진․최윤오․김선경․문석윤,《磻溪·柳馨远研究》(人与纹, 2013)

  【作者简介】

  姓名:郑豪薰

  最终学历:延世大學校文學博士

  现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硏究院副敎授

  专业:朝鲜思想史

  代表论著:

  [1]《朝鲜后期政治思想史硏究》(慧眼,2004);

  [2]韩国近现代实学研究与其问题意识《茶山与现代》(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2009);

  [3]《警民篇: 教化与刑罚的二重奏——朝鲜》(아카넷,2012);

  [4]《朝鲜的小学 –注释与翻译-》(使命出版, 2014)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