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摘自《骆驼祥子》)
老舍笔下的这条“最美大街”,就是素有一街看尽700年历史之称的阜内大街。
清末阜内大街的骆驼队。
随着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启动,阜内大街将被打造成尺度宜人、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一起跟着知道君(xjb-jingshier)来看看吧。
▌曾是北京城西部要道
形成于元代的阜成门内大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一直是北京旧城西部进出城门的重要交通道路,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1990年,阜成门内街区被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北京旧城“一轴一线”中朝阜路“一线”的西起点。阜成门内大街全长1.4公里,沿线文物古迹众多,分布着妙应寺白塔、历代帝王庙、广济寺、鲁迅故居等多处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知道君从西城区了解到,目前已启动的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一期工程,为阜内大街西二环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段,全长约680米,旨在重塑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
据悉,阜内大街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竣工,二期工程(赵登禹路至西四大街段)将于2018年实施。目前,位于阜内大街161号的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已正式对外开放,并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和本地居民收集意见建议。
▌车道“重组” 非机动车道不再被占道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大家通过自行车出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的现象十分常见。
此次,为了保证自行车在道路上畅通行驶,在此次阜内大街整治提升过程中,西城区在市级层面率先提出了“市政休闲带”的概念,将步行、骑行、市政设施、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城市家具、景观绿植等内容全部整合集约到非机动车及人行步道之间约6.8m的带状空间内。非机动车道,将被整体抬升150mm,与人行便道平齐,高出机动车道,并将以栏杆隔开。
这种设计,保证了机动车不能进入非机动车道。而人行便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由市政道隔开,市政道上种植树木,安置电箱、长椅、共享单车停车位等,兼具绿化、隔断和实用功能。
市政:白塔寺附近将建地下停车场
白塔寺再生计划,也是阜成门内大街整治提升工程的一部分。知道君从现场了解到,白塔寺对面的一片空地,腾退了临时建筑之后,将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园。公园下方则是一个地下停车场,车位有110-120个。
而阜内大街两侧的市政设施也将“升级”。在大街的南北两侧,由东到西共有电线杆、灯杆、监控线杆、交通信号灯、各类指示标识、包括废弃备用线杆在内的标识标牌约为183个。此次整治提升,西城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综合杆”的概念,将必需的交通指示功能、电车线杆功能、路灯照明功能、交通治安监控功能、旅游引导功能统筹综合。
整合后的各类线杆标识数量减少到55个,其中综合杆36根,多为对向布置,将满足相应的市政功能。
景观:一步一景、步移景异
整治提升,阜内大街从视觉、铺装、细节、照明四个方面都将换新颜。
从阜成门进入阜内大街,道路北侧地铁站周围环境将得到改善:计划在改造过程中清理垃圾、拆除违建,打通行人道路,添加绿植和街角花园;道路东侧设置景观绿岛,增加节点景观及视线层次;金融街路口对景处设计山墙壁影,配合垂直绿化植物,提高路口景观效果。
效果图。
这些视觉提升意在带来“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视觉冲击美感。
在细节处理方面,将提取此地历史文化符号作为体现街道独特性的手法之一。根据旧时记载,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由阜成门进城,而“煤”与“梅”谐音,京城之人念及阜成门带来的温暖,赞曰:“阜成梅花报暖春”。因此提取“梅花”元素,结合祥云纹样等细节意象,运用在井盖、车挡石、影壁及护栏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彰显文化街道品质,提升景观效果。
记者 戴轩
编辑 李困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