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丨《中国纹样》:富丽和谐的东方藤蔓

  

每当你在欣赏那些青花瓷、珐琅器、文物古迹时,可否注意过上面五彩斑斓的纹样?我国的纹样渊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算起,至今已有七八千年历史。这些由历代工艺匠人沿传下来的精美图案,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同时也记载着一段段令人感慨的传奇故事。当你真正了解纹样之美时,必会叹服于中国装饰之登峰造极,更愿倾注心血去细赏它的华美风姿。

今日为大家推荐的一本读物,便是来自于英国十九世纪末先锋艺术家及建筑师欧文·琼斯(Owen Jones)的经典著作——《中国纹样》(Examples of Chinese ornament)。望这些美丽、经典的中国传统纹样,能为装饰、民俗、书画等文艺工作者带来一丝启发。

  

欧文·琼斯(18091874)出生于英国,为建筑家和设计师,也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理论者与现代色彩理论的先锋,其关于平面图案和装饰的理论至今仍能激起当代设计者们的共鸣。他于19世纪50年代在伦敦南肯辛顿设计学院任教,同时也是1851年世界工业博览会的建筑师之一,1852年受命设计、建造伦敦南部的新水晶宫。代表出版作品有《中世纪装饰图案》(The illuminated books of the Middle Ages)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世界装饰经典图鉴》(The grammar of ornament)等。

1867年,《中国纹样》一书出版。该书由欧文·琼斯根据历史上的“南肯辛顿博物馆”(The South Kensington museum,现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部分中国收藏品和其他一些私人收藏的中国古董绘制而成,共计收录图版100幅。在书中,琼斯以自己总结的装饰原理对每一幅图版进行了解说,还提出了中国的装饰艺术“有可能脱胎于伊斯兰艺术”等值得重视的观点。

  

(图版与瓷器的对比图)

  

《中国纹样》图版XLVII.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如意尊(南京博物院清宫旧藏)

  《中国纹样》图版LIV.

清乾隆黄地粉彩百花纹碗(南京博物院清宫旧藏)

从书中选取的图案来看,这些纹样取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青花、景泰蓝、彩绘和珐琅彩陶瓷器物,并基本上以这样的顺序排列于书中。或许出于其装饰原理,或许是为了迎合西方人对于东方的想象,欧文·琼斯所选取的图案多为纯装饰性的植物纹样,如不同式样、随性淡雅又颇具唐宋之风的缠枝莲,而那些中国山水人物画和纯釉色瓷的图案则完全没有录入。

其纹样的色值,皆比原图案淡,弱化了原图案的“大红大紫”,不失为一种“再创作”的佳范。再则,依靠其建筑学和平面设计修养,琼斯将原本立体存在于如碗、盘、瓶、盆等器物上的纹样转化为平面图案,选取一个瓷器上的部分花纹使其自成一图,或是把多个器物纹饰进行排列组合,也因搭配和排列的巧妙而构成了一个个“新”的作品。该书堪称东方与西方审美的完美结合。

  

由此,在琼斯笔下,青花的幽兰神采,景泰蓝的华彩与金边,五彩瓷器的粉蓝与桃红,显得细致绮丽;那些缠枝花纹、宝相花纹、卷草纹和偶尔出现的动物纹样等,被勾勒得鲜活灵动。不少作品还施以欧洲版画的技巧,虽取材于中国毛笔的水墨画法,却别有一番西方意趣,令人回味无穷。

  

该书当时甫一出版,便在欧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欧文·琼斯在书中赞叹来自东方的纹样:“这些作品前所未见,其夺人目者,不仅在工艺的精致,亦在色彩的和谐与装饰的通体之完美”。通过精选100幅取样于中国瓷器、珐琅器表面纹样的装饰范例,欧文·琼斯展示了令他震惊的华美中国艺术。

  

然而在此之前,欧文·琼斯对中国的装饰艺术一度是轻视的。在1856年出版的《世界装饰经典图鉴》中他曾武断地批评,中国人完全没有想象力,尽管他们历史悠久,却在装饰艺术上鲜有进步。对他而言,仿佛中国人最高级的艺术品只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运到遥远西方的青花瓷。但在随后几年,他却一改最初的看法,更是精心摹绘了百例经典中国纹样。为什么他对中国艺术的认知会在短短几年内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收藏家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他是英国首富、纺织业巨擘的次子,也是琼斯在书里多次鸣的“放山居”主人,被誉为欧洲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之一。他的中国藏品大多来自参与烧毁圆明园的英法联军随行特使亨利·洛赫之手。当年那场劫难带走了圆明园内至少150万件珍品,流落到莫里森手中的瓷器与古玩甚至称不上九牛一毛。正是这些珍品让见惯了外销瓷器的外国人,发现了皇家贡品与外销货的云泥之别。

  

欧文·琼斯书中所收录的图样,绝大部分就是来自于这些十八至十九世纪清代的皇家御器。在接触到这些中国工艺品之后,他对中国瓷器艺术的看法便完全改变。他在序中说:“中国当时对外战争及太平天国之乱,导致许多公共建筑遭洗劫,或夷为丘墟,富丽的装饰艺术品流入欧洲。这些作品不仅在工艺精细程度,还是色彩与装饰的完美结合程度上,均是以前非常罕见的。”

如今看来,这句话仍会使人心中一痛,文化的缺失,历史的伤疤,无论过去多久都会留下痕迹。中国装饰艺术的登峰造极,清代皇家贡品的不堪际遇,西方艺术家对东方美的叹服倾慕,历史的交错与流转,无一不让人慨叹……

当我们翻开此书,一页页纹样,宛如一颗颗遗珠,在它们缤纷、富丽、和谐的背后,仿佛流动着一个半世纪的沧海桑田、人世变迁。在时间的洪流中,唯有艺术得以永恒。让这些仍如最初落笔时鲜丽可爱的中国纹样,带给我们美,带给我们历史的追忆。

  

(文&图丨网络;文木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