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里丨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公历 8 月 7~9 日之间。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七月节,暑去凉来,晨起白露。一叶知秋,寒蝉凄切。霜月一轮,流萤几点。荷花残,莲子生,青山点硃,阡陌留香。旧友来访,小儿买酒,西瓜就毛豆,电视雪花霜。待夜凉、人散,灯火阑珊处,明月如霜,佳音如梦。万重青山秋生起,一镰勾月入江中。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每年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视黄经 135° 时为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重要时期,在天地之气发生重大变化的交节点,人体的健康与运势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在这个交节时刻,我们又该如何养生呢?

  

  2017 年立秋时刻

农历闰六月十六

星期一

公历 8 月 7 日 15:59:58

  

  立秋三侯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1、初候,凉风至

  《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2、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3、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之民俗

  秋风起,胃口开,又想补偿夏天的损失,便有了「贴秋膘」一说。也就是说体重减少才有资格贴秋膘,否则也当祛湿养脾胃,千万别吃撑。立秋当天要吃西瓜意为啃秋,表示炎夏结束,西瓜吃到立秋后十日止,再吃秋瓜就坏肚了。

  《周书·时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后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凋鸣。」寒凋即寒蝉,今年气温高企,蝉儿还能多叫一段时间;《易通·卦验》说「立秋腐草化为萤。」都市里萤火虫是无缘得见的;《春秋考异邮》说「立秋趣织鸣。」往年蟋蟀如家虫,现如今却也绝缘了。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伕,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旂服饰皆白,歌《西皓》、八悄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秋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嚐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

  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

  立秋养生,重在收与养

  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立秋后,小孩子最容易感染感冒发烧等症状,年轻人最易出现咽喉炎,不少中老年人会感觉到关节疼等等,这些都与「秋燥」有关系。

  道医认为,秋季干燥,五行属金,对应人体的肺。气燥伤肺,从而会引发肺炎、气管炎、口干咽燥、干咳、皮肤干燥过敏等疾病发生,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就是要防燥。

  秋燥最伤人的肺,所以立秋后要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藕等,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黄帝内经》中指出,秋天养生的要领是「使之安宁,已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中医理论认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注意精神调养,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及时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1、立秋养生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2、收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3、养肺护肝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攘外平内全靠肝,相当于西医的解毒、免疫功能。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一身之气,皆出入于肺。攘外平内之后,就要治理。管理自身、养生不能不靠肺。

  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而秋天属金,金克木,所以秋天这种气会抑制你的肝气、肝血的生发。肝开窍于目,所以这时候眼睛的视力就会有所下降。应该注意护肝早睡,早起。

  4、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再不能像夏天一样,激烈奔放、嚣张开怀,应该收敛一下神气。另外,心情也不要过度的悲伤、忧愁,因为过悲过忧的情绪会伤到肺,所以遇到伤感的事,应该主动予以排解。

  5、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立秋后最晚应该在十点半睡觉,这样才能与天地同步。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后也不要过早的添加衣物,应该适当「冻一冻」。因为人只有在体表微感凉的情况下,人体的阳气才会更好地转入收敛。

  6、忌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7、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8、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秋季复发或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9、忌吃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