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物 | 演电影最多的戏曲演员:红线女

  

  红线女(1924—2013)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红线女既是粤剧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中国文艺界公认的一个传奇,她演出的粤剧数以百计,并且是一位高产的电影演员,出演电影有九十八部之多。有人说“在中国艺术史上,可以载入史册的名家甚众,但具有这样的优势,同时能够在戏曲和电影两大领域都取得如此杰出成就的,可能就仅此一人。” 除此之外,其性格的豪爽任侠也经常为人称道,她平日生活俭朴,帮助他人、捐助灾区却慷慨解囊,一掷千金。

  红线女的名字即取自唐传奇《红线盗盒》,《红线盗盒》中的主人公红线正直、聪慧、有见识有本事,又具侠肠义胆,乐于助人,是红线女衷心佩服的女侠,1943年到广东肇庆演出,开始使用“红线女”的艺名。

  小荷才露尖尖角

  1924年12月27日,红线女出生于广东开平水口泮村,家住广州西关,常随母亲到戏院看戏,回来在家中仿效演唱。父亲有朋友来访,就命小红线给叔叔伯伯唱上几曲,唱完后还会给她两毛钱。但当妈妈提议让红线女去学戏时,父亲却坚决反对,认为“成戏不成人”,并说“优、娼、皂、卒不入乡贤”,最终,父亲还是拗不过母亲,但他与选择学戏的女儿“冷战”三、四年之久。红线女母亲的家族是同粤剧夙有渊源的演艺之家,外祖父、舅父、舅母均是粤剧舞台技艺卓绝的高手。红线女学戏的师傅就是舅母何芙莲。

  1941年底,兵荒马乱之际,红线女为了得到一点固定工资奉养母亲,在师傅的介绍下,独自参加了以马师曾为首的“太平剧团”,成为了第二花旦。一次,在演出《刁蛮公主憨驸马》一剧时,饰演刁蛮公主的演员突然肚子痛得难以忍受,可是舞台下面的锣鼓已经敲响了,情急中马师曾让红线女救场。红线女忐忑不安地硬着头皮上场,谁知,救场大获成功,事后,红线女正式跃升为正印花旦。

  逐渐,这个正印花旦引起了观众的重视、喜爱,她嗓音嘹亮响遏行云,音色清脆如珠落玉盘,但又不失圆润、醇厚,大家感叹:“红线女,好生了得!”后来在香港,她被称做“女姐”,精湛的演技被称为“红腔”、“女腔”,形成独具风格的“红派”艺术。

  马调红腔动人寰

  

  说一下马师曾:马师曾祖籍广东顺德, 1900年出生,是著名的粤剧演员。他创造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腔:“乞儿喉”,突破了传统唱法,以跳跃性强烈的唱腔表现激动、惊愕的情绪,起伏跌宕,丰富耐听,大受观众欢迎,他的“乞儿喉”日渐成熟和完善,成为了驰誉海内外的“马腔”。马师曾在银幕上的形象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擅长丑行,并能应不同人物角色进行跨行当表演,既保留了行当本身的风格,又避免了程式的僵化。周星驰就是以马师曾的表演为教科书反复研习,形成了著名的“无厘头”风格。

  香港学者古苍梧在《影剧互动的一位重要人物》一文中这样评价马师曾:“有丰富生活体验,又善于从生活吸取养料创造角色的马师曾,从一个戏曲伶人转为一位电影演员,可以达到不留痕迹的地步。他的表情、动作,没有一般伶人明星那种程式化的夸张;念白也没有那种卖弄喷口的字正腔圆;对角色的塑造更绝对没有行当化的毛病,总是从人物的性格、背景、经历、身份出发,创造出一系列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却又类型清晰的形象。”

  

  影片《慈母泪》剧照

  马师曾因教戏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红线女,并因此对她产生了情愫,而红线女对马师曾也颇有爱意。于是,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定居香港,在舞台、银幕上长期合作。在当时宣传海报中有“万能老倌马师曾,唯一女旦红线女”之谓,“马调红腔”给广大观众无限的享受!

  红线女出演过九十多部电影,这在中国戏曲演员中没有第二例。1998年,香港举办“银海艳影——红线女从影五十周年纪念展”,并在星光大道上留下了红线女永恒的手印。影展历时八日,展映了红线女十部名作,其中《慈母泪》的拷贝在港已难寻觅,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完好,此次影展即是电影资料馆提供的拷贝。1947年是红线女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开始接触两个新的艺术品种,一是灌录粤剧唱片,二是作为粤剧演员投入电影的拍摄工作,由此开始了剧、影两栖的艺术道路。

  红线女写道:“我怎么能忘记,1947年,第一次走到水银灯下,摄影棚里的一切,对于刚满20岁的我都显得那样新奇。当时的导演苏怡,是南方一位资深老导演,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入戏。而我第一次面对镜头,居然一点儿也不畏惧。导演一声Camera,我亦能按照他要求,投身到规定情境中,化身于角色里。第一次拍电影,就同时拍《我为卿狂》和《藕断丝连》,两部戏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粤剧剧目改编的。在舞台、在银幕,都由马师曾大哥和我担纲主演。”“电影赋予我的,绝不仅仅是名利,它最使我迷恋、珍惜的是,它就像一面镜子,忠实地记录下我的每一次表演,既可以看到何处有长进,又可以看到哪里还有不足,敦促我向更完美的境界进取。电影教会我把握体验和体现之间的微妙关系,潜移默化地滋养、丰富了我的舞台表演艺术。”

  戏曲电影《搜书院》、《关汉卿》

  

戏曲片《搜书院》剧照

  1955年12月14日,在完成了最后一部电影的合约后,红线女和马师曾放弃了在香港优越的物质生活,带着儿女回到广州定居。那时候他们虽然已经离异,仍然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促使他们回广州定居的原因,即是他们不满当时香港粤剧的粗制滥造之风,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全心追求艺术价值的地方,于是他们回到广东,从此揭开马、红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回到家乡后,广东粤剧团领导就将排演《搜书院》的创作任务交给了他们,之后拍成电影。《搜书院》1957年在香港上映时,观众超过60万。两人精湛的演出,让归国的红线女和马师曾名震大江南北。田汉看了《搜书院》后,曾写一首诗寄赠红线女:“五羊城看搜书院,故事来自五指山。暗把风筝寄漂泊,不因铁甲屈贞娴。歌颂南国刘三妹,舞妙唐宫谢阿蛮。争及摩登红线女,佳章一曲动人寰。”毛泽东主席也盛赞红线女回广州的举动,亲笔书写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相赠,并鼓励红线女“活着,再活着,更活着,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红线女。”

  

戏曲片《关汉卿》剧照

  1958年,马师曾任广东省粤剧院院长,和两位编剧合作,把田汉话剧新作《关汉卿》改编成粤剧演出。马师曾扮演关汉卿,红线女扮演朱帘秀,他们的演出真挚而慷慨激昂,恰如田汉在七律《观马、红演关汉卿》中的两句诗“生死同心彩蝶双,缠绵慷慨杂苍凉。”散文家、文艺批评家秦牧在看了电影《关汉卿》之后,发表了《荡气回肠〈关汉卿〉》一文,对于红线女饰演的朱帘秀,他认为是演出了一个“身落风尘不计年,琵琶弹断几多弦”的女子,并评价其唱腔:“她的响遏行云的唱腔,在表达一个剑胆琴心的人物凄苦激烈的心情时,获得了相当优越的效果。这种唱腔,使我们像听秦腔、河南梆子似的,有一种杜鹃泣血似的感受。因而,也就相当加强了艺术魅力。”《关汉卿》成为了马师曾和红线女的艺术巅峰之作。

  直教人生死相许

  

  经历过“文革”的磨难,红线女对粤剧依然痴心不改,她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激扬粤剧梦想。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红线女专场”,出现了“红腔润脆动京华,三日绕梁入万家”的盛况。晚年,红线女除了拍摄了粤剧电影《李香君》,还为她的红线女艺术中心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宣传粤剧艺术。

  尤令人惊讶的是,2004年,红线女提出制作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她不仅担任导演、艺术总监,还给女主角配音配唱!她笑言:“我变老了,但我的声音还可以吧!”经过近乎严酷的制作过程,影片完成。在香港放映时,刘德华、张学友、汪明荃等明星悉数到场,而纪录片拍摄的最动人的一个场景,是影片获得热烈反响之时,红线女却因疲劳过度在化妆间睡着了,刘德华等为不惊扰“女姐”,在外面走廊关心地站立守候着……

  红线女曾说:“我活一天,就要为南国红豆继续贡献力量。对粤剧,我是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许啊。”

  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2013年12月8日,红线女因病在广州逝世。

  主要参考文献

  《南天一抹嫣红——红线女的艺术生活》 谭志湘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粤剧电影史》 罗丽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红线女1955年后参演的主要粤剧戏曲片:

  《搜书院》(1956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 导演:徐韬 主演:红线女、马师曾

  《关汉卿》(1960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 导演:徐韬 主演:马师曾、红线女

  《彩蝶双飞之打神》(1959年) 香港鸿图影业公司 导演:广东粤剧院、珠江电影制片集体 主演:红线女

  《佳偶天成之拾玉镯》(1960年)香港鸿图影业公司 导演:广东粤剧院、珠江电影制片厂集体 主演:红线女、马师曾

  《沙家浜》(1974年) 珠江电影制片厂 导演:于得水 主演:红线女、容建平

  《李香君》(1990年)香港华雅影片公司 导演:楚原 主演:红线女、罗家宝

  《刁蛮公主憨驸马》(2004年) 红线女艺术中心、珠江电影制片厂 导演:红线女

  主要配音演员:红线女、欧凯明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