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是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惜春的判词,惜春的结果是出家为尼,这个在书里面前八十回也可以看出一些个端倪,惜春说话办事和别人不太一样,总透着一股出世的劲头儿。而且总像是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尘世当中没什么牵挂了,最后出家修行是必然的选择。可是她的心性和作为,真的能够修成正果吗?咱们还是看看抄检大观园时候的惜春吧。
抄到她这里,还真抄出东西了。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这是惜春这里头一号的丫鬟入画的。顺便说一句,四春姐妹的丫鬟分别用琴棋书画来命名,顺着排下来的。迎春的丫鬟叫司棋,探春的丫鬟叫待书,惜春的丫鬟叫入画,还有元春的丫鬟,应该是叫抱琴,只不过元春出场次数太少,所以几乎就没有出场过。
接着说抄捡惜春这里的时候,抄出这些东西。入画吓得半死,赶紧跪下来解释:“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吃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
入画解释完了,抄捡队伍还没给出处理意见呢,惜春先说话了:“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
您听这话,透着那么一股冷酷无情,入画到底跟了你不少年,就算你不敢为她求情,你也别说出来拉出去打,跟我没关系这样的话。迎春那么没刚性的一个人,还知道在司棋被赶出去的时候掉几滴眼泪,不敢保是不敢保,但是感情还是有的。惜春的话就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冰凉。
其实王熙凤没有深究的意思:“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的!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下次万万不可。”这就要放过她这一次,没想到不放过她的是惜春:“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把个王熙凤弄得有点下不来台,还是说了一句:“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但不知传递是谁。”
您看这架势,王熙凤一直在给入画开脱,她一直就不想把这个事情闹得太过火,要不是王夫人逼着,她都不想干这个事儿,所以能有个借口,她一般不会逼得太紧。这会儿要是惜春替入画说句话,这人就保下来了。入画不是司棋,司棋是证据确凿,犯罪事实清楚,而且她是引起这事儿的罪魁祸首,谁也保不了。再加上折腾这事儿最凶的王善保家的是司棋的外祖母,其他跟着抄捡的人都烦她,正好借这个机会给她个样看看,直接定成铁案。入画是完全可以保住的,可是惜春连一点保她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往外推,这样让王熙凤都为难,怎么弄啊。可见惜春确实是毫无感情可言。
最后王熙凤她们也没把入画带走,想着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没想到惜春还没完了,她非要把入画轰出去不可。找人把她嫂子尤氏叫来,把这个事情跟尤氏一说,告诉她嫂子,赶快把人给我领走“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这话啊,越来越冰冷。入画跪下来哭着哀求她:“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从小儿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罢。”她嫂子和她奶娘也都劝“不过一时糊涂了,下次再不敢的。他从小儿伏侍你一场,到底留着他为是。”从这儿看得出来,这个入画平时应该为人不错,有人缘,都替她求情,这里面还就是她这个主子惜春一点情面都没有,死活就不要这个人了。书里说她是“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这种性格,说的好听是孤僻,不合群,说得不好听就是各色,不懂事儿。
而且她不光是入画这个丫鬟没感情,对她嫂子也一样,后面开始向她嫂子开炮:“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要说惜春说的也不是空穴来风,她是宁国府贾珍的亲妹妹,宁国府那里面确实乱得可以,焦大说过“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柳湘莲也说过“你们那东府里,除了门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但是毕竟他们是你的亲人,你要是这么做也没什么,反正现在你也在大观园里,但是你非要这么明地挑出来,有什么用吗?一点用都没用,什么都改变不了,唯一的作用是让她这个嫂子下不来台,而她这个嫂子其实倒真是没什么乱七八糟事儿的人,平白替人背锅,还要被小姑子骂。尤氏脸上自然是不好看,回了一句:“谁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
这话多少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宁国府这些个烂事,谁都心知肚明,你让惜春一个没成年的孩子问什么,可能吗?不过惜春这个话说出来,尤氏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也不得不说这个话保护自己。要是就此打住,也就结了。惜春继续不依不饶:“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这话前面一半没错,后面一半就过了,透着的是绝情。别说是尤氏,换谁也痛快不了。尤氏回了一句:“怪道人人都说这四丫头年轻糊涂,我只不信。你们听才一篇话,无原无故,又不知好歹,又没个轻重。虽然是小孩子的话,却又能寒人的心。”
这话说得太准了,对惜春这话的评价极其到位。惜春再回过去的话就没什么道理了:“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几个字,所以都是些呆子,看着明白人,倒说我年轻糊涂。”这话就太伤人了,类似于“没文化真可怕”。现在很多底层人家走出来的凤凰男,凤凰女都爱对自己家人说这句话,可就不知道他能有文化其实这里面浸透了这些没文化的人多少心血。
这话在这样的大家族说来一样伤人,尤氏这是真不高兴了,来了一句“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才子,我们都糊涂,不如你明白,行了吧。”可是这位惜春小姐还是不依不饶:“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这句话倒是惜春真实心境的体现,她就是觉得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悟”,看破了人间这些纷扰事,不为情所动,真正要去修行了。她认为所有的人情,感情都是俗物,妨碍自己修行的,别人都是执迷不悟,只有她是放下了,破迷开悟。所以她接着说:“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这就全明白了,尤氏对她的评价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这个评价太到位了,惜春就是这种人,她的动机也很清楚,就是觉得自己了悟了,不再为俗世的人情所拖累,她的心态有一点高高在上,你们都没悟,只有我悟了。那意思就是你们都不如我看得透彻,不如我明白,她有一种优越感。最后,她直接出家为尼,修行去了。
出家为尼,她皈依的是佛教,那就是要修行成佛,她的无情是觉得自己了悟,所有佛教的信徒最终目标都是成佛。前面说水浒的时候我也说过,成佛并非遥不可及,佛是梵文“觉悟”的意思,佛陀就是“觉悟的人”。如果惜春真的悟了,她就真能成佛,可是她真悟了吗?
她认为绝情就是悟,这个从根本上就是错的,错得厉害。佛是有情的,佛讲的是普度众生,就是度化世间万众,帮助所有的人,摆脱一切苦难。佛教经典《波若波罗密多心经》开头就讲“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五蕴皆空,是摆脱世俗一切诱惑和困扰,并不是说抛弃感情。如果毫无感情,怎么能够“度一切苦厄”。能普度众生,正是因为佛菩萨对众生饱含深情,这就是所谓的大慈大悲,慈和悲可都是感情的体现啊。
讲一个故事,话说释迦牟尼佛成佛前的一次轮回当中,有一只小白鸽被老鹰追杀,向他求救,他把这只鸽子藏起来。老鹰追来,跟他说,我必须吃了这只鸽子才能活下去,你救了鸽子就害了我。他一听,就和老鹰说:“我从我身上割下和这只鸽子一样重量的肉给你吃,你放过这只鸽子吧。”老鹰就找来了一架天秤,把鸽子放在一端,他就把自己的肉割下来放在另一端,什么时候天秤正好平了,什么时候算完。他把身上所有的肉都割下来放在了天秤上,还没有平,最后他把自己的心脏放在上面,天秤终于平了。
这就是说对世间万物,无论是老鹰还是鸽子,都饱含深情,为了众生可以牺牲自己,你才能成佛。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无限深情的体现。
看看四大名著里,鲁智深是水浒里最爱帮助他人的好汉,所以他成佛。《西游记》当中,唐僧师徒路过每一个国家,都帮助那里的人解脱苦难,其实他们也可以直接走的,那他们就变成了无情,如何成佛。
回过来看看惜春,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她都不肯出这个力。少说一句就不至于让她嫂子尴尬难看,她也不愿意,也是不愿意助人,还是无情。这样的人如何成佛,关键是她认为无情是佛,这就从根本上把路走反了,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
说完了迎春和惜春,下面该说说探春了,这也是三春里面戏份最重的人物,下一段开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