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第九期花絮丨杨照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如是》第九期花絮丨视而见,听且闻:与讲故事的人在此相遇

  如是

  《如是》第九期丨编导手记

  第一天,在台北趋势讲堂等待杨照时,我们跟工作人员沟通,希望能在杨照上课前跟拍他进门的状态,有可能的话,边走边采几句。她有些为难,说当然可以,但杨老师基本上是“这样”进来的(她模仿了杨照的步态,飒然?超然?敏捷?……很难形容!):突然出现,半低着头,目不斜视,自大门口快步直入课堂,大踏步登台,直接拿起话筒进行开场白…..他整个儿像一道开闸的水流,能从什么地方截断呢?

  

  花絮1丨大陆年轻人更焦虑

  我们决定从停车场“截断”他。等待这位知名学者、台湾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智识代表的车灯照过来的心理过程极富喜感。他在课前六分钟及时出现,在上述状态下竟仍能从容地跟我们寒暄,并以最简捷的方式回答问题:为什么要开办这个课堂,为来自四面八方的社会听众上“中国通识课”。

  第二天上午,杨照在办公室里屋录制豆瓣音频节目《古今:杨照史记百讲》(一口气录三期,六十分钟),他的独白和接受采访时一样流畅:理性和感性完美嵌套,思维的边界和逻辑的形状清晰可见。摄影师跟拍他,我们则在外间,伴着富有磁性的声纹细细欣赏他的作品书架——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作品就是他既有的人生缩影:包括在台湾二十多年作新闻广播和电台主持人的经验,作为专业的思想史、作为人生之两翼的音乐和文学,以及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政治哲学,教育和社会实践。

  PS:他还有谈推理小说的书呢!

  

  花絮2丨回首才会领悟,当下最不重要

  前一日,于趋势讲堂匆忙一瞥,亦曾惊叹于杨照把握现场的能力。这历史课听众三教九流,有高中生也有退休老者,却都津津有味,看他从历史浩海中,怎么切那第一刀。及至听到他跟沈星两个共议作节目的心得,原来如何面对镜头或“肉身观众”,多少数量的听者,对应怎样的讲述方式,都各有好恶和讲究。

  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谈话,只能奉出二十分钟,切掉的那些或许并不是“不够好”,而是为话题的集中度和视听状态的连续性而作了牺牲。声音,文字,手势,节奏,布光和风景,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质感,杨照和沈星都敏感于此。杨照说,他不喜欢五百人的大讲堂,因为看不清对方的反应;沈星则分享了她面对冰冷镜头的秘诀:根据话题内容,把它想象成熟悉的人。杨照笑言那就是天分,他可做不到。在二十几年的广播经验里,他发现台湾和大陆的广播腔非常接近,问答皆预设,令人没法专注去听。好的广播访谈,实可以双方皆入戏忘我,撬动最沉重的话题。就像他曾跟某教授谈论伯格期坦的自杀——人类择生择死,仿佛最晦暗晦涩的题目,却聊得星火迸发。他说,那是一种神奇的状态。

  

  沈杨的相遇本身,就是好看好听的故事。沈星一贯的认真,面对熟悉和不熟悉的嘉宾,却也有不同的心情和处理。杨照本是她不熟悉的。来到台湾,不顾感冒发烧,第一时间跑到诚品,搜罗了他所有的书猛K。可等到“全副武装”见了本尊,却发现书里的东西都可以不记不记:他们有的是共同的朋友和话题,内蕴的亲和力,相似的生活理念(规划型,不懂拖延症为何物,专注又享受,每一分钟都清清爽爽)。午餐时候,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搞定了下午的访谈配合:“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回应。”然后舒适地享受好吃不贵的午餐(杨照介绍的地方,由趋势讲堂基金会补贴)。

  

  他们甚至共享着同一种青春气候。虽然沈星比杨照小了整整一轮,却都觉得80后和90后“太小了”。这不是指他们成熟沧桑,而是有些感叹当今的年轻人反而活力不再。他们各自经历过的,大陆的80年代和台湾的70年代很相似,都是今天的文青梦想造访的激情岁月,也都是因为资源稀缺,令追求更加动人的时代。怪不得杨照一说:“大部分人能够买到的是什么乐器?”沈星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口琴”。

  

  头一天,沈星秘悄悄给我们看了她十八岁时的傲娇嗔怒学生照,这天居然也拿给杨照看了。这照片引发了关于青春的激情和时代之错位的种种灵感:结果没办法预先设定,探索自我,保持专注、好奇和不确定性却比什么都难得。

  先前,学师范的沈星最感兴趣的话题是教育和杨照“经典摆渡人”的身份,因为他做了大量社会文化普及的工作,又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而现场却让我们感到,谈论青春激情,生存和理想的调和,跟我们事先预设好的“教育”“经典”,其实都在同一条轴线上滑动着。正像他的思想史,音乐和写作,她作菜、置物和作媒体的手艺,他们何以在不同的介质中切换自如?

  或许是因为,他们都已准备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发展出回答它们的,艺术和生活的手段。还有一点是:他们承认时代的缺陷,并且就站在它塌陷的地方,让灵感泉涌如续。

  撰稿:卢冶

  编辑:李玉锋

  

  《如是》宣传片 | 0'47''

  《如是》是豆瓣首档文化寻访节目,我们将通过12期节目,与沈星一起,探访多位对于生命有领悟的行者、智者、禅者,找寻当下时代迷失的信仰,找到观照自我内心的修行方式。 这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用心对话”。

  

  

  《如是 第一季》

  豆瓣评分:7.9

  冠军 (导演) / 沈星 / 朴树 / 沈星 / 朴树 / 脱口秀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