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小白到古典音乐编辑 | 我爱上古典乐的那一天(橄榄首席编辑终于露面!)

  

大家好,我是橄榄小编王大可

我们的新一期杂志终于

在上周开启了 预售!

撒 花!

*★,°*:.☆( ̄▽ ̄)/$:*.°★* 。

  

在最后为杂志做校审的时候,我感到一阵恍惚。数年之前,“成为一名古典音乐编辑”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妄想,从没想过一本古典音乐杂志会与我产生关联。我想起了第一次 与古典音乐打交道的那一天。

▲ 爱因斯坦:我在音乐中思考,

我在音乐中做白日梦。

  人生第一份工作之前

  我并不知道“古典音乐”是什么

我大学主修英文。在那之前,我听流行,摇滚,金属,说唱,New Age……至于 “古典”,是连标题都看不懂 的存在。某一天,即将毕业的我走进那栋庞大得让人生畏的建筑,通过了国内某剧院的最后一轮面试,成为了剧院的“文案”。

在此之前,我在这家剧院当过几个月的实习生,主要是负责写微博。那时候微信公众号还不存在,新浪微博是各大机构最主要的自媒体平台,我并不了解表演艺术,但好在英语还行,便稀里糊涂地每天在网上检索国外的资讯,把一些觉得好玩的碎片文字整理出来,最终经过剧院的编辑发布在微博账号上。这样平静又有趣的日子度过了几个月,剧院刚好出现了“文案”职位的空缺,不知天高地厚地跑去应征的我,就这样开始了每天被文字虐死的职业生涯。

  

  关于工作的第一个想法

  他们是不是招错了人?

成为剧院文案后的第一个任务:为一个交响乐团撰写介绍文案。“你只要在乐团提供的资料基础上编辑一下就好了。”我的上司云淡风轻地交代了一句。我点开那份资料,看了半小时后投降了:资料里详细地记录着某个交响乐团自诞生以降的历次大事件,跟哪些音乐家合作过,去过哪些地方巡演,出过哪些唱片……全是陌生至极的人名、地名,我依稀认得其中一个 “卡拉扬”,还有一个 “伯恩斯坦”,但是要怎么编辑?我立马觉得他们是不是招错了人。

既然乐团这条路走不通,就试试曲目吧。我依照资料,按图索骥找到了节目单上一首交响曲的音频(我隐约记得是马勒的作品)。听了大概5分钟后,再次投降了:我听到了很多乐器的声音,却抓不住任何一条旋律,难听倒说不上,只是不知道它们从哪开始,又到哪结束……难道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我又一次想,他们是不是招错人了……

  你要是不比别人都做得好

  是没有未来的

马勒似乎没有帮上什么忙。实在没辙的我点开了国内另外一家剧院的官网,发现同一个演出也在他们那上演,我当时的心情,就像一个考场上的中学生,翻到了考卷最后一道大题,发现它正好是考前刚复习完的那一道!于是,依葫芦画瓢,20分钟后交了稿。But,交稿后的兴奋之情大概只维持了15秒,文案就被上司驳回了:“你写的是什么呀,观众怎么能看得懂?”场面一度僵住。看着我的一脸茫(meng)然(bi),她接着说:“这些像教科书一样的历史资料,太无趣了,或许只有资深的听众愿意细看,但来剧场的还有很多没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你的文案要让他们想 看下去

虽然自知对方说得有道理,我还是反驳道:“可是,XX剧院的文案也是这样写的……”试图去逃避这个看起来比听完整部马勒交响曲还要艰巨的任务。“别人是这么写的不代表就是好的。你要是不比别人都做得好,是没有未来的。”我读书的时候从未考过第一名,但上司这句话似乎让我内心某处变得豁然开朗,原来比别人做得更好,不是一种奢望,是一种必须。

  大家为什么会听古典音乐?

  单纯是因为好听吗?

我重新坐下,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今天的你是一个观众,误打误撞跑到剧院票房了,你会怎么办?”内心立马涌出一股烦躁感:“这些一脸高冷的音乐会到底要怎么听?拜托!我没看懂!”于是,我决定向自称听懂了的人寻求答案。

在QQ上找到了一个小学同学,他是我当时认识的唯一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我把问题敲了下来:“请教你一个问题啊,大家为什么会听古典音乐?单纯是因为好听吗?”

现在回想起这个问题,真的觉得自己傻透顶。面对我白痴一样的提问,他似乎并不意外:“其实,真的只是因为好听啊。”我继续追问:“那么,我刚开始接触古典音乐,应该听什么呢?”“巴赫吧。”

  

  因为巴赫爸爸

  从音乐小白变成了拖稿王

感谢那位同学,感谢巴赫爸爸。那一首让我第一次主动意识到“古典乐真的很美”的曲子,是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两把小提琴之间,好像是在聊着什么十分让人开心的话题,虽然用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却莫名地让人也开心了起来。

我还记得那天,灵感是怎么随着他的音乐造访了我的榆木脑袋,让它一点点地学着去感受无形的旋律,然后转变成文字。我不再只想着文案如何pass,而是内心生出一股渴望,想要把感动了我的这些美好传递给别人:快来听啊!这多么美妙!

我依然记得我从小是有多么讨厌写作文,因为总是嫌弃自己的文笔,到现在依然是橄榄编辑部里拖延症状最严重的 “拖稿之王”。但是当那一天,内心涌起分享的渴望,世界开始一点点地变得不同了。我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王大可,因为我的名字中带了个“琦”字,这个字意为“美玉”。我把它拆开来,因为这块玉还没成器,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炼。

  

  深呼吸

  杂志终于要出来了

邮箱收到了中信出版社发来的杂志校对样稿时,我莫名地回忆起了与古典音乐相遇的那一天。我平时主要负责公众号文章,这一本《古典音乐·如何爱》我是从最终校审阶段才加入。但是,从剧院文案开始,到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加入橄榄编辑部,似乎每一天都过得极其平凡,但又一点一点地,把一个“妄想”变成了现实。

2017年全新改版后的橄榄古典音乐MOOK《古典音乐·如何爱》正在预售,这一期以“爱”为主题,既讲了音乐家们的爱情、音乐作品中折射出的情爱,也有各路音乐工作者们分享了他们是如何爱上这个行当的。音乐的发源或许与爱情无关,但又有哪一首音乐里没有爱?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甚至说:“音乐就是爱。”

目前,橄榄编辑部已经在

紧(shou)锣(mang)密(jiao)鼓(luan)

地筹备第二和第三期杂志

感谢每一个此刻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

愿你们每天都被音乐鼓舞、治愈

小编爱你们(づ ̄3 ̄)づ╭❤~

  

今天是王大可(首席编辑)的故事

下一位会是呢?

加班最多的王大可优秀文章展示哈哈:

  国内第一本古典音乐MOOK

  这个夏天如约而至!

  《橄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如何爱》

这是一本针对古典音乐的从普及到高阶阅读的权威指南手册,集最时尚、前沿、有趣和立体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于一册,每期聚焦一个主题,带你轻松踏入古典音乐欣赏的大门!随书附二维码,扫码即可边看边听,给你最轻松和最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氛围。

  

  这些大咖都在看《橄榄古典音乐》哦

  什么是MOOK?

“MOOK”(慕客)是组合单词的中文音译,是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结合在一起的“杂志书”。把杂志以书的形式发表,兼具了杂志的情报速度、图文并茂,与书籍的深度制作、收藏价值双方优点。没有杂志的时效限制,一本书围绕一个专题。

  古典音乐·如何爱

《橄榄古典音乐》MOOK首刊主题为“爱”,独家收录音乐名家群访,听听古典音乐大咖们解聊“如何爱上古典音乐”!特辑专题以“古典音乐中的浪漫爱情”为线索,揭秘“古典音乐家们的私生活”,剥离出他们更为生动有趣的戏剧人格与多彩人生——古典音乐并非令人望而却步的神圣祭奠,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内容前瞻

  【特辑·古典音乐中的浪漫爱情】

  十七篇音乐史上的爱情经典,谱写出作曲家们内心世界的壮阔波澜与涓涓细流。无论是瑰丽奇崛的古希腊神话、春情荡漾的文艺复兴牧歌、还是古典时期的精美平衡、浪漫时期的激情狂放,这些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都向读者呈现了作曲家锤炼名曲所历经的世间百态和情感经纬,体现出欧洲文化中最为精致细腻的人文内涵。虽然主题都围绕爱情,但每一篇文章的视角和风格都不尽相同,从神话解读、风俗考据、手稿研究、八卦钩沉等应有尽有,为读者提供了趣味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非典型阅读】

  在领赏古典音乐的同时,不妨也可以了解一下相关的建筑、电影和文学作品。非典型阅读由姊妹艺文领域的作者专门撰写,使读者了解到音乐文化的多个侧面和背景,拥有更为多元而丰富的阅读体验。

  

  

  

2款超值预售套装

橄榄新刊+订制周边

总有一款让你心动

* 下列商品均为预售,预计9月初发货

  套装

  1

  《橄榄古典音乐》2017新刊

  每刊附赠郎朗独家签名明信片+贝多芬版画

  

  

  橄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如何爱》

  

  贝多芬版画

  

  郎朗明信片

组合原价 ¥ 48

预售价:¥ 36

  套装

  2

  《橄榄古典音乐》2017新刊+帆布包

  每刊附赠郎朗独家签名明信片+贝多芬版画

  

  橄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如何爱》

  

  贝多芬版画+郎朗明信片

  

  

  封面同款帆布包

组合原价 ¥ 98

预售价:¥ 75

购买杂志及物流任何问题

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Tips:猛戳阅读原文进入橄榄古典微店,马上下单吧!微店上任何问题,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