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坛‖古村镇文化遗产利用探究(三)

  前文相关链接

古村镇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每个古村镇的文化遗产均具有程度不同的历史、文学、艺术、科研等价值和利用价值。合理利用古村镇的文化遗产,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如何合理利用古村镇文化遗产,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仅就古村镇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利用形式、编制规划等问题作一些肤浅的阐述。

  关键词:文化遗产、利用、形式、规划

  (二)利用古村镇文化遗产建立社会教育基地。

  古村镇的文化遗产的内涵是丰富的、多元的,除了少数封建糟粕之外,其余的多数是优良传统文化。

  例如,有的古村耕读文化明显,像广东恩平的歇马村。全村215户、655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建于元朝至正年间,至今有670多年历史。据考证,明、清两朝,该村中举人以上的有285人,当上二品官员的有5人,有“举人村”之 称,(12)这样的村就可以着重建立勤奋好学教育基地。

  如此类推,有抵抗外国、外族侵略或勤俭致富优良传统文化遗产的古村镇,就可以着重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勤俭致富的教育基地。

  古村镇利用文化遗产建立社会教育基地,不仅能取得社会效益,而且也能取得经济效益。作为社会教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般都不收门票。有人以为,不收门票就没有经济效益。

  其实不然。门票虽然少收或者没有门票收入,但参观游览的观众和游客却多了,观众和游客到古村镇参观社会教育基地,总是要吃、住或购物的,这样就能给当地带来综合性的经济效益。农民或居民卖些土特产之类的商品,也能有所收益。

  (三)利用古村镇文化遗产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有的古村镇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建筑门类齐全,美仑美奂,而且风光秀丽,环境优美,非常适合美术院校的师生进行写生创作,这类古村镇就可以着重建立美术院校写生创作基地。

  在这方面,安徽的宏村已率先与全国60多所美术院校合作,建立了美术院校师生写生基地。

  广东省郁南县兰寨村也利用村中的传统建筑和南江河畔的美丽风光,先后与广州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高等美术院校合作,建立了两广高等美术院校写生创作基地。

  此外,一些古村镇还可以利用特有的文化遗产,与相关的高等院校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四)利用古村镇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古村镇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文化资源优势,有的古村镇所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可以利用发展旅游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教学实习之外,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利用其发展文化产业。

  例如,天津杨柳青镇的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较高,而老百姓对年画又有较大的需求量。

  像杨柳青年画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把其作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传媒报道中看到,杨柳青镇已重视把年画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杨柳青年画产业化进程。

  古村镇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提高对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认识;

  其次,深入挖掘古村镇蕴藏的文化遗产,并分析研究那些文化遗产可以发展文化产业;

  其三,以自主利用为主。所谓自主利用,是指以文化遗产所有人或传承人利用其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为主;以当地人(当地企业家、发展商、投资商或对发展文化遗产感兴趣的人)利用为主;

  其四,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不过较为常见的利用古村镇文化遗产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上述几种只形式而已。

  四,编制古村镇文化遗产的利用规划

  古村镇文化遗产要利用得好,编制合理利用的规划很有必要。有了合理利用的规划,才能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有了合理利用的规划,才能纳入文化产业统筹发展;

  有了合理利用的规划,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制古村镇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规划,当然不是孤立地单纯地编制利用规划,这里只不过是阐述文化遗产的利用问题,才只提编制文化遗产的利用规划。

  一般地说,利用规划离不开保护规划。但过去有的保护规划却往往忽视利用的内容。因此,需要强调在编制保护规划时要重视利用内容的编制。

  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已有规范性的要求。但对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即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目前还未看到编制整个文化遗产规划的规范性文本。

  因此,这里只就编制古村镇文化遗产利用规划的一般要求,提几点浅见:

  第一,古村镇文化遗产利用规划要强调科学性

  古村镇文化遗产利用规划的科学性,首先,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的精神,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文化遗产的实际。

  其次,要正确处理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关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把利用与保护统一起来。在规划中必须强调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只有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利用才可以持续发展;

  同时,也只有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古村镇文化遗产利用规划要注重前瞻性

  古村鎮文化遗产利用规划的前瞻性,从地域来说,既要立足当地,又要眼望古村镇所在的省、市乃至全国和国际,努力打造文化遗产的名牌,使之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和国际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从时空来说,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眼望长远,不要急功近利。须知,一个古村镇文化遗产的利用成效是难以一蹴而就的;

  从战略来说,既要做好文化遗产本体的利用,又要把文化遗产的利用从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乃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予以考虑,使之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总之,编制文化遗产利用规划,切莫忽视前瞻性。

  第三古村镇文化遗产利用规划要着重可行性

  编制文化遗产利用规划的起点要高,但起点高不等于凌空起步。文化遗产利用规划要做到高起点,就应该找准起步点,这个起步点就是文化遗产本体、风貌和当地的实际。

  应从文化遗产的实际出发,定位要准、思路要广、创意要新、措施要实、效果要好,这样的利用规划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不然,编制出来的利用规划只能束之高阁,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不仅不能促进文化遗产的利用,而且不能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

  古村镇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充分发挥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造福农民,造福群众。

  ——————————

注:

(12)参见:歇马村_百度百科

  作者:刘炳元,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兼职研究员。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