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VS.
金融
●艺术品本身既是艺术家创作的并通过一定材料媒介来呈现的“实物产品”,同时是蕴含艺术家思想、文化的一种精神产品。
●金融产品是资金融通过程中的各种载体,也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且能够进行公开交易或兑现的非实物性资产。
艺术品与金融之间看似相去甚远,然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个人资金收藏、机构资本收藏阶段之后,艺术与金融开始发生紧密关联,使得大家认为当下已经进入或者开始进入艺术金融时代。
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金融时代的基本特征,通常,艺术金融是以作为实物资产的艺术品为母本,衍生出非实物性并且可以公开交易或兑现的艺术金融产品。
目前,随着金融机构及其资本不断介入,相继出现了各类艺术金融产品及业务,诸如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品质押、艺术品保险、艺术品租赁等,甚至还创造性地催生了将艺术品份额化的艺术股票。
在经过第一波艺术金融热潮之后,我们发现,这些艺术金融产品、业务在我国仍处在探索性阶段,虽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然而总体还是不够成熟和完善。
究其原因,还在于目下从事艺术金融业务的群体,主要是金融机构及金融人才。这些机构对于金融业务驾轻就熟,然而对于艺术品本身则知之不多,反过来,部分艺术机构想介入艺术金融业务,同样也存在对金融业务研究不足的问题。这一现象导致在目标艺术品选择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虽然金融机构可以引入第三方进行艺术方面的把控,但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还是应该具有一支艺术与金融兼擅的队伍。国外一些银行,为艺术金融业务的开展,甚至会大规模涉足艺术品收藏,不断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艺术素养,如德意志银行就曾收藏了56000余件以当代艺术为主的艺术品。
那么,在艺术金融以及艺术品金融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艺术方面的问题呢?
四大“艺术”问题
1
艺术品的真伪问题
哈哈
真品与赝品
白
1
价值与区别
真品(真迹)是指由艺术家亲自创作的艺术品。虽然不同的真品之间有艺术价值的高下之分,并且这一点同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品市场价值的高低,但只要是书画艺术品真品,不管其艺术价值高下,都会具有一定的价值。
艺术品价值高下是艺术品属性范围之内的价值高低的探讨,而倘若一件书画作品非真品(赝品),则实质上是以不具备任何艺术价值的伪作替代了艺术品的价值。
如果以赝品进行艺术品质押、艺术股票发行,势必会给艺术金融产品的发行者、投资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因为,赝品不具备任何艺术价值,从而也就没有任何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因此,真品与否是决定艺术品质押等艺术金融业务成败的首要条件。
保障目标书画为真品是艺术金融业务开展的基本前提,这也是艺术金融业务与一般金融产品的区别,对于证券投资而言,投资标的很少涉及真伪的问题,投资者只需判断标的是否有投资价值即可,艺术金融投资则不然。比如一幅齐白石的作品,真品的价值可到亿元以上,赝品则几乎一文不值。如果客户以赝品进行质押融资,银行将面临巨大损失。
因而,艺术品投资的切入点一定要建立在艺术品是真品的前提之下。
赝品是通过摹、临、仿、代、改、造、补、拆等手段伪造的某位书画艺术家的作品,赝品伴随艺术市场的出现而出现,其目的是以假乱真,以极为低廉的成本谋求与真品相同或相近的市场价值。艺术品创作具有独创性、唯一性的特点,真正好的书画艺术品真品一定是独创的,它是一定时代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的凝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书画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会以一定的价格形式来衡量其价值,但书画真品是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品,决然不同于工业生产批量化制造的一般物质性商品,其价值在表现上体现在它是艺术家的亲手劳动,同时也是艺术家的独有创造性发挥。赝品不具备独创性,是仿造的伪作,更谈不上是书画艺术品,虽然赝品貌似真品,但其不具有艺术家的亲手劳动,更不能体现艺术家的独有的创造性发挥,而是以假冒、模仿妄图代替真品,其本身不具有真正艺术家的创作作品的属性,从而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也就不具备作为书画艺术品的投资价值。
2
艺术品的高下问题
艺术品的高下,是指艺术品在艺术价值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巨大的。
一般而言,艺术金融业务选择艺术品,以经过历史定位的近现代及以前的艺术品为佳。这些艺术品经过美术史的定位,艺术价值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近年我国艺术市场进入调整期,对当代艺术的冲击尤为巨大,然而对近现代及以前的作品影响相对较小。在此期间,《局事帖》、《鹰石山花图》等经典作品照样可以拍出高价。
艺术品的水平高度,是一个相对的、比较而来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判断:
1
体现在艺术家的创新程度与个性风格的艺术高度,这其中包含有艺术的境界、格调、笔墨情趣等。
2
技艺的精湛程度,这其中包含技法的难度,以及对传统的融会贯通能力。
3
对后世及艺术发展史上的影响力。在达到以上两个方面的高度后,加之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等因素,最终会产生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历史定位,这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3
艺术品的估值问题
艺术品的估值,是根据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及其它外部因素来判定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然而艺术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价值通常并不体现在物质成本方面,尤其是在艺术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的书画作品,价值绝不表现在其物质材料成本方面,因为书画作品的物质材料成本相对于其真正价值而言极为低廉,这就造成了艺术品的估值截然不同于房地产等实物产品。
然而艺术品实现金融化,又必须对其进行估值,而且估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艺术金融业务的能否开展以及各方的利益分配。如艺术品质押业务中,估值过高,会给银行带来损失,估值过低,则会导致出质人的退出。
如果想作出准确的估值,就要求我们了解影响艺术品价值的诸种因素:艺术水准、艺术家学术地位、艺术家社会影响力、作品的尺寸、作品的品相等等。这些因素有时很难区分以哪个为主,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的分析。
4
艺术品的流通性问题
目前,艺术品的品质风险、艺术品的流通性问题,成为制约艺术品金融化的重要因素。
很多艺术金融产品及其业务最终发现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到期以后变现难,甚至无法变现。所以艺术金融业务的开展通常会选择流通性好的艺术品。
同时,艺术金融产品及业务创新,同样可以促进艺术品市场的流通,如潍坊银行推出的预收购人模式,即属于艺术金融业务促进流通性的有益尝试。
艺术品的流通性反映了某个历史阶段对艺术品的社会认可度与市场认可度,目前而言,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师级作品是流通性较好的。
以上列举了艺术金融领域所需要面对的部分“艺术”方面的问题,艺术问题的有效解决,会更有利于艺术金融业务的开展与艺术金融产品的推出。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艺术金融业务仍处在起步阶段,但从长远看,艺术金融作为艺术市场的一波重要助力,无疑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本文来源:张雄艺术网
END
编 辑:霖 子
监 制:双 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