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现场」这个夏天的30个展览,有你整个假期的回忆

  

  在这个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我们重新启动了“Hi现场”栏目,继续用图文的形式,陪你看展览。这个夏天的30多个展览中,有没有悄悄留下你的小秘密,有没有你整个假期的回忆。

  北京地区

杨画廊

孔令楠“轮廓”

⊹⊹⊹⊹

  

  

  

  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孔令楠近七年的关注点,将视角从平行远视拉伸到从高空俯视,以一种他者的无限远离的观察方式去讨论和创作,这种距离感让我们看到众生和自己。“我们习得了观看 — 尘埃,岩石,山峦,河流,海洋,植物,动物,他人…… 在辨识他者的无数琐碎的信息中我们界定着自身。然而没有任何一件事物能像人类本身那样模塑自我。”此时的岛屿看似更像一个个游动在宇宙中的有机生物细胞,而海滩上的人也变成了一个剥离掉个性的群像。

偏锋新艺术空间

本杰明·阿普尔 “地下室花圃”

⊹⊹⊹⊹

  

  

  

  

  “矩形”这一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自然界中无迹可寻的几何形状贯穿了本杰明·阿普尔的画面,平直的四边、分明的分割线、明亮又多样的色彩……一层一层的颜色铺叠,画布和颜料纵横交织,如同作品在展厅中平面与空间、材质、色彩之间的有机链接。在创作中,本杰明·卡普尔有意识的平衡着观念、场地和材料之间的抽象关系,在构成主义、极简主义和当代之间游走,却并不为某一种理念所绑架。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赵半狄“中国Party”

⊹⊹⊹⊹

  

  

  

  

  《在那个早晨》200x190cm 布面油画 1990(唐炬收藏

  

  

  赵半狄最新创作的油画《中国Party》由乌利·希克收藏

  赵半狄曾凭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外在秩序,但反叛从不是浪漫的,三十年来,他逆潮流而行直指时代的症候,并自定义了“与这个时代的气质不符,有距离的作品才是一件好作品”。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赵半狄,在岁月沉淀出的深邃之外,却依然保持着赤子般的直率与无畏。上世纪90年代,赵半狄放弃绘画,选择与“熊猫”一路为伴,高调地披荆斩棘打怪升级后,又在2013年再次与他的熊猫生涯告别。当最新画作《中国Party》亮相,人们以为作为“画家”的赵半狄即将重启时,他却带着一种诸事看破的洒脱回答到:“画家的梦已结束,其它随意。” 在收藏家刘钢眼中,“赵半狄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对艺术不仅具有激情,而且充满着好奇心。他的绘画蕴含着诗意,他的行为艺术暗藏着嘲讽和戏谑。我相信,赵半狄的作品将会在艺术史中留下痕迹。”此刻,一场以赵半狄近三十年创作为主角的“中国Party”正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演。

今日美术馆

破折号——2017年度”青年艺术100”

⊹⊹⊹⊹

  

  

  

  

  

  

  

  全球不同国家的120余位青年艺术家的400余件艺术品,涵盖了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一个源自七年前的理想的小小种子的绽放。以“破折号”为2017年度“青年艺术100“主题,同时也寓意“破局”与“转折”。

TONG GALLERY+PROJECT

陶轶“本色少年”

⊹⊹⊹⊹

  

  

  

  “Nature Boy”,展览同艺术家最喜欢的一首曲子同名,同样协调的音乐感也在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流露。在画大画前,陶轶通常先画草图以解除仪式感——紧绷的画布、充沛的光线和绘画过程中必要的走动——带来的对人的压力;而对中小幅作品他则直接进入正题,它们不超出艺术家胳膊的运动范围,陶轶在画面中随时作出判断,作品出现更多生动的场面。色弧形粗线条覆盖了部分蓝绿色条纹,黑色的覆盖力与丙烯的水溶性颜料质感加大了节奏变化,两根细线穿插协调,画面有音乐感。

金杜艺术中心

环中—自然追随抽象

⊹⊹⊹⊹

  

  

  

  

  庄子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圆环代表具体的严格的现实世界,而之间的空洞则是抽象、空灵和自由之处,得到“环中”,才可以应对“无穷”。14位艺术家在被金融中心环绕的现实,检验20世纪关于抽象艺术的传统问题是否在今天离散的艺术创作环境中仍然生效:先验还是经验?抽象还是自然?与抽象性紧密相连的那些关键词:同质性,普世性和理性是否仍然有附着力?或者是否某种来自社会和经济学概念上的“抽象”进入了视野,更多地折射着一个当下的世界,而不是现代主义中无限延展的个人主体?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无幕可落”

⊹⊹⊹⊹

  

  

  

  乔治·伊恩·麦克马洪 《逗留》990cm x 396cm x 411cm 塑料布,金属,木材,压钳 2017

  

  

  艾丽西亚·艾格特《晴时可永远》

  七位生活、工作于美国的艺术家,可以感受到他们作品的松弛和更加强烈的多元化。整个展览充满艺术家们以风格不一的绘画、雕塑与装置营造的诗意与惊奇,他们通过细节中的短暂、精致和脆弱,完成对秩序的探索,在混沌中寻找规律,在规律里又放任随机。据策展人刘婷介绍,此次展览就是这样被置放在矛盾循环且无限的语境中的。“这里,信息有从远古及自然而来,携带着图像、记忆、情感、孤独及其对自身的探索。每一位艺术家建立起时间线与空域并将观众引入进其特有系统之内。他们的创作都是自律之后的结果,不管是银针一根根挑出的曲线,手塑的千片瓷片,笔点下的斑驳星光,都充斥着对自身系统掘井式地求索。最终,都以创作的方式来慰藉探索旅途中的孤独。

博而励画廊“朋友之间”

友谊存在的某种纯净的距离

⊹⊹⊹⊹

  

  

  

  

  

  

  

  

  

  

  “友谊,这种没有依靠、没有故事情节的关系,然而所有生命的朴实都会进入其中。”——布朗肖《论友谊》。七组艺术家:龚剑 &杨心广,马可鲁 &冯良鸿,欧劲 & 张汲,王海洋 & 徐红明,王卫 & 李景湖,薛峰 & 张辽源,张伟 & 王鲁炎。展览与友谊有关,在友谊的领域,每对艺术家友人而言,连结着他们彼此友情的纽带各不相同。一些艺术家因对某一艺术形式、特别是抽象主义的一致探索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这种友谊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彼此技艺认可的基础之上,这几对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也印证了布朗肖所说的“纯粹”,他们之间的情谊并非一情感为主,更多的是尊重、竞技以及“无声的沉默”。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冷广敏“完美破坏”

⊹⊹⊹⊹

  

  

  

  

  冷广敏的新作总在发生些“故事”之外的什么。一只果盘,和装盛的水果一起,被某个平面的力量切割成两半。也正是被这一平面切割之后,这只果盘,和它装盛的水果,具备了二维之外的另一个面,拥有了体积。这个实施切割的平面,在现实里无法实现,所以它不是刀,而是一种力量,不像刀那样锋利而猛烈,而是安静而缓慢地切下去,却又切得特别干净,特别完美。有着绚烂又如履薄冰的边缘,创造着未知的观看方式,和陌生的感知路径。

蜂巢生成项目第二十七回

管玉“房间里的大象”

⊹⊹⊹⊹

  

  

  《房间里的大象》 100×150cm×2 布面丙烯 2017

  管玉的的绘画常常配以手写的文字,或处于画面之上,或移至与画面并置的另一空间。文字与画面有一种混沌的互文关系。一种更深层次的寓意与情绪上的联系,甚至是微妙的错位。大象、老虎、丹顶鹤、白羽鸡和马共同走在蓝色的丛林中,如果这些被异化了的动物实则指涉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那么蓝色的丛林或许也暗示了城市空间。

香格纳画廊

赵洋 刘晓辉 孙逊

⊹⊹⊹⊹

  

  

  赵洋《最后的人》200x30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6

  

  赵洋《像克格勃一样的摄影师》 38x26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6

  

  刘晓辉《无题-黄色背景前的人 No. 3》(右)2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6

  

  孙逊《偷时间的人15-16》91.5x61cm 木刻画 2016

  对于赵洋、孙逊和刘晓辉来说,绘画始终是外部现实投射于自身的内心关照,但又并非是创作的终点。绘画由于与身体的联动,成为混杂着自身直觉、经验与记忆的综合体。赵洋始终在绘画中处理一种埋藏于集体潜意识之中的个人记忆投影,身处于自然(山、森林或江海)之中的人物被勾勒出来,不慎明晰的形象仿佛进入画面秘密的入口,呈现了一种带有敞开性的诗意和无法言说的时间性。刘晓辉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身份以及叙事性越来越模糊,这些处于镜框中的人物有着介于脱与穿之间的动作,这些动作如同绘画动作本身,始终处于开始与结束之间。孙逊的作品在媒介的转换中保持一种平行状态,版画并非仅扮演着动画的角本,而是以自持的叙事性逐渐展开,而动画对艺术家而言无异于另一个维度的绘画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航向边缘:吉莲·艾尔斯的抽象绘画

⊹⊹⊹⊹

  

  

  

  

  

  吉莲·艾尔斯是英国最重要的抽象艺术家之一,作为“斑点派”(一种发展于战后欧洲的非几何抽象风格)的追随者和先驱,艾尔斯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影响,以抒情、姿态绘画的风格创作,因其运用了丰富色彩的抽象绘画和版画而著称,,但这又与她当下具有明显边角分界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所以艾尔斯的艺术生涯印证了她的实验精神,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她从油画转向丙烯绘画,直到后期才回归了油画。

AYE画廊

罗明君 “时间阡陌”

⊹⊹⊹⊹

  

  《曾经有一天》 190x240cm 布面油画 2012

  

  《此时此地》 180x280cm 布面油画 2016

  

  《即将忘却5》 30x42cm 纸上铅笔 2015

  

  《即将忘却6》 30x42cm 纸上铅笔 2015

  对时光的追溯是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忍不住回望的瞬间,但时光本身并没有厚度,让其值得追溯的,是我们的记忆。是无论是有着时代烙印的亲友合影,还是人群中的一次回眸,亦或者自然万物的瞬间带给我们的触动。罗明君就是用这样带着个人温度的记忆图像,构建了本次展览的主旋律。早年罗明君的油画作品曾参展’85新潮艺术大展,也曾用绘画见证并回应着时代的变。包括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艺术家用有着时间跨度的几组油画、纸上作品,从个人的家庭合影和同学合照出发,带出了那个时代的记忆议题。但不同于同时代艺术家略显承重的承重的表达方式,隐藏在罗明君极具时代共鸣感,但又非常个人化的图像语言之中的,还有其略带幽默感的轻松表达方式。而这一切都让这场承载者慢慢时代记忆的展览尤为轻盈。

单行道

崔云峰“序视”

⊹⊹⊹⊹

  

  

  

  

  2013年左右,崔云峰创作了影像作品《变形计》系列,被简化成几何形体的建筑相互交错碰撞出的空间层次促使崔云峰再次拿起画笔。但他也并没有简单的再现所谓的建筑空间,在尝试了一系列色彩清新的纸本系列后,他开始转向布面丙烯,在不依靠辅助工具的情形下,以纯手绘的方式在大尺幅画布上严谨地“编织”出或水平或垂直、或清晰或模糊的维度。这无疑是对艺术家笔力掌控的考验,而他所迷恋的却是色块之间的过渡部分,以及隐匿其中的空间结构。

星空间

徐毛毛“欲戴皇冠”

⊹⊹⊹⊹

  

  

  

  

  

  

  “我回归了最初的状态,早期的画很依赖颜色,特别鲜亮或者是强调颜色的对比,后来越来越多的东西掺杂进去之后,颜色的感觉就不突出了,直到最近,我突然发现,其实我抛弃很久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我想把它重新运用起来。”2013年,徐毛毛的绘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早期作品中习以为常的叙事因素,却妨碍了她更为直接地宣泄生活带给她的“崩塌感”。她被迫开始了一系列的新尝试——起初是通过在画面上添加光束来“释放憋在体内的情绪”,后来光束渐渐演化成三角形,再后来,具象的角色在她的绘画中几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最终,“用最简单的方式却把比较混乱的情绪整合起来、全部抒发出来了。”

今格艺术空间

程婷婷:忧郁 × 石佳韵:趋近

⊹⊹⊹⊹

  

  

  石佳韵作品现场

  

  

  

  程婷婷 作品现场

  从2012年开始,石佳韵持续进行了一系列以抽象语言为主的绘画创作。她几乎从来不预设明确的绘画结果,作品逻辑更趋向于无意识。但她喜欢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寻找”无限地接近合理的绘画关系和绘画状态。程婷婷以女性角度来探讨女性本能那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独特性。她直接获取、占有、利用图像,将物切片与嫁接诞生出新的异体,将部分立体作品涂成单色,使其体积感和物体性在光线均匀的空间中看似被消解,来总结其阅读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文章是的经验总结——不安、矛盾、沉思和出于人类本能的混沌性创造。

德萨画廊

“外置的一代”&“铺路石下是海滩”

⊹⊹⊹⊹

  

  

  双飞艺术中心 “外置一代”

  

  

  

  Michal Martychowiec 《铺路石下是海滩 !》

  双飞艺术中心“外置的一代”,虽然进门最开始看见的不是床,但楼上楼下走过一遍之后,床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整个展览最受观众关注的焦点。在竹林背后,双飞七加二贤人,在三层高的宿舍床榻上,在喝下安神补脑液脑补之后,安睡。在争分夺秒的字迹旁,用睡眠消磨时间,消磨观众的时间。摄像机对着每个人的床铺,旁边的显示器播放着这些多毛,或者少毛的大腿,以及大腿之上的大脑。而在另一侧的项目空间中,法国艺术家Michal Martychowiec 借用法国1968年的五月事件中的一句标语“铺路石下是海滩 ! ”并将它形象化,用宁静美丽的新沙滩,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历史和物质来描绘事件本身。

北京现在画廊

周童“空城计”

⊹⊹⊹⊹

  

  

  《空城计》8'18'' 尺寸可变 大型人工影像互动装置 2017

  

  《嘎娑》100x250x170cm 综合材料 2017

  

  《摩擦》14x15x24cm 综合材料 2015

  周童根植于自身非典型艺术家的经历,摒弃了掉书袋式的刻板学术,独立翱翔艺术系统之外的广阔范畴,自觉地断舍离掉挤进艺术史的终极梦想,创造出一套似乎天生自带的个人语言体系。利用现成品改造、嫁接,模拟生产,使整个展览呈现出一副嘲笑世间百态的面孔,甚至带有添乱和惹人厌的嫌疑,像一声回荡在展厅里毫不恶毒的坏笑。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化学之爱”

⊹⊹⊹⊹

  

  致颖 《慢跑》 双屏高清录像 一分钟每个 2014

  

  

  致颖 影像作品

  

  Yorkson 《致伯约:战争是只存在于上帝和撒旦之间的》 混合媒介装置 2.35 m 2017

  “化学之爱”来自一本关于致幻剂的著作名称。象征着通过化学合成制品,在人体的内部攻克自我,让那些不真实的信息绕开视网膜及所有的感官,直抵大脑皮层。感官会因此变得敏感,整个人的节奏感也随之变得强烈。这类药品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而存在,但很多人依然乐此不疲。人类所有工具的发明都是为了解放肉身,一种从外部介入身体的方式完成了对人类懒惰或者贪婪的本性的放逐,相比之下,药物通过与血液的化学反应而制造出的身心的放逐则在道德上处于下风。一方面是对自身显而易见的伤害,然后也可能因为这个行为的取悦仅局限于个体,作为一个公共化社会系统,无法接纳这种自我消费和放逐的形式。

魔金石画廊

姚清妹“蜕皮动物”

⊹⊹⊹⊹

  

  

  

  姚清妹在展览中制造出一个诙谐荒诞的“安检”现场,从入口开始“强制”观众通过由艺术家设计的安抚机制,进入一个“歌舞剧场”:带有强烈指涉的三屏影像从身体、修辞、规训系统、私密与公共空间等角度对生命政治作出回应。展览标题“蜕皮动物”来源于H.L.孟肯创造的“蜕皮者”一词,而这一用以代指脱衣舞者的词语展现了现代个体的真实状态: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对所有个体的赤裸生命施加严密控制的体系中,这个系统优雅而精密——在它美妙的外壳下,法律秩序悬置的空间呈现出一种温柔的残酷性,使人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暴力成为常规的现实,身体从而成为机械流水线上服从权力管制的部件。姚清妹在作品中庄严地指出这一现实,却又以滑稽歌舞和按摩装置给观众一剂欢乐抚慰的唆麻:每个进入展厅的观众都将无可逃脱地暴露在敞视之下,接受艺术家提供的一剂“蜕皮激素”。

艾米李画廊

皮耶里克·索朗 “充实的人生”

⊹⊹⊹⊹

  

  《非常充实的人生》 影像装置 1994

  

  《背后有一幅好画》 影像装置 1989

  

  

  《丢失钥匙的男人》影像装置 1999

  

  《法国魔术师》 35x30x40cm 综合材料和全息投影 2015

  皮耶里克·索朗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创作生涯伊始,就凭借以自己为主角拍摄的电影短片广为人知。而作为著名当代影像艺术大师,他深受乔治·梅里斯(Georges Méliès)的影响,创建了“视觉魔幻剧场”,开创性地将全息影像技术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并融入3D影像艺术,在三维空间中投射三维立体影像,置声、光、电、影于一体,建构出超感知跨空间炫彩立体艺术场域。在艾米李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系列最知名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全息剧场”影像装置。同时,在皮耶里克·索朗的作品中,充满了“优雅的幽默感”, 而在细致的情节创作及编排下,又是勇敢及不受限的自我讽刺。

今日美术馆

.ZIP

⊹⊹⊹⊹

  

  克洛德·莱维柯Claude Lévêque《我梦中的另一个世界》尺寸可变 装置 红色霓虹灯,烟雾机 2017

  

  

  

  Refik Anadol 《无穷之屋.avi.wav.experience》尺寸可变 沉浸式投影 2015

  宇宙的膨胀如同一个持续的解压缩过程,新格式层出不穷,旧格式渐渐消退。进入历史,在数字宇宙中,格式是万物的后缀,包括人类自身,如果人类通过格式而得以永生,那我们的意识必将以某种格式而存在。我们在使用格式的同时也在自我格式化,在庞大的格式体制中,每个人都带有格式属性,可能是.txt .jpg .ppt .exe或者只是一个bug……而同时,格式也决定了想象的维度和表达的语言。

  上海地区

上海外滩美术馆

菲利普·帕雷诺:共此时

⊹⊹⊹⊹

  

  

  

  

  

  在时间的流淌里,自然光出现、消失,变得迷人且耐人寻味。原为装饰艺术风格的美术馆建筑内的眷恋,好似成为窗户的眼睑。这些卷帘根据位置和时间段的不同,不断开启和闭合,让空间变换于黑夜、薄暮和白昼之间。投影屏幕上的指针,则一分一秒不停歇地走动。屏幕背后的圆形灯与圆盘上的原点交叠在一起,你被拖入现实和虚拟交错之处,时间是醒目的,却也变得不再“真实”。

上海星美术馆

“没有信息是中立的

⊹⊹⊹⊹

  

  

  

  

  

  

  

  随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不断突破的2.0、2.1时代,艺术家也从实践领域的内容提供者逐渐成为语境提供者,而具有社交网络2.0的商业建构所创造的那一个个当代新版本的用户,他们成为了内容提供者,不仅在用数据填充语境界面,甚至创造了一套新的,基与“信息”基础的公共审美习惯。在这样的公共环境里,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语境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艺术创作者与公众之间的所属权和交互性是如何实现转变的?“没有信息是中立的”z正是策展人巢佳幸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碎片化”的现象上来对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关系中研究艺术家对于自我文献的建构和梳理,但事实中艺术家也同样在她设定的这个语境里,各自拥有一个能够契合关键词的自身语境。

Cc艺术基金中心

社会情绪

⊹⊹⊹⊹

  

  

  Julie S《RUN A BATH》 “社会情绪” 表演现场

  

  陈天灼《Eye of ADAHA》220 × 96×180cm 不锈钢 2014

  

  张慧《霓虹灯》 200x250cm 布面丙烯 2015

  “社会情绪”(Social Emotion),取自社会心理学中情绪的社会属性,是指伴随个体在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个体在长期社会交往中所体验和表达的情绪。“社会情绪”从“主观体验”开始,以三个篇章分阶段展现: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通过艺术家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自我感受、表情变化和生理反应来探讨社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并附加到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中,形成相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复杂情绪,即社会化的情绪。

东画廊

张云垚 皮肤、手势、身体

⊹⊹⊹⊹

  

  

  

  

  工业合成纤维的“毛毡”在张云垚的创作中,不是作为媒介而是作为支点的意义存在,“毛毡”成为事物“drawing”发展的不可动因素,也是其扩张发展导向的核心。“毛毡”作用了自身的“媒材”属性,从而在“drawing”作为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实际影响的。通过材料置换,来探讨“drawing”的行为发生过程里的“不可控”和“把控”的情绪和心理实现,成为艺术家长期以来“实践”的意义之一。

没顶画廊

“偶发使命

⊹⊹⊹⊹

  

  

  夏云飞《选区-1706s》95x160cm 布上油画 2017

  

  

  丁力《石膏像》 90x120cm 布上油画,喷漆 2017

  

  UMA《圆形剧场1》 27x40x50cm 木、铁皮、喷漆 2017

  面对信息密集时代的现实,艺术家如何从中找到自身的创作动机和使命。没顶画廊“偶发使命”展览以一种看似无理取闹无所事事无聊透顶的调调,对这个信息化时代的人的思想、情绪、状态和“无意识共识”进行了看似“醉意”的调侃。有点语无伦次的善意。“表演性”、“偶发性”、“无辑”、“所存在(现实存在&关联存在&对应存在)”、“模糊性”等关键词被放在一个信息密集化时代的语境下进行了“随机但强制”的抽取和关联。艺术家在制定相关的实施基础时遵循着“偶发艺术”避免已知脚本存在的概念,但事实上仍然构筑了清晰的脚本结构。

乔空间&油罐项目空间

“全球定位”

⊹⊹⊹⊹

  

  

  

  

  

  

  我们很难再通过年龄、性别、种族、国籍等特征定义艺术家的身份。新一代的艺术家大都是出生在中国,艺术教育在国外,成长与全球同步。而不论艺术家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回国、或在两地保留工作室,他们总是随工作需求特别是自己参加的展览出现在世界各处。与其把他们当作中国艺术家,不如说他们是来自中国、活跃于全球的艺术家。因此,“全球定位”从一开始便不再提及全球-本土、西方-东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而是强调艺术家的时空定位始终处于动态。

  其他地区

深圳 华美术馆

用我们的红包 换你喜欢的蓝色

⊹⊹⊹⊹

  

  

  

  

  

  

  

  

  政纯办是“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简称,是由洪浩、萧昱、宋冬、刘建华、冷林组成的艺术小组,从2005年7月16日创立开始,便以集体创作的方式进行工作。他们一直在重访、把玩并尝试集体的形式,关照集体主义在今天的留存,试图从中寻找艺术面向未来的可能性。与展览同名的作品《用我们的红包,换你喜欢的蓝色》,通过微信红包这个可以广泛参与的社交行为,向社会开放征集蓝色物品,征集置换行为将持续整个展览期间,不断扩大和丰富物品种类和数量。政纯办认为微信红包是当今社会中产生的可以分享和产生快乐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也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再次激发出热情。蓝色来源于政纯办在成立之初就定下的基调颜色,即“政纯蓝”,它代表着没有政治倾向、开阔博大的、充满未来的、想象的、深不可测、不断探索的,也展现出政纯办认识世界的方式,或世界在政纯办眼中的一种状态,意味着小组期望在全球语境下进行探索。在这件作品中政纯办将蓝色化为具体物品,以回报的方式,与社会作出连接,并以此来刺激社会中对温暖的认识和对激情的重塑。以没有年龄、没有边界、去中心化的微信红包,通过公众收集的方式建立一种广义的集体主义形式。

苏州博物馆

尹朝阳 在崇山

⊹⊹⊹⊹

  

  

  

  

  一沙一世界,基础的沙石构成了世界,由细微而察整体,因此不仅仅是在逻各斯层面沙石与世界同理而异构,甚至可以认为沙为世界的悖反面,互相印证且独自存在,更或者沙等同于世界,宏观即微观。同样尹朝阳也将嵩山看作是沙,也是浓缩宇宙的范本,嵩山这座由地壳运动而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凸显成嶙峋雄厉山峰的地质博物馆,汇集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超出人类认知的数十亿年的时间,被凝聚为徐霞客笔下“两室相望如双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厉称尊”的嵩山奇伟瑰怪之山石,并纳入尹朝阳绘画的视野内。

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

王顷“空城记”

⊹⊹⊹⊹

  

  

  

  

  王顷似乎偏爱某种临界于画面与镜头之间的图像的暧昧感,其中物像成为记忆的作证。他既善于将蒙太奇的手段嫁接于作品,另一些画面则又沉静凝滞如长镜头。“空城纪”的展览空间也将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电影、一本经过杜撰的小说。整体布局考虑了王顷突破空间立场的城市思索,城市是浮于时空之上的舞台镜像,王顷的绘画反复跨越了事实与虚构的界线,形成一团悸动的整体在此,城市简化为形象,或许因为有未曾经历,那便成了王顷所描绘的陌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