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幅员辽阔的中华土地上,不仅共同孕育着灿烂的中华文明,各个地区还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的差异,产生和发展了属于该地区的特色文明。
毋庸置疑,汉语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因地域差异说汉语的发音,使用汉语的语法规则等等,都不尽相同,甚至差别较大,这就产生了方言。方言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被寄予了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此次我们分队将奔赴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吴语的典型地浙江,进行为期四天的方言寻访调查活动,采集资料,随地调查,用我们的一己之力,为吴语的保护和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一份贡献。
【Day1】寻访的第一站是杭州,此时正是夏荷盛开的时节,西湖便颇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湖面波光粼粼,岸上游人如织,和谐之景相映成趣,也许正是这世世代代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才形成了苏杭一带吴语甜糯婉转的独特风格。一种方言好听与否,主要取决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苏州话这类吴语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这种发音方式就会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来不及拖沓,我们便前往西湖湖畔进行首日的采访工作。幸运的是,西湖湖畔除了工作人员和巡逻的警察外,人们几乎都讲当地方言——太湖片,这给我们的寻访带来了很大便利。我们就此次的寻访主题随机询问了一位老人,老人透露,她对应该多讲方言这一看法持认同态度,方言作为一种乡音,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联系人与家乡的纽带。“话是乡音亲。”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不能丢弃祖先们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而应该将方言传承、发展下去。
【Day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第二天的行程开始于京杭大运河的武林门码头,登船游览,船上除了游客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本地居民。在船上与本地乘客交谈我们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方言还是他们使用的主要语言,而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与家人使用方言外,其他的时候都是说普通话居多,而且他们说的方言也受普通话的影响变得不那么地道了。
随后我们来到浙江大学紫荆港小区,在稍作参观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调查采访。被采访者大多都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其中有不少是浙江省内人,他们大多数都能说出自己家乡的方言以及方言中的特色,例如杭州话中喜欢加“儿”的后缀(不同于北京话的儿化音);温州话中称“今天”为“该日”、“明天”为“明朝”、“昨天”为“昨夜”等等。但无一例外地表示平时基本都是使用普通话。当问及他们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看法时,大多数都认为应该保护,方言是我们与家乡的联系,体现了地方的特色。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刻意去保护,毕竟现在大家大多都是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关于保护方言的措施,同学们也纷纷建言献策,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多说方言;建立方言语音库;宣传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的理念;放开对方言使用者进入某些职业(公务员、教师)的限制……
■■■■■
【Day3】暑期出行当然避免不了烈日当空,但酷暑并未成为我们懈怠的理由,来到西湖,我们早早地买好了船票,小分队乘船前往西湖中央的小瀛洲。船上不仅有像我们一样的外地游客,同样有许多杭州本地人,说着当地的太湖片,我们却能略懂一二。据了解,这是因为它曾经是一种官方语言,是唐宋官话与吴越方言交融的结晶,也是北宋以后江南官话的代表。在与其他江浙地区方言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与其他吴语典型不同的是,杭州话里古日母、微母多读擦音;古见、系二等字多读塞(se)擦音,并且杭州话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浊音;和普通话相比,太湖片的韵母多单元音话,听起来也便较其他江浙方言来说更为亲民了些。
【Day4】“田在港西家港东,断桥春水步难通。束芦挟瓮稳来去,不碍小船分钓筒。”最后一日的实践地点,我们选在美丽的江南水乡——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这里游客众多,以江浙人更多,是调查吴语现状的好地方。
在乌镇,我们分年龄、分性别、分职业有计划的采访了来自各个地方的游客和乌镇本地人,询问了他们对于方言的使用情况、对于方言传承与保护的看法以及自己在方言保护中做的努力。例如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于方言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并不太清楚,加上学校的普通话教育,导致大多数儿童并不在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方言正在消逝。等他们长大了想要保护自己的方言时,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说了。所以,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多重视这方面的引导,推广普通话也并不意味着要灭绝家乡方言。
返程的途中,我们整理好了录制的音频视频、并将其整理成了文字。探寻中华方言文化,传承华夏历史文明,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多元化发展,方言对于新生代的年轻人正渐行渐远,吴音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各地方言也不同程度的出现“懒音”现象。有专家称,吴语很有可能会是中国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更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唤醒人们的方言意识,为方言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201450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