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生我会在世界上疼痛 | 杜涯

  

  秋天的树林

  我将走近那片树林,那片秋天的树林

  此时正枝叶绚烂,光华而又浓郁

  从远处看,它层林尽染,氤氲迤逦

  沉默、安静、忧郁,但却从容、庄严

  一条足够远的小路通向它,曲折和幽寂

  更显出了树林在远处的无限神秘

  它只为很少的一部分人存在

  而现在,我是唯一走向它的人

  我知道自己的寂微:面对世界我无助无依

  但走向那片树林,我有更诚实的原因:

  走近那片树林,我就会知道我的来处,我会知道:

  为什么今生我会在世界上疼痛,疼痛如夕阳

  我伫望树林上面的辽阔、忧伤的光亮

  我看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

  我将寻找到那个不疼痛的地方

  那永逝不回的源流、温暖、星光

  而前世和今生都深藏在那里

  走进树林,我就能找到逝去的时光

  每当我呼唤,它会应答我

  当我孤独,它会将我丰厚地环绕

  它会带我离开,在衰朽之前

  在死神的眼睛冷冷注视我之前

  神圣的树林,它总是在辽远处朦胧闪烁

  像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彼在、星座

  我知道,走到那里还有太远的路程

  这条曲折、幽寂的小路也许要耗尽我余生的光阴

  但我义无反顾:走近它我就能找到还乡路

  走近那片树林,我就无限地靠近了你

  我将回到我们的不朽之乡,回到天籁

  我将回到那永远不再疼痛的地方

  我终将会回到我们的本原,回到无限

  回到光华、不朽、无邪的时间、创造的霞光

  现在,那片树林正在辽远处绚烂、明亮

  我将走向它,不再等待、迟疑、彷徨

  我踏上了幽寂小路,伴随我的是坚实、可靠的风

  它时而环绕在我四周,时而,它又在前路上回荡

  北京之忆

  如果春天不是遐想的城堡

  是否我就能够去清晨的树上看花?

  如果团结湖没有翻涌一池柳绵

  朝阳路上的白海棠是否就是众神的袖袍?

  一个小男孩曾赌气地站在街上

  看街上的人流和穿荡的无情风

  后来他向东走去,春天的大门“哐当”一声

  在他面前打开了:他将成长,如果他走入那片光

  如果回到春天,回到春天的玉渊潭

  上午我看一路樱花,看各色的风光的人

  看春风在高处逗弄垂柳

  下午则坐在长凳上望长空碧蓝

  风吹过头顶的林梢,我用一颗心

  媲美高处的樱花,媲美更高处的蓝天:

  春深似海,而我的命运比春天更深

  然而:

  春天会漂走,玉渊潭和樱花树会漂走

  壮丽、绚烂、飞扬,会像大陆版块一样

  漂往星外

  如今我心如镜,照得见江山

  如今我总是混迹于人群中

  平静地穿行在街旁、喧嚷的十字路口

  我的北京岁月,我的深深的命运,像一盏夜行灯

  在另一颗星球上沉稳地闪烁

  发现

  我的夕阳灯火已熄灭了

  世界抹去了最后一线昏暝

  而在这浩大的熄灭中

  我看到在头顶无边的浩瀚里

  在天心青茫的深处

  静静地显露出一颗白星

  如一个彼在村落伫立在天空中

  它闪现着银光、遥远、慈祥

  使我相信:源头,温暖,故乡

  这些我长久以来失去的

  就在那里保存,贮藏

  关于孤独

  当你我谈及伟大的孤独,我在想:

  孤独是否只是外在的形式,心灵才是

  深涵的内容,好似宇宙深处的灵魂之光

  譬如荷尔德林,一生忧悒孤独,并在

  孤独中持续上升:没有鼓励、光亮、希望、声名

  (这天琴和光辉,神子在人世上难道不是注定飘零?)

  几乎是来自某种天命,他升入了群星、众神的庭园

  并获得了朝霞与广在的完整。而歌德,众所周知,他并不

  孤独(至少从外部看来是这样),但是当他

  说出:“我深信人类精神是不朽的,它就像太阳,

  它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在照耀着。

  我相信他拥有伟大的心灵。当他愈来愈走向

  生命的峰顶,并感伤:“稍待我也安息。”

  我相信他拥有另一样的伟大的孤独,并历经了

  生命、美德、人格、智慧、创造的巍巍路程

  而我毫不怀疑:那形式与内容的一致者更值得敬重

  诸多的先辈如星辰引导我们,使我们明白并信赖:

  心灵可以趋向伟大,但须有非同一般的丰厚的容纳、承载

  它承载自然、人类、困苦、黑暗、幸福、希望、自由、光明

  宇宙、时间、空间、无限、永恒,终极之精神,以及

  可见与不可见者,已知和未知之物,不可名状之物

  万物的理想、梦想与抱负,悲苦、欢乐与尊严

  这颗心灵,它最广阔也最温软,最谦卑也最高傲

  但对头顶的那位永远怀着信心和无上的敬畏!

  这颗心灵,它须庄严、高贵、崇高,在朝霞中

  获得丰盈。它须始终上升,当生活和命运不断下降

  它须在人类中孤独,并在孤独中,在苍穹下倾听

  一个声音:“完成你自己。成为精神和永恒!”

  其实我知道,孤独更多地是来自于内心

  有时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心中的落雪

  但当我每天坐在河堤上,望见落日的孤独

  当我想起远处一座雪峰的孤独,或当我看见

  大地上一条河流的孤独,我都感到羞惭:

  我们的孤独永远无法比附神圣的自然

  然而我仍愿意学习、效法它们,使自己心灵广阔、温润

  我已明白:伟大的心灵,是伟大的孤独的源泉

  所以当你说出:“我们都在通向它的路上”

  我想你应该早已明了那孤独之地的所在

  ——它有似海德格尔的“真理”之生成:

  走向伟大的孤独,也即走向伟大的心灵

  落日

  有一年深秋,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

  在一片树林的后面,我看到了落日

  有一刻我屏住了呼吸,世界一下子静极: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落日正

  滚滚远去——好像一条

  河流的远去

  我面前的大地苍茫、空阔

  晚风从树丛中吹过

  仿佛宁静而凄凉的歌……

  后来我长大了——

  一年一年,我看到落日

  一年一年,我看到落日在远去

  没有人告诉我:落日的故乡

  我也始终不知道

  落日去了哪里

  现在当我衰老,我想知道生命的归宿

  世上的人,如果有谁知道我的故乡

  他就会知道时间之箭的方向、沧桑、忧伤

  如果有谁告诉我大地、彼岸、无限

  他也就告诉了我星与星的距离、相望、长念

  如果有谁能告诉我落日的去向

  他就告诉了我,为什么我会在大地上驻留

  驻留又漫游,然后苍茫、凋谢、西沉、飞翔……

  地铜

  从冰河纪的深处到地理学的地面

  地铜的声音有着万年的沉厚

  ——“空空”“咚咚”“嗵嗵”

  仿佛是一位沉默的栗色工匠

  坐在地层多年,铸成了一口铜钟

  ——以万般的韧心、星星的永恒

  也许没有钟,而只是原形的地铜

  随你走向东南西北,它在那里沉响

  更多时候,地铜的声音升至大地中央

  天空曾经悠悠向晚,彩霞四射

  有时万古夜空挂满冰凉垂灯

  而有时落雪,覆盖旷野:地铜哑然,匿踪

  时隐时现的地铜,它关乎地面上的一切

  当我们失去它,当它在世界上撤身而去

  我们将枯萎、衰朽,失去生命

  在黑铁年代,我长久地听到地铜

  当我独步旷野或是睡向星月,地铜的

  声音来自地下:仿佛愤马,仿佛一群老虎

  人类的精神,以及生活的银河系

  杜涯

  袁宏道说得好:“故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诗歌写作者,应该师从自然万物,放眼体察,探索万物的精神与灵魂,探究自然与万物、自我与他人、他人与万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可能在诗中得自然之妙。因为逐渐自觉的对自我与自然、他人与万物的关系的探索,杜涯近期的诗作中闪耀起了不同凡俗的光。

  在一篇文章中,林贤治先生将我称为“哀歌型的诗人”;诗人周伟驰也在论述文章中说我的诗歌“大多数诗都显得悲苦”。悲伤、忧郁、沉郁,这大约是我以前的诗歌给人的较典型的印象。

  这种悲伤、忧郁是内在达于外在的反映。而这种内在的悲伤、忧郁,并非来自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并非来自于一朝一夕。它的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从小到大,我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所目睹的自己家庭和周围人群的困苦、磨难;自己幼年时所见所闻、并从母亲念诵的悲伤歌经中得到印证的人世的凄凉、无常;自然界的盛衰、凋谢所带给我的消逝、消亡的强烈感受;我因家庭经济原因,不能上高中考大学而产生的严重幻灭感;我的父亲因肺癌晚期而过早去世所给我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痛;在整个青春时期,我在现实和生活中的困苦、艰难、挣扎、无助、无望……除了这些外部的因素,还有我内心深藏的与生俱来的某些东西:我清晰感知到它的存在却不知道如何回去的迢远的“故乡”;一种始终在内心隐隐流动着的如河流、如落日的无法消除、无法治愈的疼痛;已经明白某些东西在人世上并不存在,却仍执着寻找的苍凉和苍茫……

  2008年,我从北京回到了河南许昌。此后的几年,我几乎每天都到郊外散步,到大自然里去漫游,或穿行在一些村落之间。在宁静与散漫里,世间诸人群的生活不经意间被我目览和捕捉:在郊区或在远乡里,一些人在盖房,一些人在婚嫁,一些人家添了孩子,于是热热闹闹地办酒席、放烟花;早春,一个农人把两只粪桶担到村外菜田,并沿着菜垄仔细地倾倒;从春天到秋天,农人们都在田野上劳作,忙碌而又满足;而每到年节日,人们便奔走在城乡或乡间大路上,购货物,走亲戚,一脸笑意,空气中似乎也飘荡着一种芬芳,而在城中,市场喧嚣,广场上人群涌动,似乎为了配合、渲染这种融融气氛,碧桃花、紫叶李、桐花、紫楝花也在城乡的各个角落里绚烂绽放,在这风雨与四季轮替的人世上,人们是多么不倦地相依相爱,不倦地生活!

  这其中的许多人,他们并不富裕,日子也并不顺利,甚至常在寂默里过得艰辛而又无助,但他们仍在婚丧、嫁娶、过节、市买、赶年会、走亲戚,过得认真、热闹、积极。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韧、坚实?一天我站在郊区河堤上,望着身边的城市、远处的村落和大路上往来穿梭的一些人,我忽然看到了一种东西:人类的精神。这种人类的精神的内核是生命,是生存的渴望与顽强,它的本质是正直和正义,是对未来、希望、光明、美好的执着追求和向往。这种人类的精神是积极的、明亮的、昂扬向上的,像朝霞一样壮丽,像星辰一样永恒闪烁。正是这种积极的、昂扬向上的人类的精神,使得人们虽经历一次次的苦难、战争、巨大自然灾害等,却仍在大地上,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生存下来,世代衍续,生生不息。

  在这种观察和感受里,我逐渐获得了力量,心境也开始出现转化。当然,对于我这种不现实的、眼光向上的人,更多的还有来自于对远方更广阔里的事物的眺望,来自于远方辽阔里的永久教育,以及对于星空、浩瀚世界和“创造者”的向往和伫望、和来自于那里的永久光明的召唤、引领……

  然后,正像近几年我部分诗歌中所呈现的,我开始逐渐走出悲伤、沉郁,并朝向明亮、昂扬,朝向生活的银河系……

  来源:《诗刊》20168月号上半月刊“视点”栏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