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上“最肮脏的画家”

  

  

柴姆·苏丁

柴姆·苏丁(1893年1月13日-1943年8月9日)是一位生于白俄罗斯的犹太裔法国画家。他对在巴黎的表现主义绘画思潮有很大贡献。 苏丁的绘画受到欧洲传统绘画的熏陶,更受伦勃朗、夏尔丹和库尔贝等画家影响,但他的画风独具一格,更加关注质感、形状和色彩的表现,这在传统绘画和正在兴起的抽象表现主义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柴姆·苏丁是巴黎画派中一位杰出而独特的画家, 处在现代主义时期 积极吸收现代艺术, 又借鉴传统的艺术, 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美术史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柴姆苏丁是新艺术运动中一位很有个性的艺术家, 也是巴黎画派的一员。 巴黎画派是以地名命名而不是以风格命名的流派。 苏丁早年在艺术学校学习过, 他接受了非常严格的美术教育,来到巴黎后, 思想生活各方面都受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 具有无限绘画性、 表现性的语言。 他直面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 将自己的感情都倾注于画面上, 他创作的人物、 静物、 风景都充满了疯狂的激情, 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欧洲社会的不安和躁动。 他过着一贫如洗、 食不果腹的生活, 1919年在塞雷待了三年, 1923年夏到了卡捏,这也是他的作品比较成熟时期。 作品是时代和环境在画家身上打上的烙印。 二战后不同的艺术潮流出现, 苏丁没有盲目追随, 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强烈的笔触运用、 夸张造型的使用、 鲜艳浓烈的色彩恰到好处的运用, 这都是坚持自己风格的体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是印象主义、 野兽主义、 立体主义等多种艺术并存的时代, 苏丁的艺术选择肯定与他所处的时代的艺术现实有所碰撞后作出选择。 身处现代却不随波逐流, 坚持自己的绘画风格, 疯狂地带有激情的画画, 执着对艺术的热爱, 笔触是艺术家修养、 技巧水平和感情最好的表达工具。 不同的笔触运用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 苏丁的绘画用笔给人很强的表现力, 动感十足, 不管是人物、 静物还是风景都是有生命感的, 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

苏丁1919年来到了塞雷, 依靠兹博罗夫斯基每天5法郎的赞助生活, 日子非常拮据。由于语言不通, 与人交流很困难。 经常因交不起房租不停地换住所, 这时的苏丁是孤独寂寞的, 所有的感情只有寄托在绘画作品中, 以画抒情。 苏丁的画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笔触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他不受任何拘束的用笔, 强烈的动感和气势, 仿佛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是苏丁内心复杂而又个性色彩的表现。苏丁的绘画作品造型夸张, 荒诞的形体加上疯狂的笔触, 营造的氛围给人扭曲、 紧张的气氛感觉, 同时画面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感, 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苏丁的绘画语言 是随心所欲的挥毫而成。 构图简洁、自由、 平面化, 有形式美感, 富于表现力。

苏丁的风景画也有呼之欲出的强烈震撼力。

  “这些房子不再只是绘画的笔触, 现在已有了拟人化的品质” 。 就像舞蹈病者的舞蹈一样……他使这样的房子在地基上摇动, 使被照亮的风景更加生动,

  像被地震的摇动所颠覆” 倾斜的树和房子组合产生一定的秩序感。 这种夸张的造型, 使主题突出, 形式感、 图式感加强。 随着画面的起起伏伏,

  你的内心也是心潮澎湃的。苏丁的绘画总是给人振奋、 遐想的空间, 夸张的造型, 简单的构图、 扭曲回旋的用笔, 强烈的象征意义, 整幅画面都具有别样的美感。

  一眼看去是震撼, 细细品味还是震撼。

苏丁绘画中人物的造型,

  不注重肖像的外形,夸张成分多一些, 轮廓边线不是很明显。苏丁在肖像画中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心精神, 多次选择疯子、 白痴作为模特, 如《疯女人》 、 《乡村的白痴》

  等, 是神经质的形象, 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狂躁不安, 追求对象的内在精神体现。 人物的形不是很严格, 处于矛盾中, 减弱了轮廓边线,

  更突出的是自由、感性的形式。背景做了简单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主体人物。 瓦尔特赫斯在《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 中写到: “色彩是能够直接对心灵生发影响的手段,

  当色彩表层的印象发展成为深刻的内心体验, 造成情或情感震动, 像在一个回声里, 心灵的别的领域进入共鸣。 ”

  苏丁喜欢用很厚未经调和的颜色和近似疯狂的笔触直接在画布上涂抹。 红色、 黄色、绿色既大胆又很和谐的出现在画面中。

  苏丁运用的互补色在画面中时而融合时而对立,这种强烈大胆的绘画风格完全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 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色彩对于苏丁来说是无言的歌者,

  此时无声胜有声, 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苏丁因为不愿展出作品,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被私人藏有。 马德莱娜卡斯唐是收藏苏丁作品比较多的一位, 也是苏丁的赞助者。 她在谈到苏丁时说: “他跟人们认为的截然相反。 他是个朴实、

  深沉、 理智而有素养的人, 超凡脱俗” 。 在19 19 年时卡斯唐夫人见过苏丁, 有人介绍说苏丁是一位很有天赋的画家, 很需要钱。 她给苏丁10 0

  法郎作为买画的预付款。 可是苏丁认为没看画就付钱, 是对他的怜悯和施舍, 不是对艺术的欣赏,于是把钱扔了。 苏丁很腼腆, 不知该如何讨女人喜欢。

  一位资产阶级的姑娘喜欢他, 并领他见父母。 全家人希望苏丁向姑娘求婚, 可是很害羞的苏丁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最终因为自己的腼腆错失了机会。苏丁描绘的人物很多都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他一样生活贫困的小人物, 描绘的静物多是死的家禽和鱼, 选择这样的静物也和他的贫困生活有关,

  这些静物既可以画又可以吃。他画的静物带有“死亡” “屠杀” 的象征意义。 让人看后产生一种共鸣, 触目惊心的震撼,超越生命的揭示, 超越所有的语言描述,

  这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个方法。“绘画有其自身的价值, 并不在于对事实的如实描写…. . 人们不能光画他看到的东西, 而必须首先要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 (

  毕加索)苏丁的绘画作品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苏丁在直视自己的内心感受, 绘画中去掉了掩饰和虚伪的表象,

  像诗人一样通过诗达到想要追求的精神层面的诉求。 苏丁画的很多疯女系列,就是借助画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借物抒情。

  随着画中人物的表情你会感受到画家的心情,表达的痛苦更直接更有力量。 是对所处时代的一种描绘, 表现的形象是丑陋的, 表达的感情是确切的。

苏丁总是穿同样的一身破旧的衣服,

  有的时候画笔直接在身上擦拭, 这样颜料变干后衣服会变得很硬, 他也很少洗衣服, 因此人们称他为“肮脏的画家” 。 他粗暴、 笨拙、性格阴郁。

  莫迪利阿尼却像王子一般, 英俊潇洒, 风度迷人,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虽然他们有很多不同, 但是苏丁一直受莫迪利阿尼的保护和照顾,

  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最起码的礼仪都是莫迪利阿尼教给苏丁的, 并介绍他认识很多知名的艺术家。 兹博罗夫斯基作为苏丁的赞助者,

  就是莫迪利阿尼介绍认识的。苏丁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苏丁的天分得到巴恩斯的欣赏, 因为巴恩斯大量够买他的画而一夜暴富。 苏丁对色彩的把握很到位,

  注重结构和内在的表现。 苏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 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 苏丁采用的是对经典作品的再画, 从再画中体会大师们的匠心独具。

  苏丁的艺术创作中借鉴了塞尚的很多画法, 尤其是画面怎样布局更合理。苏丁对现代艺术进行学习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

  把别人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所选择有所舍弃的过程。 从塞尚到立体主义, 从凡高到野兽主义。 在探索与学习中,苏丁始终保持的是画面中不安与狂热的内心,

  学有所用, 这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苏丁对材质有独到的要求,

  喜欢在旧布上画画。 可以有取舍的直接运用表面的颜色和笔触, 形成自由、 宽松的画面效果。苏丁喜欢写生。 写生可以捕捉大自然的美。 写生并不是完全的照搬现实,

  而是通过画家自己的理解达到再创作的目的。 在塞雷时苏丁去四周的乡村或者郊外写生, 为了找到满意的地方画画, 有时会走很远的路。 苏丁是如此的执着,

  对自己严格要求, 早上很早起床。 苏丁画画时全神贯注, 几乎忘记所有。 他在画《进入水中的女人》 时, 模特站在水中。 下雨了还要求模特继续站在那儿,

  直到绘画结束。 画完后还问模特为什么身上是湿的,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中, 好像完全忘记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种忘我的工作态度。

苏丁

  只有当心中激荡着诗意时他才作画——有时他会等上几天、 几星期。 激情涌来时,他便疯狂地画, 最多一次用了40支笔, 用后被乱七八糟地扔了一地………。 ”

  画家尝试不同艺术风格, 吸收大师们的经验: 学习格列柯的笔触运用, 学习凡高对色彩的运用。 看似无秩序无规则的画面,

  其实包含的是理性的思考。苏丁和凡高的绘画是如此的相似但是又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相似点: 回旋的笔触、鲜艳的颜色, 画面呈现的激情。

  两人的画面所传达的狂躁不安及痛苦的感情是一样的,都有强烈震撼人心的效果。不同点: 梵高的笔触是有规律和预见性的。

  回旋的笔触构成的是一个线性的平面,是清晰轮廓线的线描风格, 像日本版画。 画面中的明暗对比不是很明显, 暗部色彩比较明亮, 整体色彩明亮、 纯净,

  色彩纯度很高。 凡高在给他兄弟的信中曾说过, 画画前对色彩做过很多思考。 苏丁的笔触像是隐心所欲的挥洒, 更自由直接。苏丁的画面更平面化。

  自然光影的变化在画面中较多。 色彩没有那么明亮。 凡高创作了大量的素描作品, 苏丁则几乎没有素描作品。 苏丁只是打个大的框架就行, 不像别人画画一样有草稿,

  也不画速写和单独的素描作品。

苏丁注重的是表现潜意识的自我。

  德库宁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 他自己也曾说过, 他喜欢苏丁, 喜欢苏丁的作品, 喜欢画面中丰富多彩的颜色, 喜欢看似混沌的画面实际是另一种形式的转化,

  是特别的情感在里面。 绘画作品中含有的艺术美感, 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这和苏丁的绘画很相像。德库宁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向苏丁学习的痕迹。 构图上,

  简化抽象的背景, 位于画面中心的是人物, 正面面向画外, 特写式的人物向画布四周扩展, 好似一直延伸到画面外。 喜欢用很厚粘稠的颜料,

  经过画布时会留下不经修饰的痕迹。 这与苏丁绘画时的感觉很像。 苏丁很多作品就是用很厚的颜料多次重复画而成, 有时故意露出底层的颜色, 丰富了画面效果,

  带有很强的形式美。波洛克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画最终呈现的是令人愉悦美的享受, 看似用染料随意的泼洒,

  却是画家的情感所在。 波洛克承认苏丁对他的影响。 作画过程全身心投入,

  甚至忘我的工作态度是与苏丁最相似的一点。波洛克曾说过自己的画画过程就是没有意识画画的过程, 自己在画时不会考虑太多,因为绘画本身就是有生命的,

  他只是在损坏形象, 所有的一切等绘画结束时画面自己就形成特有的形象。

培根是英国本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画家。

  他经常用的题材是使用人物作为主题, 画面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 培根的作品有人为的设计感, 画面中的线条和人物的变形都有设计的成分。

  同时画面又包含直接与偶然的因素。 苏丁的作品设计成分很少, 就是直接的表达感情, 是最真挚的感情流露。 培根喜欢特别会使用色彩的苏丁, 尤其喜欢塞雷时期的画。

  那些肖像和静物画中对色彩的处理, 这也影响了培根的创作。西尔维斯特曾指出: “在19 50 年代培根特别崇拜二十世纪中两位善于处理颜色的大画家,

  苏丁是其中之一, 大约在19 53年培根曾带我去雷德芬画廊看两幅或是三幅挂在那儿的苏丁塞雷时期的风景。 在他的那些风景画,

  肖像画和静物画中所用于处理颜色的方式, 对培根19 56 年到19 57 年间的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像他们在19 51年时对德库宁的一样。

  

整个三十年代,苏丁在巴黎仍不断变换住所,这 种不稳定的生活,加重了他的胃病。1937 年苏丁遇到来自德国的犹太难民格尔 达·格罗特,成为恋人。并负责照顾苏丁的饮食起居。这时苏丁的事业已经到达 顶峰,关于他作品的评论定期出现。评论家莫里斯·萨克斯在 1932 年为苏丁写 的一篇评论中,认为苏丁与马蒂斯一样是活着的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另一篇文 章中说苏丁是唯一能与伦勃朗相提并论的画家。1935 年他在美国的第一次个展 在芝加哥举行,1937 年在伦敦举行回顾展,他的作品受到热烈的欢迎。 1940年11 月苏丁与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思.恩斯特的前妻玛丽·贝尔特·奥 朗什邂逅。两人在黎塞留的一个偏僻而安静的村庄住了下来,苏丁继续创作,有时画上十到十二个小时,由于当时德军对犹太人的迫害,他们害怕暴露身份而变 换了六处住所,使苏丁患上了严重的溃疡病。1943 年 8 月九日,苏丁因胃穿孔离开了人世。后来葬于巴黎的蒙帕纳斯公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