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典雅 独树奇葩 | 中山篆参展名家风采录(六)走近鲍复兴

  【编者按】鲍复兴先生是一位具有文物研究功底的书法篆刻家,他的书法多为篆书、金文书体,清新古雅。篆刻常以古玺印法,从秦汉入手,喜作长跋边款,擅长肖形印。在他六十多岁后喜作紫砂陶印,所作紫砂陶印恬淡雅致,别具新意。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以“紫砂陶印古朴典雅,篆刻艺术独树奇葩”赞誉其作品。本期名家风采录让我们走近文博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原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鲍复兴。

——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

  一亭尽揽山中趣

  幽室能观世外天

  (鲍复兴先生为此次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所创作的作品)

  

  ■诗作者:张志平(河北省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

  ■书法作者:鲍复兴(历史学家,西泠印社社员,原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

遥寄江南钟兄

京城一逢心相同

西湖聚散太匆匆

他日若遇南飞雁

捎去思君书一封

  

  ■篆刻作者:杨宝江

亦师亦友 若手若足

我与鲍复兴先生虽未曾谋面却神交已久。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与时任浙江省电视台台长、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裁的钟桂松先生是同学,在六个月的共同学习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到今年已经整整十五年头了。钟先生担任浙江电视台台长期间,在宣传江南文化、打造高尚格调、塑造浙江电视台靓丽品牌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2008年钟先生出任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后又担任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常委,现任省政协委员。他是中国茅盾研究会的副会长,至今已出版了几百万字的文字作品,茅盾、丰子恺、钱君匋、乌镇、桐乡等都是他所涉猎的研究内容,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干部。钟兄为人谦虚,胸有诗书,格调高雅,现在仍在致力于研究、做学问,使我越发的崇敬他。相识多年相交多年,我到江南听雨,他到太行采风,彼此诗词唱和。如我在遥寄江南钟兄一词中写道:“七月流火,小暑夜,苦溽难眠思绪起,最忆朝夕相处,识君儒雅风度,亦友亦师,若手若足,谈笑成知己。”我请著名篆刻家杨宝江先生治印纪念。我们在一来一回的交往中保持了十几年的友谊,在交往中钟兄提到了桐乡老友、学者鲍复兴先生,通过钟兄的介绍,一位儒雅学者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共同的志向使我们相识相知,文化结成的纽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在2011年,钟桂松兄将我这首《遥寄江南钟兄》加以润色,并请鲍复兴先生创作成书法作品,收录在《西柏坡之恋——张志平诗词暨名家书法精品集》一书中,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件作品珠联璧合,既展现了鲍先生精湛的书法艺术,也寄托了我们三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得知这次中山篆书法篆刻作品邀请展举办,鲍复兴先生欣然应邀创作了一副书法作品,并很快寄来,令我非常感动。此次专题特将鲍复兴先生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先睹为快,届时在展会现场,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与观众见面,敬请期待9月16日开展的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

——张志平

  鲍复兴,名谦,别署砺斋、三西堂主人、古梅泾人。1942年10月生,桐乡濮院镇人。文博副研究馆员。擅篆刻、书法,曾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长,浙江省书协第四届主席团委员,省书协第三届篆刻创作委员会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顾问,省博物馆西湖画院副院长,省博物馆学会顾问,杭州市徽学研究会书画院院长。

  自幼喜爱书画篆刻,少时受乡贤画家刘雪樵、篆刻家殳书铭启蒙,中年后得著名书画篆刻家谭建丞、钱君匋等艺坛宿耆指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到杭州工作后,与叶一苇、刘江等老师交往甚密,不时请教,使技艺日臻。

  书法多作篆书、金文,清新古雅。篆刻以古玺印法,从秦汉入手,师法吴昌硕、赵之谦、黄牧甫。喜作长跋边款,擅肖形印。钱君匋先生曾评价:“他的篆刻入秦出汉,浑穆拙朴,苍古秀逸,肖形印更深得汉画像石之神韵。”六十多岁后喜作紫砂陶印,捏泥制钮,冶陶弄刀,所作紫砂陶印恬淡雅致,别具新意。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以“紫砂陶印古朴典雅,篆刻艺术独树奇葩”赞誉其作品。

  壹

  个人作品集

  《鲍复兴印存》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茅盾小说篇目印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鲁迅小说篇目人物印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紫玉锦言·鲍复兴紫砂陶印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缘缘堂印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贰

  主编书画印集

  《濮院名家书画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印之缘》(省书协第三届篆刻创作委员委作品集)省书协出版

  《吴昌硕书画篆刻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沙孟海全集·印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邓石如隶书鲍氏五伦述》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叁

  学术论文

  钱君匋的篆刻艺术

  ——2008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

  论濮院书画名家的艺品与人品

  ——2009浙江省博物馆论文特辑

  印学研究的一座丰碑--读沙孟海印学研究论著

  ——2010沙孟海论坛暨中国书法史学国际书学研讨会

  鲜为人和的邓石如隶书《鲍氏五伦述》考

  ——2013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

  黄宾虹的古玺印收藏和研究

  ——2014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

  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欣赏

  

  墨海遨游情激砚岸

  书山跋涉志耸毫峰

  

  水唯善下能成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

  

唐 ·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登绝顶我为峰

  

  远山无墨千秋画

  近水带弦万古琴

  

  酒对一樽以文集友

  花明四方唯德服人

  

宋 ·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篆刻作品欣赏

  

丰子恺肖像印

  

佛像观音印

  

佛像如来印

  

更上一层楼

  

古桃州

  

聚石堂

  

邻人

  

梧桐树

  

瞻瞻底车

  

中国就像棵大树

紫砂陶印“山斋真供养”

紫砂陶印“旭日升云海”

  紫砂陶印“如意”

紫砂陶印“空山寂厉道心生”

紫砂陶印“人长寿”

  名家点评

《紫玉锦言紫砂陶印展》序

文 / 刘江

  我与鲍复兴道兄认识已近30年,是老朋友了。复兴道兄退休后迷上了自制紫砂陶印,他在紫砂陶印上的探索和成果,令我欣喜。

  近年来,篆刻界有些人好玩陶瓷印,我家里也有朋友送我的紫砂陶印印坯,但我感到复兴道兄玩的紫砂陶印与他们都不一样。复兴道兄在紫砂陶印上注重印钮的造型创作,把这种创作视作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可拓宽和深化篆刻艺术外沿和内涵的艺术创作。他长期在文化文物部门工作,学识和见地使他在印钮造型上得心应手,大气生动又古朴典雅。特别是那些与篆刻内容有机联系的印钮造型,更可见他的艺术思想、审美意趣和雕塑技艺,这不是每个印人都可为的,我很佩服他。

  紫砂泥有五色土之美称,复兴道兄能利用这一巧色,使紫砂陶印更加多彩。由于紫砂陶印与石章材质上的不同,刻制的刀法上完全不同,他努力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刀法,使他的紫砂陶印篆刻充满与石章一样的金石刀味。复兴道兄篆刻钟情秦汉古玺,他书法擅大篆金文,篆刻亦多以大篆金文入印,讲究分朱布白,强调疏密变化,从古玺中化出,自有他的特色。复兴道兄这几年来把自己对篆刻艺术的最爱和紫砂文化揉在一起,熔铸一炉,玩得不亦乐乎,令人羡慕。

  我十分高兴地看到,复兴道兄在紫砂陶印篆刻艺术上的努力探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期望他将古朴典雅的紫砂文化与篆刻艺术更加完美结合,有更多紫砂陶印优秀作品问世。

刘 江

2012年12月

鲍复兴的篆刻

文 / 钱君匋

  鲍复兴是一位艺术家。我和他相识,是在1983年的冬天,后来为了筹建君匋艺术院,往来就频繁起来,彼此的心情也就愈来愈相通了。一个艺术家去担任文化局长,这对文艺事业的繁荣,无疑是有益的,但在我这个局外人来看,把整天的时间投入日常的事务,未免是浪掷大好光阴,太可惜了!如果能得到没当局长之前的清闲,在艺术进取上一定要比现在的情况来得佳妙,现实是严峻的,再要取得清闲,只有待之退休之后的岁月了。

  复兴对于篆刻,在我认识他之前,早己取得了雄厚的基础。因为他能够锲而不舍,沉浸在这个氛围里,当然会有所得。他懂得刻印不单是刻就可取得成劝,必须要有对书法的钻研,要经常读帖、读谱、请教能者,要借鉴他山之石,要齐头并进,否则就会陷于魔障,不能寸进。

  复兴懂得取法秦汉人作品的重要,孜孜不倦,久而久之,当然能刻出使人刮目相看有自己特色的作品来。他的篆刻入秦出汉,浑穆拙朴,苍古秀逸,肖形印更深得汉画象石之神韵。当然,复兴的篆刻不限于当前的水平,日后还要向高处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可以操左券的!

  壬申冬十一月钱君匋八十七岁写于无倦苦斋

紫砂陶印 别有洞天

——观瞻鲍复兴紫砂陶印展有感

文 / 卢炘

  素知紫砂壶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陶艺相结合,创造出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而举世闻名,近数十年紫砂壶精品每每在拍卖市场创下天价,而使集造形、制作、寓意和流传有序的名人名壶一壶难求。紫砂陶土与一般泥土不同,以宜兴紫砂泥最优,烧制以后质感尤为温润,又名紫玉。紫砂壶能让人在品茗闲暇时乐而忘忧,甚至产生销魂欲仙之美感。好的紫砂壶用得越久越有韵味,其色其韵都随着把玩的时间而更趋雅逸,让人爱不释手。所以有人说紫砂壶是有灵性的,是有生命的器物,古人甚至将其比喻为“和璧隋珠”。

  日前,笔者在杭州西泠印社的印学博物馆观瞻“紫玉锦言——鲍复兴紫砂陶印展”,自然就联想到了紫砂壶。没想到中国特有的印文化也是可以与紫陶艺术结缘的,而且开出如此灿烂的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葩,更是有生命的艺术。欣喜之余就有了写这篇短文的冲动。

  艺术让人们通过各自的奇思妙想展现创造的才华,如今从做大做强方面去思考、去尝试的较为常见。有百米长卷甚至数百米长卷的创作,有竭全力挥舞扫把般如椽大笔,书写数百平米幅面巨制的,更有做大地艺术的林林总总。可我总担心没有那么大的场地可以展览,即使有了场地,普通人也难以插翅高飞观看全貌,产生遗憾。

  相比之下,眼前百余件小小的陶印,却可让观者眼前一亮。一方面借不同的紫陶材质来继续探求印学的高妙,方寸之间显现万千世界;另一方面在印的外形,尤其是印钮上做文章,不失为一条通幽蹊径。

  明清以降,早有一些篆刻家尝试刻制陶印,而印钮无论是石印还是陶印均由专门的雕钮者所为,印人并不自作印钮。又因陶印需烧制手续较烦,故品种和数量均不足为观,流传不广。

  紫砂取材不难,制作陶印“五色土”也用之不多,而制成的陶印其文化含量却可以很大,包容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内涵的丰富性,不可小觑。

  鲍复兴先生这批紫砂陶印最注目的自然是外观造型——印钮,信手拈捏的各种微型雕塑,内容与印文有关,人物、花卉、蔬果、山石、水波,可谓应有尽有。较之前人请雕刻师代劳,又受石材硬度所限,往往印钮难得与印文水乳交融。鲍复兴的陶印从构思到选泥,捏塑雕刻,再在印面上篆刻文字锦言,最后送去烧制,全部出自这位西泠印社老社员之手。成品所体现的作者情趣爱好、风格特点、人文意韵都非常协调和谐。能兼顾如许工艺,认真投入多年颇为不易。

  在展厅里我一件件细致观瞻,展品巧妙构思,匠心经营,让人会心会意,在思索以后得到一种满足,一种愉悦,以至于乐而忘忧、流连忘返,我想这就是艺术魅力之所在。

  这些陶印作品形、色、义十分交融,颇有可赏之处。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以黄色的汹涌波涛做钮,《大江东去》用了波浪滔天为形;《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印钮为双色的残叶和莲蓬组合;《山斋真供养》的印钮是四时瓜果;《神州春浩荡》印钮为独角兽一尊,取古代青铜器变形;《听取蛙声一片》塑一蛙匍匐于片叶之上,双色紫泥,造型简括;鱼形的一方《延年》章,暗含年年有余(鱼)之意。《手鼓急雨》取陶俑少数民族男子的造型;《言不信行必果》竟是一个孩童伏地叩拜之形,童稚简约,含义深睿。《天地交泰》取易经八卦图做成黑白双鱼,显出阴阳交变之态,印文“天地” 为朱文,“交泰”为白文;《壶中天》的印文将“天”字落在图形“壶”的中间,其义不解自明;另一枚有只蝙蝠伏啃寿桃作钮,《福寿》之印不解自详。《万象更新》作象钮,《雄视八荒》取隼形,一方古代乐器《笙歌绕云卜》所塑吹奏的陶俑正鼓起双颊,演奏得欢。《冰心玉洁》则塑古代官员的雁形玉带扣为钮,想必是期待官员的廉洁自省吧!《旭日升云海》塑众云托着红日升空,云蒸气伟,欣欣向荣,象征着中华重新崛起……

紫砂陶印“留得枯荷听雨声”

  鲍氏紫陶印章精品甚多,古雅质朴,印钮形象简笔神似,意到则止,颇有大写意精神。如此大量制作别致印钮的紫陶印章,而且达到美奂美仑水准的,我于鲍复兴之外,不作第二人想。

  许多作品落款“三西堂”,乃鲍复兴书斋之名,“三西”取自西湖、西泠印社、西溪,一为供职地点、一为学术身份、一为家园,皆与己相关。鲍氏取斋名、书名等皆极有情趣,真是天生搞艺术的人才。

  鲍氏紫砂印章将印钮造形与其印文有机互溶,变幻多彩,别有洞天。两年前,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在为其《三西堂紫砂陶印集》作序时,就赞其作品“大气生动,古朴典雅”,为“拓宽和深化篆刻艺术外沿、内涵的艺术创作”,“将古朴典雅的紫砂文化与篆刻艺术完美结合”。如今他的创造更是一发不可收。

  之所以能如此得心应手,与鲍先生丰富的学识,长期在文博界工作有关。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品类非常熟悉,古代印玺中瓦钮、桥钮、鼻钮、台钮、龟钮等自然不必多说;对于红山古玉、良渚古玉、秦汉古玉、商周青铜器、宋元瓷器等亦了然于心。创作时信手拈来,提炼概括、简化变形;又取法自然,观察事物,寻根求源,发掘内涵;加上作者淡泊名利,锲而不舍的精神,自然天成。而作者治印最基本的还是扎实的印学修养。

  潘天寿先生论印云:“文字金石为治印之基础,治印为文字金石之余事。点画之间自有天地,方寸之内自有丘壑,故不可以雕虫小技视之。”

  文字金石谓之小学,但同于大道。他研读小学,精研秦汉古玺印,擅书甲骨、大篆、金文,篆刻亦多以此入印,方寸之间,分朱布白,疏密变化,皆从古玺中化出,又每每出神入化,奇处出刀。鲍先生曾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现在还担任着顾问的职务。当年他与著名古文字学家曹锦炎先生同时担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常有切磋砥砺,他们从文字流变上找规律重实证。有些字篆书中并无此字,就不生造。譬如“爸”字,在刻丰子恺漫画中用到此字,可篆书中有“父”而无“爸”字,所以他就干脆都改用隶书或楷书,以求统一。

  对于印学修养而言,他博览金陶诸文,以宏其趣。前些年他担任《沙孟海全集》印学卷主编,又系统梳理了印学泰斗的成就,从成垛的沙老青年日记记事中摘录,淘沙砾金,补充条目,尤重印学感言,片言只语亦不予遗漏,印学卷的导读就是他亲自撰写的。

  观鲍复兴治印,大印粗文雍容大度,具庙堂气而求秀丽,如《万山红遍》《四海雄风》诸印;小印细文谦谦君子,自恃挺拔而求力量,若《大巧若拙》《人长寿》等。尤贵力追苍劲古拙又润泽雅致,奇正相生又不逾古法,路子很纯正。

  紫陶奏刀与普通印石有别,一般印石比较硬,所以用的刀锋角度大,如吴昌硕更是用所谓“钝刀”。陶印是刻在泥胚上,泥胚用薄刃,要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刻碎,只有快刀才能出效果。此外还得预计窑变的可能,所以大一点的印必须在适当部位钻些孔,以便蒸发水分防止烧制龟裂。鲍复兴在制陶印过程中总结了许多门道。

  就展览所展示的印迹效果看,他治的紫陶印印文清晰有刀味,不留粗糙痕迹,保持了刀法爽利、朴拙老辣的特点,技法已趋精熟。

  我与鲍先生相交二十余年,他淳朴厚道,谦虚谨慎,踏实肯干。调他从桐乡文化局局长转任浙博副馆长,圈内都知道他在桐乡时筹办建设茅盾故居、丰子恺故居、君匋艺术院等,就全国而言都属于办得早、办得好的。到省城自然做的大事更多。

  1992年我们潘天寿纪念馆发起举办“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四大家”赴京展览和研讨会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那是改革开放后潘天寿、黄宾虹作品首次在京亮相,反响强烈。1995年我们又联袂组建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会,杭州就潘天寿纪念馆和黄宾虹纪念室(黄宾虹纪念室归属浙博)两家,18年来联会活动频繁,两家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其间鲍馆长付出甚多,他出席过多次年会,还负责为联会编辑出版过《现代书画名家款识印鉴》等书。

  他是浙博副馆长,还兼任省博物馆学会的领导,又负责筹建西湖美术馆,在浙江美术馆兴建以前,西湖美术馆是全省最重要的美术展示中心。退休前夕,他又参与浙江美术馆的前期立项和筹建工作,担任筹建办副主任,为浙江美术馆建设又辛劳了四年。2005年后全退在家,潜心艺术创作和研究,这些年来,他新作不断,尤其是迷于紫砂陶印,成就斐然。作为老朋友我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艺术之树常青。

  (作者为美术理论家、中国美院教授、原潘天寿美术馆馆长)

  简讯一则

  

  2017年7月30日下午,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省书法家协会在石家庄召开了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筹展会议。会议由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平、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金凯主持,省书协理事、石家庄市书协副主席刘斌,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安康美,副秘书长焦清亮,常务理事米勤练,中山国王陵陈列馆负责人黄子爵出席了会议。

  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的有关事宜,决定了筹展的主要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周密的工作部署下,各单位团结协作,认真执行,确保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举办圆满成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