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震减灾,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北京时间8月8日晚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截至9日1230分,已造成13人死亡、217人受伤。

令人揪心的是,9日07时27分,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也发生了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截至11时,地震共造成精河县32人受伤(2人重伤),142间房屋倒塌,1060间房屋受损。消息来源:人民日报

就在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的同时,日本的一个震灾后避难技巧宣传片火了,一节电池、一件衣衫、一片塑料、甚至一张纸片,加以善用,便意味着一次重生!

(视频来源:人人视频)

  日本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除了强大的抗震建筑,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避难所:生命的庇护港

  

  在日本震后救灾的电视画面里,我们几乎见不到五颜六色的帐篷,更见不到灾民露宿野外的凄苦,而常入镜头的是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避难所。那么,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的日本有多少个避难所呢?据报道,这次受灾的17个区里,就有2000个避难所庇护着36万灾民,供他们吃住生活。可以说,分布在全日本每一个村镇的避难所就是日本民众有难时的诺亚方舟,让灾民在地动山摇、家园被毁时得以保有尊严和安全感。

  训练有素的国民

  日本人训练有素的克制和秩序性在这次地震里被全世界的媒体报道:地震中,超市里的诸如矿泉水之类的物品从货架上掉下来,人们只是默默地捡起,没有惊慌失措;物资紧张,大家一大早就排几百米的长队等候在超市门口,轮到自己购买时并不大量抢购,以便更多的人得到必需的物品;在路上避险时靠两边行走,把中间的道路留出来让车行驶;商场里,人们坐在楼梯两侧,保持中间通畅;路上垃圾桶不多,大家就把垃圾装在自己的背包里;每天毫无怨言地按规定节电……

  哀而不伤、客观报道的媒体

  日本媒体除了在第一时间里播报地震消息外,还吸取阪神大地震的教训,均采用了一种客观冷静、哀而不伤的报道方式,避免刻意渲染灾难的痛苦场景,而将时间更多地用来及时发布救援消息、公布核危机处理进展、普及防辐射知识等,且更加注重保护被采访者的基本人权。对受难者家属的访问极少会拍脸部,受访的儿童更只以背影示人或干脆只拍鞋子。在报道遇难者时,遇难时的惨状绝不出现,采用的照片总是微笑着的。

  全民防灾教育

  在地震来临的一瞬间,防患意识和平时的演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当我们面对危险的时候,让我们心慌意乱的其实往往并不是危险本身,而是面对危险时不知如何自处的恐惧。

  因为地震频发,为了对付头号生存大敌,日本除了加强房屋建设质量、增加防灾救援措施、提高防灾预算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全民范围内开展地震救援与预防方面的教育。

  日本的防灾教育是从小开始的。有超过75%的日本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这种危机意识催生了完备的安全教育行动。

  日本的地震逃生教育手册,形式从连环画到字书,覆盖年龄段从婴幼儿到耄耋老人。有一套日本的地震防灾手册,其中讲孕妇和婴幼儿避险的一段让人印象深刻,上面居然详细到将避险姿势像我们军训时练正步一样分解成一个一个单独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配上讲解和图画。试想,如果严格按照这样的手册去训练,任何人都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将之谙熟于胸的。当它几乎成为你的本能动作,就像有东西飞向眼睛人会不由自主闭上眼睛一样,那么在面对灾难时逃生的机会就一定能大大地增加了。

  * 本文摘自:《日本大地震启示录》,本社救护部 / 编著,2011年4月出版

  

延伸阅读

日本复兴大战略:与日本高层战略家的深层对话

作者 | [韩]文正仁 [韩]徐承元

译者 | 李春福 李成日

出版时间 | 2017年 5月

  

社区防震减灾路径探究

主编 | 沈文伟 崔珂

出版时间 | 2017年6月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5辑)

主编 | 童星 张海波

出版时间 | 2017年6月

  

  最后祈福四川、新疆,愿平安!

  阅读原文购买《日本复兴大战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