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毫无新意的生活

  常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今天和昨天一样,明天和今天一样,有多少人可以从容享受这样的平淡呢?

  看过一期央视的节目《开讲啦》,演讲嘉宾是海清。有大学生提问:我妈总觉得我不思进取,可我觉得这样平平淡淡挺好,何必那么累。做人最重要是开心喽。海清当场就说:我最讨厌这样的孩子,老天给你十分的天分,你只用五分,对家庭对社会没有责任没有付出没有贡献。这样的年轻人最辜负的当然是他自己了。

  人到中年,很多人产生危机,因为每天的生活毫无新意。不甘心过每天按部就班,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十多年前我曾主持过一台晚会,轰动一时。

  晚会高潮时有个环节,请出企业的老劳模祖孙三代上台,因为劳模的儿子女儿都在这家企业工作。导演让我问劳模的孙子:你知道爷爷在哪儿工作吗?爸爸妈妈姑姑叔叔都在哪儿工作吗?你能告诉大家长大后想去哪里工作吗?导演的设计是想让孩子用童声大声说出这家企业的名字,然后全场掌声雷动音乐声起。

  在场下我与孩子做了沟通,谁知上场后孩子坚决不肯说话。当时我很机智地转移了话题,晚会顺利进行。没想到导演在演出结束后看见我时很激动:为什么最精彩的话不继续问下去?他难道没注意到孩子眼睛里含着眼泪吗?当时我并没有学过心理学,但我知道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并有效控制场面。

  

  我至今还记得那位导演,他那么热情有活力,做事特别认真,浑身上下很有艺术范儿。只是我不能认同他的观点,孩子为什么一定要重复祖辈走过的路?为什么要在那样的场合说那样的话呢。他只想到了晚会,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献了青春献子孙是上一代人的选择,但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想成为他自己。其实孩子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13年圣诞节前夕,我作为嘉宾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应用心理创新论坛,并在此期间主持自己的读懂少年工作坊。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先生就论坛创新一词有独到的见解:创新是一个人携带早年母亲留给他足够好的滋养,去行走陌生的路,弥补母亲的不完美;创新是人类健康发展的最美好的表达,是一代人给予上一代人最大的尊重,给予下一代人最优雅的关爱;创新是活着的最佳方式,也是生命的终极目标。

  很认同曾奇峰先生对创新的解读。我以为活着首先要做一个有创意的人,在创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创造出更丰富的人生。

  北大创意讲师李欣频建议年轻人不要做正常人,这个世界正常人太多了。她所言的正常人即是我们说的普通人,有创意的人总有源源不断的点子,让生命精彩纷呈。创意即从一个原定的剧本,尝试出不同的演法,而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很多人并不想什么创意,最好及早得到标准答案,而不用多费脑筋。这是对大脑资源大大的浪费!只有不断涌现的创意,才能把自己不断上升到新的台阶,看到更好的自己。

  

  当一个人的大脑充满创意,并敢于创新时,就会吸引同频率的伙伴出来。我曾经在讲课时提到绘本对我的影响,我的朋友柯羽即开始把作文教育与绘本相结合,到处寻找老师找资料,开发了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绘本课程,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惊喜。

  我很庆幸,自己身边的好友都很有创意。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人生剧本的编、导、演,可以改变原来的人生剧本。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开启多个窗口的人生版本,试着拿张纸写下:

我不只是……我可以是……”

  这是李欣频的创意课上的内容。我自己认真做过这个练习。

  我们每个人不管在什么年龄,都可以有全新的人生规划和崭新的身份。比如我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自由地表达心中所想,可我还有一个梦想,用画笔表现心中所思所悟,像几米一样,对此我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也许有一天我还可以成为一个画家,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一想到这些,就觉得生活无比美好。

  我们试着从传统的惯性思维模式里走出来,向未来学习。当你带着创意和梦想,敢于大胆走向创新之路时,路自然会显现。

  

  幸福一定有方法。这个方法一定是可以学到并在生活中用出来的,最幸福的人是活出幸福的人。幸福教练鹿雯立与你分享幸福的方法,学会幸福的觉察与应用能力,从而找到通往爱与幸福的桥梁,活出丰盛自在的人生。

  也许,从你捧起这本书开始,幸福已悄悄靠近你了。

  上期中奖读者ID:伟大的渺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