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磨一剑:杜塞艺术地铁才是真土豪 | 北威探路

  整条线路都妙趣横生,

  用”艺术观光隧道”来形容,并不为过。

  

  艺术之都的魄力

  人们从对地铁广告的无动于衷,比如寡淡无味的招聘(图),到对其的评头论足,比如各式鲜肉的比拼(图),再到后来大军来袭的熟视无睹,以至于现在三俗无底线的烦不胜烦,如美团的各种刷屏(图),地铁两边好像从一开始被广告霸占后,就没闲着,车厢里的人们比起看对面的尴尬,还不如看手机。

  也不是说不能让乘客眼睛消停一会,但就是不舍得啊!一里一里都是钱啊!所以听说杜塞尔多夫开通了第一条无广告的地铁,全程3.4公里全是满满艺术作品的时候,最先惊讶的不是耗资了多少亿欧元、花了多少时间,而是这种能视广告如粪土的魄力。

  杜塞早在几个世纪前就被称为艺术之都,果不其然!

  

  数据拼一拼

  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这条3.4公里、只有6处站头的线路,花费了8亿多欧元、15年的时间!所以从各种角度看,这都不是一条通勤线路,而更像是一条路经杜塞不容错过的观光线路。

  在修建的过程中,参与的不仅是建筑师和工程师,还有来自德国各个地区的艺术家,每个站点都有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然而又保持一种不被独立的延续性。所以整条线路都妙趣横生,用”艺术观光隧道”来形容,并不为过。

  

  站站精彩

  “Schadowstrasse”站——艺术家Ursula Damm 打算用LED屏闪瞎游客,整个站点墙面都遍布着屏幕。Ursula把它称作为『互动站点』,也就是说通过屏幕能把地面上行人的即时动态传递到地下,地面下的游客不会有密闭的感觉,而会有一种依然在流通的舒畅感。同时,墙面还能映射出杜塞尔多夫的航拍立体影像,加重了游客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Kirchplatz”站——非常有个性、且人情味的一个站点。来自莱比锡的艺术家Enne Haehnle从乘客中寻找到灵感,把他们乘坐地铁时的一些短信文字经过艺术加工设计到了作品当中,用鲜亮的橙色表达出来勾勒在纯白的墙面上,既像一行行诗句,又像一笔笔涂鸦,每个经过的乘客都会觉得好像出自你我之手,又不尽然。这也暗合地铁这一场景的社会功能:它是乘客的社交场所。

  

  “Graf-Adolf-Platz”——Manuel Franke把一种细腻的艺术情感蔓延到地铁站。在Graf-Adolf-Platz站,1000多平米的玻璃墙面上被他刻下了写意的水墨画一样的线条,绿色的玻璃、黑色的河流,好像随时都能流动起来,把地铁”动”的概念传达得十分到位。

  

  “Benrather Street”——非常科幻的一个站头,小朋友们应该十分喜欢。设计师Thomas Stricker营造了一个头顶上的天空,这个天空不再是天花板、电梯或者是路面,而是一个3D太阳星系,地铁也不再是地铁,而是一个宇宙飞船。90分钟的时间里,你穿梭在银河当中,穿越土星、金星、月亮及无数不知名的星星。而Thomas最初的想法也有一种哲学的浪漫,它认为地下并不是隔绝,而是通往无限的一个窗口。

  

  “Heinrich-Heine-Allee”站——独辟蹊径,不再以视觉挑战游客,而是将三个入口都设计为声音走廊,置身其中,好像进入了一个音乐厅或者是大礼堂。当人们上下电梯时,会有鸟鸣声相伴随。设计师Brög的理念就是,要在地铁站里办音乐会,看来这个配置是够够的了。

  

  “Pempelforter Straße”站——这个站点的主题色就是经典的黑与白。艺术家Klussmann把墙面、地面奏成一曲黑白交错的色彩交响,精准、精确、精巧。

  

961701867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