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帝浣是谁?
对于这个名字,你或许是第一次听说,但他的作品你极有可能见过。
去年11月,中国24节气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展开一组林帝浣的“二十四节气”国画时,国外的评委们立即被惊艳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一支丹青妙笔,勾勒出四季流转的诗意,更把中国人绵长的智慧,在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十四节气从此成功申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林帝浣,更是成了“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
但他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不是“二十四节气”,而是今年大火的《中国诗词大会》。
1
拯救“诗词大会”节目组
这个国画才子只是个业余画家
今年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人们记住了才女武亦姝,但令更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台上美轮美奂的舞台背景图。
没错,这一次又是林帝浣的手笔!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当初筹备节目时,《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寻访了许久,都没有找到理想的舞台背景图。终于,他们于去年11月找到林帝浣,那时离开播仅两个月,时间非常紧迫。
节目组给了10首诗句,请他创作10幅画。林帝浣不仅2个礼拜就全部完成,而且被节目组未加改动地全部取用,最后的舞台效果,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简直美醉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舞台效果图
国画一般都是1:2的长宽比,但是根据舞台的造景,必须按照1:6的宽高比来绘制。这种长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显得杂乱,甚至产生很多视觉焦点,让观众看起来不舒服。
但是林帝浣的作品,江天一色浑然天成。非但不杂乱,而且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舞台效果图
其中几幅画给选手的“看图猜诗”题目,既要呼之欲出,又要不着痕迹,考验的不光是作画功底,更是诗词涵养。
但对于林帝浣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难事——他初中诵读《全宋词》,大学背完《全唐诗》,这一次画起来更是驾轻就熟,半天就可以搞定一幅。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被惊艳到了吗?但你肯定想不到,他只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业余画家!
2
床上能耍手术刀,床下能挥笔成画,
他是二代“丰子恺”,也是一个大学老师!
林帝浣,人称“小林老师”,因为他的真实身份,正是中山大学的一名老师,教交互设计。但令人惊掉下巴的,除了他的职业,还有他的大学学的专业——临床医学!
“床上能耍手术刀,床下还能挥笔成画”说得就是他。但小林老师会的却远远不止这些:摄影、漫画、书法、写作,他样样在行!
他的自我介绍,更是诙谐而充满风趣: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
即便是他随手涂鸦的写意漫画,也煞是有趣:
寥寥几笔,带着点黑色幽默,一点老树画画通透的禅理,一点丰子恺返璞归真的智慧,自成一派,别有风趣。
有人问他:小林老师,我从现在开始学习画画晚吗?这个儒雅的男人会这样回你:学画画永远都不晚,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有趣和眼界。
他画的漫画,多是极简风。说到这里,他笑了:
“现在流行极简,但是很多人都误读了极简。以为画面东西越少,就是极简。其实所谓极简,是画面里的东西很少,而是要少得很耐看。”
除了画画,他还是一名吃货——别人读《诗经》陶冶情操,他专门画了一本《诗经》里的美食!
大理桃花酿,杭州莼菜羹,广州粉葛鲮鱼赤小豆汤,云南乡下配着金黄酸木瓜的酸辣鲫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常人关心的都是盛开的桃花,他却在桃树下,画了一条桃花流水鳜鱼肥里面的肥鳜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常人都在想象窈窕淑女有多美貌,他却画了只鸟,为的是考证这个荇菜好不好吃......
小林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有烟火气的人。你说他业余吧,他却对每件事情都表现的那么专业,你说他专业吧,他却不追求孤独求败的境界。
他说:“保持业余状态,可以让我画得无拘无束。”
但这个业余的人,却一不小心就业余成了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的签约摄影师。
3
是画家更是摄影师
10年拍下10万多张照片
“要想摄影好,先要人品好”
除了画画,小林老师在摄影界也混得风生水起。
他有一大筐头衔: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签约摄影师,《电脑报》时尚数码摄影栏目专栏作者,《炎黄地理》《中国画报》旅游专栏作者……
与24节气国画同样惊艳的,还有他的24节气摄影作品——
广阔之华夏,令人惊艳的何止24节气,那些独属于中国的色彩,也被他一一捕捉,小心的收藏在相机里。
从珠峰到西湖,从林海雪原到南海, 作为一名“山水画派”的资深驴友,十几年来,小林老师把山水画的灵感融入摄影中,一系列意境悠远的摄影作品从他镜头流出。
但他最爱拍的,还是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他有一本摄影集《我想给你拍张照》,拍摄的都是旅途中遇到的人和故事。
在他的镜头下,
每一个平凡人,都有着闪光点:
▲
2011年冬,腊八节的哈尔滨,室外气温零下二十度,他和校门口卖烤红薯的夫妻聊天,他们的女儿在遥远南国的厦门上大学,提起来就自豪满满。
▲
2007年夏,福建霞浦,海边的渔家小孩,他说:“小朋友拍照不?”对方说:“等我一下”!然后跑回家拿出一束塑料干花,举起让他拍照。
▲
2008年夏,贵州遵义的公路边,一对背着孩子回娘家的夫妻,他喊笑一下笑一下,于是他们笑了。
▲
2010年暮春,南京白鹭洲市场,蒸小笼包的姑娘,她说,别拍啦,丑。小林说,怎么可能,你长得很美。
▲
2008年夏,广东阳西沙扒湾,一个乡间粤剧团的酬神演出,他在后台和演员们聊天,她们两个是小林的老乡,他说把照片寄给她们,她们却说,我们东奔西跑,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收不到的。
说到摄影,小林老师有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要想摄影好,先要人品好。
人品一,是“慎独”,他说:“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比千万张普通照片更有力。摄影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制造影像垃圾。”
人品二,是“心灵美”:内心有美的酝酿,才能发现美的角度。从寻常处出惊奇,往往比风景如画更能震撼人心。
人品三,是“悲悯之心”,一个麻木的人,永远都拍不出感人的照片。只有用心感受世界的悲喜,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小林老师△
他曾拍过一组“垃圾场里的童年”,堪称真实版《北京折叠》。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垃圾场的孩子,像野草一般在这里长大,画面触目惊心,令人隐隐作痛。
▲
每当垃圾车一卸下,拾荒者就蜂拥而上,抢夺纷争
▲
他们住在垃圾场旁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所有的建材和家居,都是就地取材捡来的。
▲
孩子们的玩具是垃圾堆里捡来的,衣服是垃圾堆里捡来的,食物也是垃圾堆里捡来的。这个孩子,左右脚穿的鞋子不是一对,是两只。
▲
但是这一堆堆垃圾堆成的小山,依然是孩子们的童年乐园。
在贵州威宁,他拍下了当地的留守儿童,孩子们纯真的眼神直戳人心。
▲
“你从哪里来?”“广州,知道不?”“我姐姐就去了广州,她说那里可好了!我长大了也去!我要去吃麦当劳!”她笑得鼻子都皱起来了。
▲
黄昏的寒风中,一位女孩流着鼻血和鼻涕,冷得瑟瑟发抖。她已经五岁了,还像普通三岁孩子一样矮小。她的愿望,是能吃到肉和糖果。
▲
“拿着绳子干嘛?”“上山搂猪草。”“远吗?”“很远,走一趟两小时,一天只能去四趟。”“不用上学吗?”“早就不上了!”
▲
“刚挖的?好吃吗?”“天天吃!好难吃的!不过很饿的话,还可以……”
他的摄影涵养,一一从这些照片里渗透出来,但他归根到底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这些孩子。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今年1月,他用自己画展卖画筹得的38万元,购置了1500套物资,和一群热心的朋友一起到贵州威宁,赶在放寒假前,给孩子们送去了新年礼物。
这些礼物包括毛衣、外套、棉裤、棉袜、运动鞋、书包、文具、香皂......还有许许多多糖果。他还亲手绘制了贺卡,送给他们。
把礼物交到孩子小手的那一握里,他有心疼,有祝福,更有期待。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作为一名老师,他比别人更加感触良多。
他知道,或许自己不能改变世界,但总可以做些什么,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4
人生最大的成功,
不是功成名就。
而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日常生活里,小林老师的生活简单纯粹,对于赚钱,其实他并没有太多的欲望。
平日里就写写字,画个画,衣服舒服就行,出行乘公交,住店有床就满足。
除了上课、绘画、旅行、摄影,他还留下许多时间练习书法。誊抄的心经,一笔一划间都是心智的流转。
问他为何抄心经?他说除了静心,更是因为父亲过世,他曾发愿抄《心经》千遍,为父亲超度苦厄。
有人说,小林老师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活得恬淡而自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只一心一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一心一意帮自己能帮的人。
从小喜欢漫画国画和书法,却希望做个“最会画画的医生”,结果又阴错阳差地成为一名非职业画家和摄影师,现在在学校教的是交互设计。林帝浣似乎一直在跑偏,绕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画画,他发现自己走过的弯路,最后都变成了直路。
于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解开心的枷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一生,便足矣了。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艺术新青年原创投稿:26963389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