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结婚了,新郎不是我”——看作曲大师是怎么驾驭这个主题的?

  

  “爱情”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当然,这个主题的表达可不只有甜蜜幸福那一面,离别、失意也是感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心灵格外敏感的艺术家而言,这种愁苦往往也会加倍。

  

  不要以为只有今天的人才会发出“我的男神/女神不懂我”的感慨,即使是那些在生前便无比显赫的艺术家,也常常会在表达爱意时遭到挫折与打击,但是艺术家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他们可以把个体情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出来,与受众形成一种奇妙的“共情”,从此这部作品便成为了某种情感状态的符号与代言。

  

  ▲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

  我们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为重要的音乐大师之一,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创作的一部与遭受挫折的爱情有关的作品,也就是他创作于1884至1885年的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

  

  这部作品创作的时间,其实正是马勒个人事业的上升期,1877年至1885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的马勒先后在哈尔、奥尔姆茨、卡塞尔、布拉格等地担任歌剧院指挥,就在德国的卡塞尔任职期间,马勒与他心爱的女高音歌唱家约翰娜·里赫特(Johanna Richter)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感情经历,歌唱家对于青年指挥的追求显然并不“感冒”,马勒自然也陷入了消极的情绪中。

  在他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这套歌曲(即《旅行者之歌》),是描述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流浪汉走进冷暖无常的世界,永无止境的漂泊故事。

  

  ▲《当我心爱的女孩嫁作他人》

  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们熟知的很多艺术歌曲是以现成的诗歌作品为歌词、作曲家完成谱曲与配器不同,《旅行者之歌》的唱词是由马勒本人创作的。这部作品最初是为声乐与钢琴创作的,曾由最初的6首歌曲改为4首。而在作品完成五年后,已经开始将创作重点放到管弦乐作品上的马勒又把这部作品的钢琴声部改编为管弦乐,便有了我们今天经常在音乐会上听到的版本。

  第一首歌曲标题为《当我心爱的女孩嫁作他人》,联系到前面我们所讲的背景,完全可以理解马勒此曲中苦苦追求而不得的爱人是谁。如果这样的心绪只用如今流行于网络的“女神结婚了,新郎不是我”来表达,那将是多么的苍白。

  唱词中描绘的是心爱的姑娘出嫁的那一天,主人公沉浸在伤心的情绪中,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默默地流泪。结尾唱道“鸟儿莫再唱、花儿莫再开,春天已经消逝,一切歌声都已成为过往……”

  

  ▲《清晨我越过原野》

  而第二首歌曲《清晨我越过原野》显然是整部套曲中最欢快、最积极的一首。尽管尾声表达的依然是“美好的自然景色与我无关”的消极情绪,但弦乐与木管的对话,以及对林中鸟儿、青草露水、田野中铃兰花等事物的描写,依然使作品意趣盎然。在马勒著名的《第一号交响曲“巨人”》的第一乐章中,作曲家再次使用了这段旋律。

▲《蓝色的明眸》

  

  ▲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汉普森

  

  ▲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汉普森演唱的经典版本,负责乐队部分的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马勒音乐专家”——伯恩斯坦及其麾下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相信这样强大的演出阵容会让您爱上这部作品!

  

本期内容:高 建

  想欣赏本场音乐会的完整实况,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典音乐频道“NCPA音乐厅”栏目,更多精彩视频等着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