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中国画有着西方的秩序排列和构成

赵溅球中国画

赵溅球先生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洞庭画院院长,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

冯大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赵溅球的画是当代中国画界极具震撼力的成功试验

赵溅球先生出生于洞庭湖畔,他热爱生他养他的那一方热土,通过几十年的蹲守与写生,体验感悟到洞庭湖景致全方位的阴晴圆缺、抑扬顿挫,收集到洞庭湖景致最全面的绘画素材。他是绘制出最大幅、最大量、高水准的洞庭湖山水画作品的第一人。赵先生的作品主要是靠写生得来的,他自己发明了一套方便携带的中国画写生工具,开创了当代中国画去自然山水之间写生的新天地。他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生动细节给作品带来了可信度,带来了坚实感,带来了唯一性。也说明了中国画写生对于中国画繁荣发展的直接性、本质性和重要性。赵溅球的作品取景新颖别致,构图挺括饱满,形体结实大方,笔力遒劲老辣,设色淡泊清雅,风格沧桑古朴,气势雄浑博大,是当代中国画极具震撼力的成功试验。赵先生的这些作品给当下的中国工笔画、水墨画,乃至给当下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林凡(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教授):他的画质朴得像湖南的泥土一样

赵溅球是个标准的湖南人,质朴得像湖南的泥土一样!讷于言,而敏于行!他的艺术尤其如此,是标准的楚风湘雨所塑就的艺术家。这次,他终于极其质朴、低调地展示了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忠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洞庭湖畔的风神骨架。他取材,是那样地不拘一格,他建构作品又是那样地从容自如,没有一点夸饰、而功力内钦,船、船户、湖畔风景、芦苇、草地,以及渔网、鱼篓、蓑衣、竹笠,无一不摆布得那么匀停,那么妥贴,那么质朴,那么深沉。他是以工笔的结构,并以意笔的神采来完成他的作品的。我的一个外国朋友说:这是你们中国艺术家地道的劳作者自己的感情的显示,我非常同意他的评价。

赵溅球中国画

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对这个画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赵溅球的画,一看便知是从西画入手,从写生创作而来的:画面构图饱满,笔墨功夫扎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代感。画面生动、气势恢宏,使人震撼。他画的《云游故乡》充分表现了洞庭湖的辽阔与壮美,是这次画展中最大的一张,画面大气,效果很好。第一,画得非常认真;第二,观察很仔细;第三,整个画面在艺术的处理上很协调、很整体。他画的《鸟瞰三堡》等江南小镇,选取的角度其实是一个艺术的角度,真正的写生不会有这样一个角度,他一定是根据一种艺术的需要,在写生创作中进行了调整,使得这些房子像山水一样,体现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该遮的地方遮了,该显的地方显出来。他很有一些办法,把一些生活细节画得蛮有味道。《洞庭渔风》,强调彩条布的红、蓝、白的色彩对比,很有现代构成意识和张力,画中的渔船、渔棚好像并没有刻意去描绘,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感觉自然而然画得很到位。《凤凰六月六》的倒影,可以看得出是河对面的房子倒过来的,可见这条河不是很宽。倒影显得画面的底部重一点,但又不是那么黑,灰灰的很轻松透明,影中的物体很清晰,有了这个影子以后,就觉得上面是有阳光的,但画家并没有真的去画阳光,他也不可能去画阳光,但是一对比,画面上就显得有阳光感。他像画油画一样画倒影,但比油画的倒影更有趣味。影中小河的水,清亮透明,画得深入而又生动,说明这个画家对水的表现很有研究,有他自己的路子。像《红窑》、《南溪瓦窑》这些题材,是一般画家不愿意碰的,这种题材确实很难对付,但这个画家费这么大的劲,这么认认真真画一个砖瓦窑,画得这么精到,很不容易。他画每一块砖的时候,感觉像超写实主义一样,哪一块砖凸出来一点,哪一块砖凹进去一点,都清清楚楚。但仔细一看,其实画得还是很洗练,并没有一块砖一块砖那样去描画,基本上是一笔色一块砖、一笔色一块砖,再趁湿勾点结构,这样砖颜色的深浅冷暖、凹凸关系就表现出来了,包括留的那些白色灰缝,使得这个砖窑充满一种生气,这个确实画得很不错。从作品《沧桑有约》、《潮起潮落》中画的老船、木头来看,我们中国画水墨写实还很有潜力可挖,它塑造对象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表现力是很强的。从画面看行笔速度的快慢、缓急、抑扬顿挫所形成的效果:快的飞白显得苍劲,慢的淡墨显得润泽,水的干湿、墨的浓淡都恰到好处。感觉到他不仅仅是写实,其实是写意,因为假如在画一条船的时候,你不能够那么认真地把这个船斑斑驳驳的肌理质感画出来,没有这种写实表现能力的话,那么这个主题的“沧桑有约”的沧桑感就出不来,这个意就出不来。从他画的《野岸芦风》、《芦花如雪》这些作品的取材,说明这个画家不仅很有生活,而且善于下工夫观察对象,尤其像这样大幅的画面,他没有讨巧,勾的芦苇花、叶、茎杆,用笔的前后穿插很有秩序,这么稠密的大片芦苇,组织起来是挺难的。勾勒中柔韧而富有弹性的线条,说明画中的用笔用线是很有质量的,如果线条没有质量,这幅画也撑不起来。《春风依旧》,这松树一看便知是现场写生真实的松树,因为他画的枝叶一点都不概念,枝干的穿插、叶的俯仰,使人感觉合理、生动。空间虚实,朦朦胧胧,很有诗情画意。这么大一幅原作现场写生完成,这个真不简单,很不容易。赵溅球先生这种从写生创作中感悟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很可贵的。以后,我们中国美协对这个画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赵溅球中国画

王鲁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他的画中的微观之美是如此迷人

赵溅球的中国画,以写生创作为主,走的是西画写生的路子,观物取象,着力于微观取质,画面的长宽比基本上也是遵循黄金律。这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清爽劲,他是那种惟恐别人看不清世界面目的画家,恨不能纤毫毕露地呈现出大千世界的微观之美,因为这微观之美是如此迷人,就像那句著名的西谚所说,魔鬼就藏在细节里。也正如微观物理学家所揭示的,物质世界的显微结构有着惊艳的秩序之美!赵溅球为这种微观之美所震撼,他在对微观细节的组织化过程中获得像上帝造物那样的快感!繁繁密密,重重叠叠,看上去是简单的无穷重复,但就像原子排列那样,到了分子,到了大分子,结构出现了,组织出现了,秩序出现了,节奏出现了,和谐出现了,美也出现了。一种史诗般的庄严华美充塞天地,我认为,赵溅球的作品达到了这样一种大音希声之美。这种微观之美的发现与表达,在赵溅球的艺术观里,不仅是美学的需要, 而且是求真的需要,是哲学的需要。赵溅球所追求的真,不只是视知觉上的真像, 而是一种生命哲学意义上的存在之真。他的“移置”系列对微观之美的发现与表达,就具有了某种佛教所言的“无缘之慈”和“同体之悲”的菩萨心肠,也具有了儒家所言的“民胞物与”仁者之心,还隐约可见道家“以物观物”、“以天下观天下”的达观智慧。在这看似冷峻的哲学观照中,又不动声色的深潜着温情脉脉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结合这种微观之美的表现,赵溅球从笔墨技法中摸索出一整套新的刀笔皴法。其法全从写生观察物理而来,以平锋运笔,中锋勾,侧锋勒;斜砍、竖劈、横刮、乱剁、提挑、拖扫、干擦、叠刷、敲打、锤顿,恰到好处地深入表现木材、土壤、岩石等物体的微观肌理。赵溅球于微观之美中求真的艺术诉求,对骨力的崇尚,在写生、状物取质中所探索的这些刀笔皴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这也是对当代中国画如何发展的可贵启示。

赵溅球中国画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他是一个非常用脑、非常肯钻研的画家

我认为中国山水画,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归纳成一种程式。从西画入手,开创山水画新的程式符号,我觉得赵溅球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如果他是从中国画入手画山水,绝对画不成这个样子,没有这个能力。他糅合了大量的西洋画语言,包括思维方式,把握对象的方式,表达对象的方式。但有一点,骨子里又是中国画,而且又是中国当代这方面有追求的中国山水画,带着一种革新意义。他的作品非常好,好有几点,第一点,我认为首先非常尊重传统笔墨的运用,没有笔,没有墨,完全在熟宣里面或者是生宣里面画素描、画画也是不行的。他这个套路就是中国的,而且有当代的趣味在里面。第二,他作品的形式感很好,我认为他运用西洋画的合理因素,利用得最好的就是对形式很敏感。他的画完全可以直译成油画,或者是做成版画,都可以,都很自然,会很自然的翻译过去,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这就归咎到他原来学西洋画的功底,这种基因在里面很好的结合到一起了。这种形式感表现在他画面非常非常充实,非常充满的画面,非常厚重的画面,有时用中国画位置的理论去解决不太好,用西洋画构图去解决,或者用现代画构成意义去解决,都是合理的,而且运用得很好,包括外轮廓的造型,包括中间镂空的造型,非常有匠心,画画不能有匠气,但是必须有匠心,这样的话,才能有趣味,有味道。还有一点,色彩很尊重中国画对色彩的用色,中国古代也有用重彩的,用青绿这样的色彩,但是他走的这个路,色彩很柔和,统一,整体感很好,对墨的运用,整个灰调调是淡淡然的,或者是一点土红,黑、白、灰在里面都非常自如的把心灵所要表达的,把感受的大自然的美感,恰如其分的在这里面表达出来。他是非常用脑的一个画家,是一个非常肯钻研的画家,很不简单。

赵溅球中国画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教授):他的画具有哲学的意味与哲学的思考

看了赵溅球先生的画,确实很感动。画感动人,不仅是第一眼感动人,而且耐看,耐琢磨,这是很不容易的。他的作品吸收了西方的东西为我所用,吸收了以后就拉开距离了。你让赵溅球画一张大画,拿到国际上去代表中国画家参加展览,你看看世界上震惊不震惊,我们不能没有这种自信心。如果单从吸收文人画传统一派,它不会创造更新的艺术,也不会是这样,这个路子是非常宽阔的。赵先生提出的移置哲学观,这个是很重要的,他是从前卫艺术过来的,前卫艺术假如给他们留下什么烙印和痕迹的话,就是关注有哲学的思考。他的画有哲学的思考,他是写生创作的艺术家。写生不仅仅是写生,写生创作,艺术家一个是在画面上怎么样从实际生活里面吸收,然后移置到画面中来,观察和移置本身就有哲学性,不要说创作的意味,这只是一个层次,它还有哲学的意味,我觉得他画的有哲学意味。王鲁湘很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王鲁湘说移置沧桑,他的画有那种苍茫的,有那种朴实的,但是又有生气。这种东西可能是来自参加八五新潮,就是说哲学思考是有意无意的,这种有意追求也追求不了,必须是那个人,必须有这个思考,那么他在画面上才能表现出来。赵溅球的画在中国的山水画里面应该是独特的、个性的面貌,而且这种独特的、个性的面貌不是刻意做出来的,我觉得赵溅球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我祝贺他的展览成功。

赵溅球中国画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山水画的高度

刚才大家看了展览,我听观众的反映非常热烈,赵先生的个案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就是如何看待中西融合,21世纪,中国画的创作,除了走复兴传统的路之外,还有一条很宽阔的路子,就是坚持从写生到创作,吸收西画的合理元素,来创造新的意境。他山水画中的写意精神,这是林凡先生多年来强调的工笔意写。这也是我们当代中国画需要着重发扬的地方,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山水画的高度。

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整个画里面能够看出他对传承中国文化的执着

我觉得从赵溅球的画里面能够看见很深厚的中国画的笔墨功底。但是他呈现的内容和给观众的感受,又有我们说的油画或者是超过西方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艺术的表现力。

他的整个画面,总体比较宁静。宁静可能是很抒情,但是他这个宁静,我觉得有相当大的震撼力。他的震撼力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我觉得是他所反映的内容,大量的是自然风光或者是他熟悉的一些小的村落,这种情感,我觉得体现得非常深刻。同时,我觉得他还不光是画熟悉的东西,他还有深度的挖掘,有一张《梓山淘金》,他给我讲,人们获取自然资源利益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那时候下地挖金,是乱采乱挖,工具极其简陋,就是这木架要把人吊到一、二百米的泥土深处去淘金很艰苦,很艰难,面临很多的灾难。我觉得他有很深的思想性。从他整个画里面能够看出他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执着,对中国画笔墨的这种研究,尤其是他面对的那些人群的情感,同时他从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跟和谐发展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认知,这是关于他的画的思想性方面。另外从形式上,他有深厚的中国画的功底,但是他给你呈现的是一种非常具有当代意义,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的那种视觉效果,我觉得这一点在中国画里面是不多见的。看到他的尺幅非常大,而且还刻画得非常细腻,一个石头,一片树叶,就是精益求精的这种刻画,也有看见他有大量的留白,他的画面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特征和一个有别于其他中国画的这种视觉的感受和冲击力。另外,他的作品画得很满,颜色用得也很微妙,有的是朱红点那么一点,或者有一点蓝绿色。但是你能看出他的这种层次感和丰富的表现力,我觉得他真正把中国画的表现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从这里面我们又可以看到他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表现力,写实主义和中国的写意,以笔墨为主的写意和西方的写实,以光影客观的细微刻画的写实主义,有一种相互融合的取向。刚才我们说到他的表现力很强,其实他在这方面是有意的一种追求。他肯定有我们现代绘画这种或者说西方绘画的这种训练,但是在这个点的融合上,他做得很不错。我们看他的构图,在追求营造意境中精益求精,非常到位。同时还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各自优势的相互的一种借鉴。赵先生作画随心而动,很多东西都是随自己的心,心灵感知到了、感悟到了,然后随心动笔。他对细节的每一点东西都不忽略,当然其中也有取舍,但是他绝不忽略每一个有趣的、美好的细节。这么多年来他能够静下心来执着专注于他的艺术的创作不计得失,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一个成就,获得大家好评的一个非常可贵的,也是我们今天艺术家们值得借鉴或者说反思的一些高贵的经验。

赵溅球中国画

孙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赵溅球真的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非常感谢王鲁湘,他给北京介绍了一个很好的画家,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人才。这个画家以前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看了作品以后,确实很震动,很震撼。看了以后,觉得很有特点,还不知道他是怎么画的。王鲁湘介绍说他很多画是当场写生,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写生,不是一般的人。邵先生说他有哲学的思考,有目标,他寻觅这个东西,寻觅这个时代,寻觅逝去的东西,寻觅这些人的生活,他有这种寻觅,这是他的一种追求。看他这些画,能够感觉到有他独特的地方,有特色,有特点,不是一般的优点的问题。他用自己创造的工具手法,运用其特点长处来画写生或者说画山水画,他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不能说极致,也差不多了,在向极致方向走。他和西画写生不同的是,他没有用色彩,而是用中国的黑白,而且画得很好,他画的洞庭边上渔家的房子,他画的渔船、古老的建筑,他的寻梦,这里面有他的追求,非常的到位。赵溅球真的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画画得这么认真,画到这种程度,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看了画以后很有收获,也饱了眼福,谢谢。

杜大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所做出的努力和时代是同步的

以前和赵先生不是很熟,第一次见赵先生,第一次见他的作品。我有这样几个印象,第一,赵溅球是一个很好的画家;第二,赵溅球是一个有特色的画家;第三,赵溅球是一个有追求的画家;第四,赵溅球是一个有当代追求的画家。这四个可能是四个层次:赵溅球是很好的画家,今天中国画家有几百万,能称得上很好的画家寥寥无几,这是对他的艺术的一个肯定。第二,赵溅球很有特色,在这么多画家之间形成特色,让大家都能看见你,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特色还值得肯定,这个形式操作的方式在当代还是第一个。第三,他的追求他画的对象,选择的对象和平常画家不太一样,画面图式也不一样。再就是他笔墨的趣味有独特的追求。刚才几位先生都讲了有哲学思考,实际上是他所面对对象的一种认识,一种境界的追求。第四,是关于当代的追求。我们今天所有的追求,就是要超越这个时代,不超越这个时代,这种追求就没有价值。我想对赵溅球先生,心里肯定有这样一个期待。我觉得他所做出的努力和时代是同步的。

赵溅球中国画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教授):希望中国美术馆能够多收藏一些像赵溅球先生这样的作品

看了赵先生的展览,我个人很感动,感觉画面效果很好。下一步希望中国美术馆能够多收藏一些像赵溅球先生这样的作品。赵溅球先生的作品很难得。第一,能够画到很硬而又松灵,一个共同点,都很深入,在中国画里面非常不容易,能够把中国画,以中国画的语言用这样的技法画得很深入,很深刻,把这种特性发挥得很充分。画的山川、植被、老屋,能画出一种沧桑感。我觉得这个都是他的画面中能够引起强烈共鸣的东西。中国画大画的传统,写实的传统,能够很深刻的表达。第二,从赵溅球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发,如何把我们的传统传承好。为了中国画的推进,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我希望中国美术界能够多一些像赵溅球这样的画家,非常投入,不计任何得失,全心投入到里面。看赵溅球先生的画我们应看到他最大的长处,看到他的贡献,看到他给我们的启示。

赵溅球中国画

李魁正(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教授):他的画有西方的秩序排列和构成

赵溅球是以洞庭为表现对象,寻的是似梦似幻,却实而真的美。他在中国画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新并非是题材新,因为洞庭,过去的画家也都表现过,他的梦是一个真实的现实,一个美好的洞庭;不管山、水、民居,还是收获的场景,一山一石、一条船、一片芦草,都给人一个梦幻成真的感觉。

他的图式是满画面的张力感,是近景,中近景,甚至于是特写,这是他的一个追求,在视觉上的追求。这几年举办了几届西方的风景画和山水画的对比展,其实我觉得不光是它里面有融合的东西,展览的意义在于区别和吸收。其实也是中国画坛目前发展趋势的一个很重要的面。赵溅球以深入细致的写生工夫为底蕴,营造画面秩序。很多画面空白很小,但是很合理,画面整体而雄健。但又有某种秩序的排列和构成,比如房子、比如芦苇,还有黄豆,他都采用了一些西方的排列组合。因此就显得比较整体。其实这在中国画坛里,目前应该说是很缺少的。很多中国画家不是十分理解现代构成的本质意义。这个秩序感在绘画里面是很重要的。西方的秩序排列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构成形式,这还需要慢慢认识和如何运用到中国画的表现里,我觉得赵溅球能把这一点运用到山水画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关于表现手法,他自己说是在移置中的哲理,我觉得是在移置中创造和升华,那么就是他的当代性。他用了中西融合的山水风景画这样一个有特点的近距离写生的这样一种画面。所以他在写生中,我认为不完全是客观的,他这里面肯定有梳理和组合创造。他运用了素描色彩和构成设计因素在画面上还是多多少少显现的。20世纪中叶以后,林风眠把色彩带进来,还有油画的本土扎根,实际上对中国画发展影响是根本没有办法抵御的,它是一个现实。山水画写生,这一点就是在层次上和素描关系的立体感上,我觉得赵溅球的山水画里面还有很多西方的手法。比如说形,除了扩形、写形,还有组形,还有皴擦点染。我觉得赵溅球有自己的宽笔的擦法,肯定跟他学油画有关系。我觉得这种试验和探讨很重要,我们不要有界线,皴擦都是人创造的,十八描可以有十九描、二十描,皴擦也可以有二百个皴,它是不断发展创造的。最后说格调。其实写实的山水画很难,在格调上很难有成就,就是说它有难度,因为它太真实了,太细致了,太具体了。可是赵溅球这个写实,我觉得他是繁而不腻的,工而不匠,这点把握得很不错。如果进一步就会琐碎,那就不好了。我觉得他的画面很整体,有一种沧桑和诙谐感,品味格调很高,他的山水画面不是李可染、黄宾虹的大黑大白的对比,而是灰的,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希望赵溅球今后把住这关。不是说浅了就升华,它是一种格调的取味。这种灰具有灰之中的朦胧感,所以看赵溅球的作品,有一种朦胧感,你看一眼感觉很整,画的那么精致。

赵溅球中国画

李一(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他的纪实性山水画有一种诗的意境

赵先生是湖南人,画的是湖南的洞庭寻梦。赵先生把千滴泪和百重衣这种非常微妙的一些细节的东西刻画出来了,而且叫“移置沧桑”,这个“移置”移置的是一种意境,一种诗的意境。王鲁湘写的那篇文章挺好,的的确确他的作品是在宏观之气当中来建构微观之美,特别是一些局部放大的一些特写很抓人。我觉得这种特写等于毛主席对千滴泪,红霞百重衣的精微的描写,这是赵先生展览的可贵之处。“洞庭寻梦”从语言上来看,他的作品和一般的山水画不一样,他有纪实性,看这个画能够看到洞庭,能够引起我们很多的这种联想,不是纯笔墨的东西,他是有纪实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他的山水画的一个特点。洞庭寻梦,我觉得这个梦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构筑了自己的梦。另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皴法,看赵先生的作品,他在皴法上也有自己的探索研究,如刀笔法运用,这些皴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因为中国的山水画的皴法也是不断发展的。我觉得赵先生在山水画的语言上,他有自己的这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丰富了咱们山水画的语言。因为山水画的皴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赵先生他是千方百计的来拓展,而且发明了一些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赵溅球的作品具有探索性,感觉非常好!

赵溅球中国画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主任、教授):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画家

赵先生是我不太熟的一个画家,但是看了他的画以后,忘不了这个画家。因为他给我们的一个记忆是很强烈的,他的作品用足了力气画他所感兴趣的、去追求那样一个梦,以一个真正画家的使命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去圆梦。第一,他用中西法在画画,既有中国传统的追寻,同时又有西画的眼光和境界。他是用这两种方法在同时做画。同时,他又破中西法,又不拘泥在中西法的局限内。比如说用西法画对象,很注重细部,所以它的细部极其生动,画大感觉完全用了同等的力量。包括暗部的处理,暗部的笔法跟亮部的笔法完全一样,所以画起来好像没有暗部,就是把细节的真实性很生动的具体的画出来了,所以这是用的中西法。但是他又破了中西法,比如说西画用光,他的画也没有光,他用了影,但是没有用光,影是一个结构,它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很厚重的这样一个结构感放得很大,就像一个大树桩往那儿一蹲。这种感觉给人很强烈。他用了中西法,又破中西法。我想这跟他85新潮那个时候长期的思考是有关系的,所以他不局限在某一个法当中来做变化。同时,他的画很严密,很讲究、很下工夫去推敲的。所以他画面的秩序感,在严密的布局当中,韵律很清楚,很有节奏感。第二,我们经常写生取材,选择什么样的对象来画?在他上面表现的得很有特点,他是观物取势,选择什么对象的时候,他是独具慧眼的,他想追求的气势和性情当中看到的东西,他要把它合起来,所以他选择物象的时候是特别地去看的。这样的画一般人不太容易画,而且当作一个主体去画,这里面有势和气的自然融合。如何去选择对象,实际上成为画家的一个新课题。第三,笔法的对象做得很好。这是笔法当中不完全用中国画的笔法画画,不局限于中国画传统的套路。按照对象,它是笔墨对象化的体现,所以他有很多新的笔法,是个性、现场性的激情焕发出来的对对象的感受。笔法的对象化,是中国绘画当中原发性笔墨创作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很值得关注的。

的那种倔强,那种坚韧,那种血性,那种实在。这个是很充分的。赵溅球先生的作品,是势和质的整合,势是大山水,他对势的把握很好,当然这个可能是从宋的大山水过来的;另外他的质,得益于西画的手段、西画的造型观念,这点在他画面上体现的很充分。谈到艺术跟哲学的关系,我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最后一定要自觉不自觉的发生关系,但丁是以哲学为目标,歌德是以哲学为体验。文艺复兴的两个流派,比如说达芬奇,他就是以哲学为目标的一种艺术。但是威尼斯画派提香,是以哲学为体验的一种艺术形态。这一点,我觉得是艺术家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觉得赵溅球先生是哲学的目标和哲学的体验兼起来的一个画家。在这点上,我认为他做得比较好。

赵溅球中国画

卢新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融合中西绘画这一条线上有这么一个新画家

非常高兴看这个展览,让我们看到在融合中西绘画这一条线上这么一个新的画家。他的画朴实无华,笔墨也不是让人看了很奇怪或者是新奇,但是在平和当中,在看的过程当中,让人越看内心越激动。赵先生走了一条中国画创新,即融合中西的路,从表现的技法和绘画的功底来看,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画家,技术功力,各方面都是非常深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用自己的这种长处,领悟东西方绘画的精髓,近百年来我们的中国画创作一个是融合中西,然后就是在中国笔墨深层找出路,再就是完全西化。但是我看融合中西这条路,恐怕是中国画创新非常有活力的一条路。我看了他的作品以后,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这个路对于中国现代绘画的创新,恐怕“移置”是要一直走下去的。从我们教育来说,现在所有的近美术领域的基本上是在受中西方的美术教育,完全西化的教育也行不通,因为中国人流着中国的血脉,他画的东西毕竟还是中国的画,融合中西这条路是中国绘画创新一条很重要的路,可能是走不完的路,要永远走下去。我看了他的画以后,我的第一感觉,他把西方的绘画这种张力和构架紧紧抓住了;另外一个方面,他把中国绘画的诗性精神和实质抓住了,我看的画就是在图式上,在视觉张力和结构上,还有就是在西方绘画的体量感上,这些方面可能对中国画笔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通过他的画,我看到这么几点,第一,他的画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这点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种延续。他在这个画里面没有空虚的一些东西,而是很实的,而这个实又不是写实的实。是用实把自然大千世界的至精至微的东西,用他的笔墨追到穷尽,在至精至微中来体现,从这个里面揭示了自然存在一种诗性,因为中国画精神最根本的一个就是用绘画来表达一个哲学的理念,用了实的办法,用自己对笔墨控制的这种力,去至精至微的表达。他的画面基本上是灰调,但是他的张力很强。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这里面有他自己的一种追求,那就是对中国传统诗性精神的表达,他在追求这个东西。他的寻梦,可能更多的是用当代的笔墨来表达中国传统的一种诗性精神。这个表达,一般人没有深厚的功底是难以达到的。因为画不好,过于写实就媚俗了。他用至精至微的表达,把事物自然终极的一种情景揭示了。所以他画的东西都是平凡的东西,构图也不是选取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东西,而是很自然的景观。这种景观在结构上、语言上、形式结构上很严谨,这种严谨和他笔墨的严格控制,至精至微的表达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诗性的感人的力量。

赵溅球中国画

李兆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这样的展览可以说非常非常之少

看了赵先生的展览,感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现在因为展览很多,画画的人也很多,这样的展览可以说非常非常之少。我觉得赵先生他是一个画画的奇才。我觉得他不单是一个绘画奇才,他还是一个艺术的殉道者。我觉得他的哲学是有点类似于宗教情怀的东西,这个是他的画跟别的画家不一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还有一点,他是一个匠人。这个匠人是从正面意义上来说的,因为我们对匠人一向有一种偏见,匠人往往跟匠气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匠人的气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气质,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如果他没有匠人的气质是难以成大器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怎么画画?甚至于画什么,我觉得都是命定的,是一种宿命,背后肯定有一种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赵溅球的画画经历完全证明了我这种看法。赵溅球先生画过油画,又亲历过85新潮,最后回到了现在这样一种绘画的状态。我觉得一个画家的人生经历,他的学养,他的知识背景,包括他的气质都在决定他怎么画画,某种意义上不是他自己想怎么画,他一定有一种力量冥冥之中决定了他这样画画。我觉得中国画的广阔之道就是西画的本土化,它有效的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一种情感。赵先生经过这么多波折以后,他最后回到这样一条路子,我觉得有他内在的合理性。这种画最可贵之处,应该是中西绘画达到了一种深度的融合,深度融合,其实是几代艺术家都在这条线路上做出努力的。

赵溅球中国画

朱训德(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赵溅球的绘画艺术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

赵溅球是我们湖南一位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他这20多年的创作过程,每一次全国美展都有他身影,都有他的作品,这种情况在整个中国画坛也是不多见的。他80年代和他的同学搞一个非常有当代性的油画联展,当年很有影响。后来他又改画中国画,在中国画研究上,他又走出了一番天地。实际上是他把当代绘画的思考延续到中国画领域,这个过程是很自然的。我认为在体现中国画的现代性上面,他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山水画看起来,它既能充分表达自然风光的面貌,在整体结构上它又有当代绘画的美学价值和表现因素,它不是简单的绘画。我认为赵溅球的绘画艺术研究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在这点上,他对中国画是有贡献的。特别是表现洞庭湖的山丘,那种芦苇,那种房屋,那种村庄,自然与人的关系,这些方面他有崭新的表现。山与天地的连合,它有一种伟岸和宏博之气,震人心魄,这种点、线、面正好在当代绘画中的一些思考融入到了中国画的创作中,使这次画展的作品具有当代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赵溅球有一种非常深厚的品格和坚韧的实诚,这种深厚和实诚构成了他作品的扎实性和专注。这种专注力。他对一山一水的描写,对一草一木的描写,对一个山丘的描写,包括对芦苇的描写,都非常地道,非常精到,但是在整体的控制上是非常好的,这种控制力跟他的一种朴实的精神和坚韧的品格有关系的。所以赵溅球我认为是当代非常有前途的中国画家。

赵溅球中国画

刘士忠(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将写生与创作合为一体,给当下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通过直面造化、对景写生,画家赵溅球给中国画尤其是当下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一个样本和成功的可能,也给同行及后来者以有益的启迪。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其题材从大的范围来看可以说已经基本穷尽,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事物不断出现,即使是传统的题材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画家们去重新认识并发掘其审美价值,在这方面赵溅球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山水画创作基本上是直面造化,到自然中去,到现实的景物面前去,通过观察体验,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审美体验,然后直接对景写生,将写生与创作合为一体,从而获得了第一手图像和最鲜活、最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绘画作品非常耐看的原因之一。

蒋祖烜(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潜藏着画家对洞庭家乡的挚爱与心疼

走进赵溅球先生画展,扑面而来是磅礴大气和自然真意。魂萦梦绕的家乡山水,如此亲近,仿佛听见水波的流响、苇荻的拔节、船上的渔歌……这是宏大辽阔的洞庭组歌,全景式、立体化、多方位的湖乡写真。巨大的尺幅,加上丰富的内容,无论俯瞰与仰望、平视与侧望,视域空间都超出广角镜头的高远、阔宽,绝不是我们熟悉了的湖湾一角、轻舟晚唱,截取画面的一角,都可以独立成篇,三千重风,八百里浪,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大厅回荡。这又是细腻与繁复的故土抒情,一窗一户一砖一瓦一船一帆一沟一壑,一根根芦苇及其细密的花蕊,一簇簇豆荚和那饱满欲裂的果粒,其形其状其质其态,毫不含糊地刻画,决无取巧地敷衍。

当画家坚定地放置色彩的渲染烘托手段之后,必然有替代与超出着色的水准,靠造型之功,凭线条之力,借明暗之变,油画、版画、素描,种种可用之法,自然而然地汇集笔端,刻写于画上。观者往往起初不以为然,渐渐被吸引,被感染,仿佛就此走进了洞庭的青青原野、湖边的古旧深巷。宏大与细腻,抽象与具体,山水与人物,快与慢、干与湿、浓与淡、俯与仰,就这样构成了洞庭湖的时代风情画。在表面的冷静客观后面,潜藏着画家对洞庭家乡的挚爱与心疼。安宁的情境,流出画外,流入观者的心灵。

赵溅球中国画

徐沛君(《中国美术馆》执行副主编):沉郁内敛的气息感人

赵溅球笔下的湖湘景致,笔调虽然平实,但意蕴却隽永悠长。就格调而论,他的作品如乡土散文般朴素无华,充盈着空灵的中国诗意情调。绝少有咄咄逼人的霸悍之气,而是以沉郁内敛的气息感人。在他的作品里,素雅的灰色调总是能把诸多元素统一起来,画面显得特别静谧、淡泊,一如画家低调谦和的处事风格。他的画,似乎是在旅途写给家人、友人的一封封书简。以自然的笔调,从容地铺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流连于俗世间淡朴的温馨,情感真挚而绵长。赵溅球的画作,是反复经营、缜密构思的结果。他从不寄希望于偶然的笔墨效果,更不会以潦草的笔法敷衍观众。他的画,无论宏阔的湖光山景还是以古巷小街为主题的小品画,创作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他既着眼于大氛围的营造,也着力于“小道具”的刻画。细微处纤毫毕现,落笔勾描毫不含糊,而总体效果也是远近高低层次明晰,韵律感很强。画面因而亦幻亦真,亦虚亦实。这位画家继承传统了笔墨的基础,但又滤去了前人的古奥和艰涩,留下的是清新与活泼之气。把皴法用以表现建筑物的肌理,由此拓展了传统山水画的表现力。作为一位勤于探索的画家,他将现代造型语汇灵活地运用到创作中,画面显得时代气息非常浓郁。这位画家无疑对“构成艺术”颇有研究,无论画面的整体布局还是细微处的刻画,都隐约显示出他对现代形式感的把握能力。近看结构清晰、氤氲丰润,远观却苍苍茫茫,浑然一体。

赵溅球中国画

甘优生(Eugene Michael Geinzer美国乔治城大学艺术教授):他作品的感染力却绝不是限于中国人

赵溅球先生的画作,让我想起在那阿巴拉契亚山谷中生活着4000余人遥远而熟悉的故乡。他所描绘的山水人情与我的故乡有着许多的相似,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事物常常比那些他乡的神奇诡异之物更令人魂牵梦萦。赵溅球先生的画作总是给人一种真实的亲切感,他笔下的吊脚楼干栏上满载着岁月的痕迹。他从不刻意去掩饰那些普通晾晒的衣物、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和那些给天井遮蔽烈日与风雨的塑料棚,甚至于那些渔民的驳船也朴实无华。我喜欢这些细节,以至于热衷在他的画作中去努力搜寻那些通常被别的艺术家埋没了的边边角角。他的画是真实的,让我感动并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那些寻常的乡间事物被赋予了对朴拙生活充满赞叹的情感,就好似德沃夏克将乡民的音乐升华成大雅之作,梵高将吃土豆的农民描绘成英雄般的人物。他所用的是地道的中国风格绘画技法,主题也大都是中国所特有,但这些作品的感染力却绝不是限于中国人,而是可以潦倒众生的。为什么他的作品会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我想这绝不仅是因为这些作品拥有较大的画幅,而是因为他的两种独创的表现方式。第一,他用自己的生动节奏给画中细节赋予了和谐统一的韵律。房屋或近或远,芦苇或显或隐,这一切在他的心中和笔端都有了相称的质感和比重。将零星万物(屋顶、街巷、豆荚、峭壁、渔船和水岸等)化作浑然一体的画面,就如同莫内晚期和马蒂斯的画面一般。第二,他将心中对船、屋、树、径等的质朴情感悄然洋溢于纸上。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也是如此这般为世人打开人物的心灵之门。人们热衷于成就伟业,但其实最人性、最神圣的不过是我们在平淡中体味到对真实生活的敬畏和友善。赵溅球的艺术就有这种谦卑的伟大。

赵溅球中国画

普尼·安娜(法国著名画家、欧洲艺术家联盟理事)

赵先生的画是富有诗意的,那种微妙的、轻柔的感觉让我很震撼,我对他画作里体现出来的空间感感到印象深刻。那是一种非常宽广,非常美妙的空间。他的每一幅画也是对参观者发出的一个邀请,邀请你去漫步,去远行,因为他的画里有小径,有河流,这都能把你引向远方。

雅克·伯纳(法国书信馆馆长、收藏家)

赵先生的绘画技术非常高超。他积累了绘画史上东西方各种绘画技法,他的画无论是线条还是空间,是阴影还是亮处,他都把握得非常精妙,恰到好处,显示了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作品给我一种非常清新、美好的感觉。

奥利维·格瑞特(法国著名空间学家、建筑师)

赵先生画中木楼的榫卯结构,屋顶的逶迤起伏,烟囱的仰观府视,古巷的迂回穿插,处处显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画家深邃的洞察力。我还对他在画面上形成的空间结构特别感兴趣,他用基本的素材分解成各种各样的组合形式,再有序地编织在一起。但是编织之后,中间还有虚的空间感觉在里面,编织的虚实空间里有一种美妙的旋律在流动, 打破了现实的空间观念。

赵溅球中国画

奥利费·格莱德(法国艺术评论家)

我印象深刻的是赵溅球作品中的“声响”效果,因为我看到画作的时候,仿佛能听到一种沙沙作响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在画面当中有空间,有“虚”的东西存在,所以又给我一种回响,回声的感觉。哥特说建筑是一种被冻结的音乐,我觉得绘画也是这样,在赵溅球先生的画里面也能找到这种感觉,他能给人一种声音的感觉,这种声音是一种幽静

没有任何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赵溅球先生的作品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动!他的绘画在形式上有独到的东方神韵,清新、悠远,令人想象无穷。他的技法是精致、典雅的,蕴含了丰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效果。他的作品已经深深地触及了我的灵魂,激荡着我的情感!能够在巴黎与这样的大师相遇,在卢浮宫展厅里,在每幅精细而深刻的作品前驻足欣赏,真是我的三生之幸!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