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一部香港人拍的主旋律电影

火华社长刘烨上个月比较忙。

为了宣传新片《我的战争》,在微博上卖力吆喝。

社员们翘首以盼,等待一部大片上映。

无奈,一部20多个老艺术家出镜,只有短短2分钟的宣传片,让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陷入舆论危机。

因为该片的主题是抗美援朝,而宣传片则讲述了一个老兵旅游团到韩国首尔旅游,在车上向韩国导游自豪地说,60多年前曾经举着红旗进过汉城……(详见)

让人看了总觉得有点问题。

毕竟,

现在朝韩依然分裂。

毕竟,

韩国人并没有感谢当年中国人“举着红旗进汉城”。

争议爆发后,很多人开始回顾抗美援朝,争论这次战争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我国教科书上说,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半岛,与韩军一起进攻朝军,越过三八线,中国的领土安全受到威胁,亚洲地区的和平同样遭到威胁,为此,中国号召全国以及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的挑衅,制止美帝在东方的侵略。

韩国教科书则认为,金日成在苏联的支持下,率先发动战争,并且占领韩国多地,韩国向美国等国家求助,在联合国军的支持下打到北方,差点可以统一半岛,此时,中国参战,导致最终3年后停战,南北分裂延续至今。

其实,若不是朝鲜现在的状态确实不太尽如人意,对于这场战争的讨论不会如此激烈,因为站到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历史,永远也都是胜利者在书写。

于是,很多国人就以现在朝鲜的问题来质疑我国领导人当时的决策,而这样的态度,其实在我看来是不太可取的,当时出兵,谁也不知道朝鲜会是现在这般,这样的认为是因果颠倒,经不起推敲的。

而客观来讲,金日成在苏联支持下出兵,是为了自己的政权统一半岛。从不干涉内政的角度出发,不管打得如何,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更何况,当时金日成寻求毛主席他老人家支持,毛主席是希望等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后让他再行动的,而金日成盲目自信出兵南方,也让毛主席很尴尬、很惊讶,内心应该也是不满的。但最终,韩方寻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出兵,此时,中国人民再不满那也得出力了,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若不出兵,就会对中国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后果如何,这是谁也无法预知的。

从这个层面讲,当时的决策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在现在看来,也基本是无需争议的,我们出兵,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

也恰恰是因为有上述争议,抗美援朝的电影不好拍,角度很难找,《我的战争》会拍得怎样,在没看过之前,我们也无从知晓。

我在那篇文章中也探讨,即便对宣传片有争议,也不能轻易对《我的战争》下结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映之后,总算是完整地看完了此片,应该来说,不偏不倚,没有太多的惊喜,也没有价值观的混乱,只能说是一部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只是在技术上有所革新罢了。

导演彭顺来自香港,香港人从小受的教育和我们不一样,所以对其而言,拍摄就更为困难,但也正是因为不一样,在人物塑造上少了脸谱化,多了人情味,这一点,也算是不多惊喜中的其中一小点吧。此外,将摄像机夹在机枪上,用第一视角拍摄,也让观影者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但可能是因为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争议,所以,本片并没有描述各方的利益博弈,也没有表达敌方的残暴和非正义,而是极尽所能表现我方在残酷的战争下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

我认为,这个角度算是比较讨巧的,既规避了对这场战争的争议,又恰当地勾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那就是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下,个人的那种大无畏精神。

但角度虽然讨巧,故事依然是沦为俗套。

也正是因为这个讨巧的角度,故事再怎么写也不会深刻。

整个故事就是不断描写战争,飞机轰炸,子弹横飞,我方陷入困境,但为了祖国,为了军队,为了战友,军人们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也决不退缩,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在这些军人身上发挥到极致,舍身取义的故事时不时地再发生。

也许,在几十年前,这样的精神可以触动心弦,让人无比痛恨美帝国主义,但现在,更多人的感受就是战争太残酷,我们呼唤和平。这场战争,中美双方损失惨重,美帝国主义的神话被打破,麦克阿瑟下台。朝鲜半岛也因此长期对峙,分裂至今,多少人妻离子散,再也无法见面。

故事,也只能写到这个层面,而写到这个层面,若能呼唤和平,也算是该片最大的价值所在了。

所以说,《我的战争》,只是一部香港导演拍的主旋律电影。

更多的人性挖掘,等待今后其他导演来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