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寻出路布局自动驾驶 滴滴能否再现辉煌?

在补贴大战结束后,滴滴频频对计价方式进行调整,以缓解补贴消失的后遗症,用滴滴方面的话来讲,就是现在网约车市场正在日趋理性化。但是滴滴所谓的理性化却引来了诸多不满之声,其中司机的抱怨最为严重。

“不打算再开了,不赚钱。”在石家庄开了一年多滴滴快车的赵先生说道,“原来还能赚钱,但是现在不仅取消了起步价,每公里还从一块五降到了一块二,跑半天也就只能赚回个油钱。”

补贴减少,行业渐入理性状态

赵先生只不过是众多不打算再开滴滴的司机中的一个。随着补贴大战的结束,滴滴几乎一统中国网约车市场江湖,而滴滴向车主们的政策也在不断吃紧,车主们获利的不断减少,不少司机都选择放弃滴滴。

不过,滴滴的调整价格对于乘客来讲影响似乎不大,例如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滴滴还针对用户推出了10月3日至8日期间打车首单四折的优惠。

但是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讲,似乎都在去或留之间徘徊。滴滴自然也深知司机们的处境,例如从今年8月18日开始,滴滴出行平台就实行了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并取消了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的抽成,调整为每单收取0.5元,外加1.77%的管理费。按照这种计价方式,司机们的收入将有所提高,但尽管如此,司机们自己也都会在成本与收入之间做出衡量,继续开下去到底值得不值得,因为这种减少抽成的做法与之前补贴时的收入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更何况,许多滴滴车主当初之所以选择加入滴滴出行平台,就是因为诱人的补贴。补贴消失后,私家车主日常的一些开销,例如油耗、维护、保险等一系列成本付出渐渐被重视起来。

司机们的这种思考其实是补贴消失后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讲,滴滴也并不是当做一种职业的最佳选择。因此,现在的状态其实是整个行业渐渐进入理性状态的一种表现。

滴滴将布局自动驾驶,再次正面对抗Uber

其实Uber作为出行平台,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私家车主之间有着不可调解的矛盾。作为平台,无论是之前疯狂砸钱进行的补贴大战,还是现在的取消补贴,Uber与滴滴一直主宰着这一切变化。

但在滴滴并购了Uber中国之后,中国市场很难再有一个平台与其进行抗衡。在进入常态化市场调整之后,滴滴也进行了一系列价格调控,但是效果似乎微乎其微,于是其也不得不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

前不久,Uber的无人驾驶载客汽车已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上路试运行,不过目前仍然需要人力来监控汽车的动态以确保安全。Uber是在全球专车公司中率先推出无人驾驶载客服务的平台,而Uber之所以选择用无人驾驶汽车来代替司机,主要也是为了解决成本问题。但是,短期来看,Uber这一计划很难成为现实,因为自动驾驶租车服务是否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滴滴与Uber中国的竞争从Uber来到中国市场就已经开始。当时Uber的气势虽然很强,但是滴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现在,滴滴已经开始思考人工驾驶员的替代方案,正在招聘数据科学家,帮助公司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已然成为市场的新宠儿,谷歌、百度、特斯拉、通用汽车等均对此有所布局,而滴滴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自然会与Uber形成正面竞争。这也将是滴滴与Uber的第二次正面交锋。

竞争对手Uber跑在了前面,滴滴此时入局晚吗?

无人驾驶技术很热,不仅仅是世界市场,中国市场也渐渐卷入了无人驾驶这场技术大潮。例如百度就正在大力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而沃尔沃也宣布将投放 100 辆无人驾驶汽车在中国进行路测。作为滴滴的对手Uber也已经加入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中来,滴滴也没有理由不跟进了。滴滴选择的是在美国硅谷招聘数据科学家的方式,滴滴CEO程维在一次专访中表示,他与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进行了接触。

目前滴滴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准备阶段,但是其对手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始了试运营,滴滴明显落后于对手。

滴滴为何落后了,难道滴滴之前真的迟钝到完全忽视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布局?想必滴滴不是没有意识,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如何稳住业务方面。例如,在补贴结束后,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的赚钱方式。

但是滴滴为了盈利进行的涨价却招致诸多不满,滴滴必须为自己寻找一条最佳出路,就如Uber一般,用无人驾驶汽车逐步代替私家车,或许才能彻底结束网约车平台与车主之间的矛盾。

不过,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市场至今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仍然面临着技术、心理和监管制度等挑战。滴滴与Uber曾经通过烧钱进行了一次正面交锋,似乎是滴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实质上滴滴与Uber的停战更倾向于是一种握手言和,结束竞争之后二者各自又回到了发展各自业务本身方面。

无人驾驶当然成为二者的不二之选,Uber率先推出无人驾驶技术,滴滴紧随其后,因为这将大大降低其运营成本,而且二者都有着采集城市动态交通大数据和用户个人出行数据的优势。从这方面看,虽然滴滴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布局暂时落后于Uber,但是滴滴的商业规模体量相比于Uber来讲其实更加具有优势,因此此时滴滴布局无人驾驶无所谓晚与不晚。

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都面临着如何降低成本的难题,无人驾驶汽车替代私家车,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

无论晚与不晚,滴滴都不得不做出如此选择

同时,目前各地市网约车细则正在陆续推出,网约车受到了更多的限制,例如北京就对网约车车辆以及司机的准入门槛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例如申请人须为北京市户籍、取得本市核发的驾驶证件,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下,身体健康;取得北京市核发的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申请之日前1年内无驾驶机动车发生5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未被列入出租汽车严重违法信息库等。申请车辆须是本市车辆号牌的5座三厢小客车或7座乘用车,车身张贴网约车专用标识。车辆经营权期限自车辆注册登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8年(或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车辆经营权不得擅自转让。

这样严格的政策,无疑能对北京市的网约车数量形成最大限度的限制,可有效组织北京市网约车没有任何限制地发展。因为说到底,网约车还是一种对公共交通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充,但是随着网约车无限制地扩大,依然超过了公共交通车辆的数量,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而在更加严格的政策之下,也可以提升网约车的服务质量。

但这对于滴滴平台来讲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滴滴要发展壮大盈利,就必须依靠不断壮大的网约车队伍,但是随着各地细则的出台,滴滴的这条道路显然走不通,滴滴必须选择一条出路。这时,无人驾驶便成为了滴滴下一个突破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