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五台拜古寺 显字崖前念墨缘

原标题:重上五台拜古寺 显字崖前念墨缘

重上五台拜古寺 显字崖前念墨缘

——2016年岁次丙申国庆节显字崖寺书画笔会记

上图:合影留念

艺界网讯:2016年10月1日至4日,圣严佛历2560年岁次丙申国庆节期间,大家怀着一颗虔诚恭敬与艺术交流之心,书画家张宝忠、张庆英、佟麟、车千里、张妮、郝艳荣、杨牧青、王永才、周冰、黄建华、李荣新、吴增跃等一行十多人驱车前往五台山显字崖寺书画交流基地进行笔会和领略风景名胜。期间,书画家们以虔诚恭敬之心,不辞辛苦,泼墨挥毫,并且佳作不断的涌现案头,给艺术交流增彩不少。淳妙法师特意从青岛约请到素食大厨玄鱼先生为一众精心准备了丰盛的素斋,并为大家略讲了一些礼佛修行的基本经文和清规。

上图:书画交流

上图:淳妙法师向大家讲授拜佛礼仪

上图:淳妙法师引领大家为抄写的《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开光

五台山“显字崖寺书画交流基地”是在广大书画艺术和国学文化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下应时筹立。蒙国家之惠,仰佛陀之恩,在“文殊菩萨道场”——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历史文化圣地五台山下,众多书画、国学文化爱好者共同发愿,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紧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总纲领,围绕国家对宗教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力支持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的利好政策,把持“人间佛教”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佛教主旋律的原则,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合理利用宗教活动场所,不定期开展书法、国画、国学文化交流与传播,邀约全国知名学者专家、书画家、爱好者前来“基地”交流,写生采风,期望能为更多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国学文化传播者、书画收藏家、朝圣拜佛拜寺的有缘人,搭建一个很好的交流窗口。

上图:受“师父”之约,2015年秋杨牧青题书“显字崖寺书画交流基地”

显字崖寺是因亿万年前形成的在高约六米、长约三十多米的石崖断层上,如果用水去擦一擦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类似文字”和“奇特图案“而得名。原来这里叫“写字崖”,清康熙皇帝雨后驻崖观之,惊叹此为圣灵之地一大奇观,《台麓字崖》被列为“五台十景”之一。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原有寺庙叫“古佛寺”、“古佛禅寺”,有古代留下来的“观音洞”,有古代高僧大德的修行遗迹,还有近代高僧圆寂的“僧塔”。显字崖的“字”最为奇特的是不同的人去擦,则会在辨认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文字”形状,有的如象形文字,有的如甲骨文,有的如钟鼎铭文,有的如楷书,而有的如各种龙、凤、鹿、马等动物形状。若再佐以佛学“般若”之智慧,其文其图更是妙不可言。

就在这么一个神奇不可思议的五台山脚下,有一位“藏显同修”的格鲁派系苦行僧——释淳妙(广义),十几年前应当地政府和村民相约来到了“显字崖”,担负住持大任,在荒芜的河边滩地上俭资弘法,以无上愿躬行于此间,斩荆填滩,造桥修路,起墙修葺,禅、教、律、密、净“五宗共弘”,以图寺院兴盛。目前该寺总体规划面积80多亩,在建面积30多亩,殿宇院落数座,可利用环境和开发空间还很大,设想兴建含山上山坡山头和山下平地溪滩的寺庙群规模,使其成为五台山下一个新的文化风景区和钟鼓梵吹、礼佛参禅、修学养生、弘扬国粹文化的好去处。

援录杨牧青“新诗词”四首为证:

赴五台山暨礼问淳妙法师车行途中随吟诗:

一心数身几枝笔,画个浮图经变事,

写出如来声闻意,重上五台拜古寺,

文殊为我作导师,释迦向君说善因,

众夜乾阿迦紧摩,道途两边显八部,

耸石苍苍似金刚,村舍蒙蒙若灵鹫,

入禅光明自在时,日暮原在行中寐。

午餐淳妙法师略说寺院用餐规矩(饭桌礼仪)有感:

食为万佛起行处,餐桌谈笑非风趣,

六道众生用眼观,座里礼仪参文殊。

梅兰竹菊四条屏题画词:

此君伴君过三冬,

幽兰倚户生,人生逢知音,

竹笑我痴,

皆因红尘事,我自傲群雄!

书画笔会交流结束,一众告别淳妙法师,惜念相别,无语胜有声,回京途中有感:

佛光无量照僧门,古寺崖下苦行耕,

他年修得正果身,我等如法随守护!

注解:

1、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也有和尚(僧人)的意思,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为圣悟也。”

2、声闻:释迦牟尼佛刚悟道时在鹿野苑为阿若、陈如㤭等五个伺从讲四谛道理,声闻就是修四谛而觉悟的人(罗汉),他们因通过听闻佛祖的音声而悟道,就称他们为声闻。如《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谛而得道者,悉名声闻。”

3、众夜乾阿迦紧摩: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见《法华经-提婆达多品》。

4、灵鹫:灵鹫山,坐落在恒河平原、比哈尔邦那兰陀和菩提伽耶之间,是印度佛教的圣地,山势奇特非凡,峰峦众多,周围都是一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几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顶矗立着一块岩石,形似鹫头,故名灵鹫山。

5、入禅:犹入定。南朝齐萧子良《回向佛道门》:“十方诸菩萨,读诵於经法。入禅出禅者,劝总行众善。”

6、起行:由菩提心之中,发起身、口、意三业之行。于身─礼拜恭敬,于口─称名赞叹,于意─忆念观察。发起此三业之行,通常有五念门与五正行之说,前者指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者,后者指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若具至诚之心,起身口意三业之行,可于现世得亲缘等之利益,而于未来当得往生净土之愿。见《往生礼赞偈-观无量寿经疏卷四》

7、六道:又作六趣。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与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8、我痴:为四根本烦恼之一,痴是无明的意思,于诸事理迷闇为性。如《唯识论-第四》:“我痴者,谓无明愚于我相,迷无我理,故名我痴。”大意是说,所谓“我痴”,就是执着于“我相”,不清楚无私无我的道理,所以才叫做“我痴”。

9、无量:指佛、菩萨普度众生而应具有的精神,有四种:给众生欢乐为慈无量心;救众生于苦难为悲无量心;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喜,为喜无量心,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为舍无量心。

10、如法:契合于法理的意思,指随顺佛所说的教法而不违背。例如《无量寿经》卷下:“应当信顺如法修行。”《维摩诘经·方便品》:“夫说法者当如法说。”。

11、新诗词:就是打破传统的唐诗宋词平仄、格律、词谱等弊病与束缚,将其改良以适从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并以“即兴吟诵、音宣于情,言表心声、落笔见文”的基本思想,继承诗词文学的一些写作方法和优点,促使诗词这一文学艺术更具有时代特征和大众化、普及化的意义。见《百度百科新诗词词条》

相关链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