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用药、生活, 3 大烦忧,一篇文章全解决!

常常听到有糖友感叹:

好不容易退休了,想享享儿孙清福,没想到糖尿病却找上了门。

好不容易退休了,想享享儿孙清福,没想到糖尿病却找上了门。

您先别忧郁,要知道,得了糖尿病也可以照常享受天伦之乐。

今天,健康头条(微信号:baojiandaifu)请来了糖尿病「资深病友」老王,给大家说说怎样和糖尿病「和平共处」。

老王,何许人也?

老王,刚刚过完自己的七十大寿,是一位患糖尿病已经 10 年的退休老教授。

老王曾经是研究生导师兼「烟酒生」导师,病后已经戒烟、戒酒,彻底和烟酒说「拜拜」了。

自从老王查出糖尿病后,经过医生的不懈努力和自己的积极配合,老王基本将血糖控制在了目标水平,连他的主治医生都夸他血糖控制得好。

老王心系糖尿病病友,一有机会就向大家推广自己的控糖经验。他深知糖友们的忧虑,在这里,老王帮助大家把这些忧虑一一击破。

糖尿病治疗中的这些忧虑,你有过吗?

1. 锻炼之忧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治疗中锻炼不可少。

但许多糖友对锻炼的注意事项不太清楚,导致效果不好甚至惹出问题。

比如,有的糖友用爬楼梯来锻炼,以为自己爬完楼梯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效果一定不错。

但是,这样看似「有效」的运动方法可谓危机四伏:

  • 一是爬楼梯对腿部和膝盖的负重过大。

  • 二是过度运动可能造成低血糖反应,而楼梯很高,要是一个不注意摔倒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一是爬楼梯对腿部和膝盖的负重过大。

二是过度运动可能造成低血糖反应,而楼梯很高,要是一个不注意摔倒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那么,怎么锻炼才是合理的锻炼呢?

首先,并不是每一位糖友都适合运动,如果有下面这几种情况,就不太适合了:

严重的高血压而且血压控制得不好。

严重的心脏病。

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等。

简而言之,运动适合在医生的治疗和健康指导下,血糖控制平稳的糖友,更适合体重超重的糖友。

其次,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建议糖友们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健身操、太极拳等。

运动中的小技巧:

切忌空腹运动。

运动时间要相对固定,有利于配合药物治疗。

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 1 小时左右。

每次持续运动持续 30~60 分钟。

为安全起见,最好结伴运动或在家人的陪同下运动。

运动时不能立马停止,要逐步做些轻度的运动过度。

备好甜食、饼干等食物,避免低血糖反应。

2. 胰岛素之忧

有许多糖友觉得打胰岛素很麻烦,对胰岛素有恐惧心理。

但是我们要知道,胰岛素是我们对抗糖尿病的好帮手。

说得通俗些,如果治疗糖尿病是场战役,胰岛素那就是武器。

怎么用好胰岛素呢?这里有些小诀窍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使用前需要把笔芯里的胰岛素摇匀。由于胰岛素浓度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不同,万一浓度高的注射同样的量,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注射胰岛素后,不要立即拔针,针头应保留在皮下至少 6 秒钟。

针头无小事,要做到一针一换。

每次注射部位间隔至少 1 厘米,以防组织的重复损伤。

3. 生活之忧

有些糖友在患病后总有心理负担:

哎,我老了本来就干不了什么活来帮助子女了;现在可倒好,得上了糖尿病,反而要子女照顾我,增加了子女的负担。

哎,我老了本来就干不了什么活来帮助子女了;现在可倒好,得上了糖尿病,反而要子女照顾我,增加了子女的负担。

其实啊,天下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而子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到老年享受天伦之乐。

所以,疼爱在外打拼的子女的最好方式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

得了糖尿病不要紧,要紧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生活照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糖友福利

秋风起,秋意凉,健康头条送温暖。

60 岁以上的糖友,只要完成一个小调查,即有机会获得 30 元话费奖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来领话费吧!

活动说明:

条件不符筛出者、未全部完成调查者、明显胡乱作答者均不能获得奖励。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也可参与调查,获得话费奖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