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归来回望系列之四:辛苦挣来钱,轻松吃利息?

原标题:故乡归来回望系列之四:辛苦挣来钱,轻松吃利息?

文/小毛(投稿)(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言:

昨日有读者留言,称系列终于写到农村存在的传销问题了。更多的则是一声声叹息。无论城乡,劳动所得后,居民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追求可以说一直是合理主张。只是在这个道路上,时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各种情况。今日的文章来自另一位投稿者,大家不妨一看。

正文:

本文原标题为:国庆回乡见闻之农村金融乱象

刘老四被拘留了

国庆长假,回家看望父母。和父母聊起村里的家长里短,村子里当时最大的新闻就是我的那个四老爷(下文统一称呼他为“刘老四”)被派出所拘留了。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刘老四一直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就是信用社找的在村里威信比较好、有一定活动能力、可以办理银行存款业务的临时业务人员。

大家可能很惊讶,为什么存款不自己去银行,要找别人代存。其实找信贷员存款在农村很普遍,因为农村银行网点少,农村人又嫌麻烦不想去镇上存款,或是老头老太太不识字、存不了款,只能找信贷员。几乎各个村都会有这样的信贷员。

刘老四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了一个搞农业开发的项目,这个项目好像还和当地信用社有合作,他们想通过刘老四吸存款。存款利息其实也不高,大概只有年息4厘多,也就是一万块一年利息400元,很低(当然他们给刘老四多少佣金,打动他的就不知道了)

于是,刘老四在村里帮村民存款、或者村民定期存款到期要转存的时候,就自作主张改成了存到那个项目。一年多的时间里,刘老四从村里为这个组织吸了300多万的存款。

今年春天,上述项目发生了兑付困难,随后引发挤兑,负责机构一下子就垮了。村里的300多万存款全部都提不出来了。这个时候很多村民才明白,原来自己的钱不是存在信用社,而是一个集资项目。存款人都围在刘老四家里讨说法,逼得刘老四惶惶如丧家之犬。

把钱给刘老四的基本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很多都是七十多、八十多的老人,老人家一辈子省吃俭用有个三五千、一两万的存款,是活命钱,这下子被一锅端了,父亲说起来的时候充满了同情。

当然还有一些是贪图利息高而知情的——邻居大马有十四万,是这几年开大车挣的;村民老房兄弟三个在阿布扎比打工,一共五十多万;老张是村里的建筑工头,一共二十八万,是留给今年已20的儿子日后盖房结婚用的;大华是煤矿工人,脑袋不好使,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干活,一共17万,老婆把钱存下也是为了给儿子未来盖房子用的……

刘老四六十几岁的人了,手里也有二十多万的存钱,那些实在过不下去的,刘老四就垫付一点,可是这二十万对比那三百万,杯水车薪。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还抹不开情面,只是催,并没有过激行为,后来听说人都被抓了,那个项目募集的几千万都没有了,肯定是要不回来了,村民们就不再客气。年长的说话难听还好,比他小的晚辈张口就骂他,他家族里的女辈甚至公开撕扯他,搞得他极为狼狈。

大半年的时间,原来精神硬朗的刘老四一下子老了一大圈。这次被派出所拘留,父亲还说他自己也要去,在里面“清静”。

曾经的高利贷收割了无数人,如今幸存者却被非法集资再次收割。

农村兴起“吃利息”

活跃的农村借贷,大概从2010年左右开始在我老家一带兴起。老早前村民之间借贷都是无息的,慢慢的发展到“学外面”开始收利息,其实也很低,年息也就一分左右,而且都是有信用、有实力的人才可借到钱。从2010年开始,农村借贷一下子活络起来,利息也升到一分五左右,年息、月息基本都在这个数上。随后成燎原之势,拿钱出来借给别人的和借人家钱的突然之间全冒了出来。

很多原来在村里“不入流”的人开始借钱经商或者搞项目,而很多“朴实”的村民把自己多年积蓄拿出来借人收利息。利息一路高涨,涨到两分、三分、四分、甚至更高,放贷的人没有钱就借别人的钱来放贷,借钱的人则不计成本各种借钱。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初中都没读完,在村里瞎混,半年多的时间居然借了七百万,他的上线是一个老师,辞职开借贷公司,一年时间借了九千多万……

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2013年左右,借贷的链条崩盘,各种惨不忍睹。我的那个小学同学,被人绑在杨树上,用杨树条抽得他妈都不认识了。后来他跑路了,听说要债的到他家扣了他女儿,威胁要掐死孩子。他跑路这几年没回来过,不知是死是活。

他的老板后来崩盘,把自己的奔驰车抵押给债主,他又配了把钥匙偷开回来,数罪并罚,判了五年。镇上一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借了1.2个亿,在看守所上吊自杀。村里的大刚,从小就不干正事,借钱搞大车,一共三十几万,亏光了还不上账,跑到山西挖煤,过年都回不了家。

借钱人更惨,有个父子俩靠采石头辛苦存了十一万,借给大刚,最后俩光棍欲哭无泪。有个远房表姨,借给别人二十万,而这钱也是她借别人的,本想吃利息,结果下家跑路,老公和她离婚。还有一公安局的公务员,从系统内募集了四百多万,吃利息差,后被开除公职……

而我的父亲也没有幸免,邻居家向父亲借了12万,还有杂七杂八的共计20多万,我父亲也收不回来了。

但故事的土壤,总在寸草不生过后,春风吹又生。比如买什么保健衣,五六千块钱一套,穿上能够治腰疼、治腿疼、治肾病,一派包治百病;比如经久不衰的赌博,除了打麻将就是推牌九,几千上万块地输赢。赢的人一通挥霍,输的人来年一早就拎包走人,继续打工,期待来年能够赢钱。

又如识局昨日《想象不到的乡村传销》一文提到的模式一样。从去年开始,村里的小年轻开始流行组织人们到南宁“考察”。请人乘飞机、住大酒店、吃好喝好玩好,安排考察的项目基本都是“西电东送”、“填海造陆”之类高大上的。然后在勾起人无限遐思后,嗯,那就交钱投资项目坐等分红如何?

我不知道这些初中都没毕业的孩子能在千里之外干什么项目,但确实我们整个地方都在流行去南宁搞项目。

突然想起微信圈里一句很火的名言:这年头,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