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的对手或许不是ofo

导语

无论是备受关注的滴滴优步等出租车共享,五大共享自行车,还是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一直在重构城市出行生态。而现今出行产业中,正值风头的摩拜单车与ofo,也许不是对手。

注: 本文内容主要根据部分创业媒体公开报道整理,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滴滴与优步合并后的第三个月,黯然

有人说突然可怜滴滴,烧钱巨亏百亿,现在估值或缩减至三分之一,后续不知能有多大生存空间;也有人说是滴滴已忘却当年初心--曾以打破出租行业垄断的共享经济先锋,如今成为了有垄断嫌疑的伪巨头,自然难以立足。如今,总体趋严的新政令滴滴的未来多了一层疑云,加上司机利润、用户福利越来越小,有些人选择黯然离开。

鲁师傅是长沙宁乡人,去年年底,他辞去月薪40004S店售后工作,花8万块钱买了辆车,开始跑滴滴和优步。半年多的时间,他已经跑了近4000单。

今年上半年,鲁师傅每个月可以赚到10000元左右。而现在,他每个月除去油费,收入5000元左右,这和他之前做售后的工资相差无几。

鲁师傅是长沙宁乡人,去年年底,他辞去月薪40004S店售后工作,花8万块钱买了辆车,开始跑滴滴和优步。半年多的时间,他已经跑了近4000单。

今年上半年,鲁师傅每个月可以赚到10000元左右。而现在,他每个月除去油费,收入5000元左右,这和他之前做售后的工资相差无几。

网约车细则中“限制司机户籍、车牌、车型”对滴滴造成大幅影响,滴滴曾表示:“滴滴在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光是本市户籍这一要求,就刷掉了40多万司机。到底为什么受市场认可的滴滴、优步将要输了?也许曾经历支付宝与银行的敏感期的马云知道:“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政府的一纸文件!”(马云曾表示:如果国家需要支付宝,随时可以上交。)

ofo与摩拜单车,会有独大的一方吗?

▲已有20家投资方入局

此时,出行产业的风口出人意料地吹向了单车出行领域,仅仅18天,单车共享领域4起融资超16亿。大众难免好奇地发问:谁会是下一个滴滴?共享单车行业酝酿于2015年年初,起步较早的是ofo、摩拜、美骑,其次为优拜、小鸣单车,而其中正值风头的,当属数ofo和摩拜单车。

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你,很可能已经见过街头的这一抹橙色,就是摩拜单车。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是记者出身,也是汽车科技新媒体极客汽车创始人,而CEO王晓峰的身份是Uber前上海总经理,熟悉车辆出行的城市运营。自摩拜进入市场以来,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和先发优势。据公开报道,胡玮炜在江苏自建工厂,专门生产摩拜单车:全铝车身,防水防锈;实心胎无需充气,只会磨损,不会爆胎;智能U型锁可物理做工(踩脚踏板)充电……

▲在设计上,摩拜与ofo似是两个极端,一个够贵够酷,一个够简单够便宜。

而ofo则是三位北大毕业生,由单车骑游转型师生共享单车起家。 单车的设计,直接与公司成本挂钩。据测算,ofo的成本回收周期为五家共享自行车之中最短——2个月,比摩拜单车的“两三年时间”更吸引投资方。背靠滴滴的资源,大众期待ofo带来更多惊喜。

ofo投资人之一曾表示,ofo和摩拜的战争将在90天内结束!

上图这种情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的,当初“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高校争霸,“滴滴打车”和优步的杀价抢客,也是充满“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的气息。可是两家友军对立真的势在必行吗?公众的出行选择不仅只有自行车,还有汽车。道路是稀缺资源,自行车和汽车在路权上的博弈,谁最有底气?另一方面,在出行产业中,谁能得到外界更大支持?这其中存在太多问号,我们共同看滴滴下一步怎么应对新政,看三个月后是白热化竞争,或是一番和睦景象,也未可知。

新能源汽车或成为未来出行产业领军

承接上文,自行车在出行产业上还有强大的对手,汽车。其中,在近年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享受多重利好,政府补贴扶持也不含糊,现时的新能源补贴资金缺口已高达550亿。据称,顺利度过萌芽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逐渐从政策化推向市场化。或许有一天,市场将会普及租用新能源汽车。而除了改善出行,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车产值似乎比自行车高,会不会成为又一经济新动力?

除了上文的观点与疑问,另外,云珠君还有一些小九九,想问问你们:

1.你对滴滴有什么期待?会继续支持吗?

2.脑洞大开:你认为摩拜和ofo可能有什么走势?

3.你愿意尝试新能源汽车吗?

留言,和云珠君一起聊聊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