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界大丑闻,宇宙第一行陨落了!5300人被开除!

原标题:银行界大丑闻,宇宙第一行陨落了!5300人被开除!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金砖财行GoldenBrick或者搜索微信号jinzhuanch

小砖说

远在大洋彼岸的富国银行因开设虚假账户一案被罚款1.85亿美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hn Stumpf 落魄离开。银行还面临源源不断的来自前员工、客户和股东的诉讼。富国银行,就这么黯然离开了宇宙第一行的宝座。

10月12日,富国银行宣布,现年63岁的富国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hn Stumpf退休,此人事变动立即生效。

银行还表示,Stumpf将不会获得离职补偿金,并将没收此前给予他的4100万美元股票奖励。

富国银行的大丑闻是怎么回事儿?

富国银行的虚假账户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富国银行的一些雇员在未经客户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开设了200多万个借记卡和信用卡账户,甚至将部分客户资金转移到这些未经授权的新账户,造成客户原有账户因资金不足或透支而被迫缴纳更多费用。

事实上,富国银行这种非法销售行为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可是为什么富国银行的员工要开设这么多的虚假账户呢?据有关监管部门称,他们是受到销售目标和薪酬激励的驱动。

富国银行将工作人员薪酬与销售业绩挂钩,很多富国银行在职和离职员工都告诉监管部门,他们在扩大银行新账户方面感受过极大的压力。

丑闻出来以后,富国银行已经开除了5300名涉嫌开设虚假账户的员工,被罚款1.85亿美元。大规模的裁员,将这位银行界的巨人的脚踝撕开一道裂口,让你我得以一窥银行底层小职员的鸭梨山大。

罚款是小事,品牌声誉受损失大事。富国银行不仅股价累跌约9%,市值被摩根大通超越,失去了宇宙第一大行的宝座,而且面临源源不断的来自前员工、客户和股东的诉讼。

富国银行的虚假账户案体现了其内部监管的缺陷,暴露了银行高估了它们自诩的“交叉销售能力”。

富国银行到底什么来历?

谈起富国银行,很多人可能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这是啥子银行,起了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

其实,这家银行,在业内是相当相当牛逼的!它是一家百年老店了,创立于1852年,是曾经的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而且,它还是一家提供全能服务的银行,业务范围无所不包,包括啥社区银行、投资和保险、公司贷款、个人贷款、房地产贷款等等。

如果这个还不能让你有深刻印象,那就再告诉一个信息吧:富国银行是股神巴菲特的重仓股。巴菲特与富国银行的关系,就如同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名句:“诗与诗人孰能分矣”。巴菲特多次放言:如果我所有的钱只能买一只股票,那就买富国银行,我非常喜欢这些股票。

全球银行业岌岌可危

不仅是富国银行,现在,全球很多大银行都在危机之中苦苦挣扎。

最典型的,当属德意志银行。这也是一家极牛掰的银行百年老店,然而,现在已经遭遇了数以亿万计的亏损,深陷困境。

今年以来,德意志银行更是重病缠身,股价跌掉了40%,净利润一季度同比锐减逾了60%,二季度同比暴跌了98%,仅仅盈利了1800万欧元,已然挣扎在破产边缘。

9月30日,德意志银行股价更是暴跌逾8%,从金融危机前夕2007年的最高峰102欧元,跌到10欧元以下,这是德银股价史上首次跌至个位数。目前德意志银行宣布的裁员总额,已经达到了两万人,引起德国社会的震惊。

而在此前一天的9月29日,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表示,将裁减近1万个工作岗位,裁员规模高达五分之一。这说明,德国银行业的老大老二,都同时陷入危机了。

其实,不止德国,其实几乎整个欧洲的银行业都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只不过德国块头大,更引人注目而已。现在,欧洲银行股的相对市盈率已下滑至新千年以来最低,形容它一片风声鹤唳,应该是毫不为过。

意大利、苏格兰、瑞士的银行业股价一样大幅度暴跌。意大利银行业坏账率已经高达16%,苏格兰大银行随时可能倒闭。

远在东方的日本银行业,也在安倍经济学的超级量化宽松中挣扎,表现非常糟糕,多次破产重组,是典型的僵尸银行,毫无生机,在国际竞争中更是一败再败。

我们能从富国银行身上学到什么?

富国银行造假,欧洲银行崩溃,日本银行危机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高杠杆之下的过低利率乃至负利率,对银行利润的持续侵蚀。

富国银行员工造假,因为利率低,银行钱难赚,又要有利润,所以管理层级上会一层一层压下来业务指标,弄得基层压力很大,有很高的业务指标要求。有些员工就选择了不道德行为。

富国银行只是这类管理问题的缩影,德意志银行、苏格兰银行也有类似违规问题。不断地加杠杆,不断地降低利率,乃至将利率降至零甚至是负利率,必然使得银行业的净利差缩窄到难以盈利。进得少、出的多,在这种持续的盈利压力下,银行业危机就会越积越大。

反观我们中国银行业的营销模式,不仅仅是推崇富国银行的交叉营销模式,还有全员营销模式,即从最底层的现金柜员开始就有了压力极重的营销任务。

然而现实情况是,柜员的上班时间工作非常紧张,工作环境又差,工作一天下来,身体和精神都已经疲惫不堪。另外上班时间首先要顾业务操作,根本不便于长时间的营销,于是,想要完成任务就要占用休息的时间。长此以往,员工们个个都“哀莫大于心死”,一颗死了的心,怎么可能有活的笑容来服务客户,营销客户?

从银行下达的业务指标的种类来说,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基金、保险、理财产品、贵金属产品、信用卡等等,让每个员工在遇到客户的时候都恨不得把银行所有的产品都介绍一遍。

如果遇到前一个客户来开卡,后一个客户恐怕就要等上很久的时间,因为办了卡之后,柜员还会进行各种营销,帮他办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下载银行的各种APP、开立理财账户、贵金属账户、三方存管账户…反正一百样都要做一遍。

而新客户往往也不懂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办就办吧,结果等到要销卡的时候才发现卡里面居然开了那么多听都没听说过的账户。长期以往,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对银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办理业务的时间过长,不仅让客户感到银行的效率低下,同时也让员工感到疲惫不堪。

说实话,你给客户配了那么多的产品和账户,他们真的都使用得到吗?

那些年纪偏大的中年人,他们根本不会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为什么一定要给他们办呢?

那些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积蓄还不到能够承受炒纸黄金、纸白银,炒股票的巨大亏损风险的程度,为什么一定要给他们开立贵金属账户和三方存管账户呢?

还有那些极度厌恶风险,只喜欢在银行存定期的客户,为什么一定要给他们推荐那些有亏损风险的基金和理财产品,利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保险产品呢?

为了营销而营销,而不是为了客户的利益和需求而营销,银行业或许已经走偏了路。

一家银行,最重要的还是“诚信”与“服务”,有了这两点,客户才会对银行产生“信任”。而一旦客户丧失了对银行的信任,想要再重建必然代价不菲。

银行不妨重新审视下自己所设置的营销指标,如果过高,反而是违反了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导致员工无法完成任务,失去了信心,同时也让客户失去了耐心和信任,落得个得不偿失、人走茶凉的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