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城大同:一条条古街巷惊艳世人

原标题:解读古城大同:一条条古街巷惊艳世人

在时空距离日益压缩的今天,千城一面,已让游客倍感乏味。一座城市只有个性愈彰,其魅力才能愈显,更美丽诱人。 在山西北面有这样一座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文自成一块奇秀轻灵的生态福地,这就是引人入胜的——大同。

在时空距离日益压缩的今天,千城一面,已让游客倍感乏味。一座城市只有个性愈彰,其魅力才能愈显,更美丽诱人。 在山西北面有这样一座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文自成一块奇秀轻灵的生态福地,这就是引人入胜的——大同。

今年国庆小长假,大同市接待游客近424万人次。随着大同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慕名到大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年前,笔者来过大同,今年笔者在再次来到这里,可以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真美、很美、特别美。”一位来自东北的游客这样和记者说道。

是的,大同真美,这里有蓝天白云、名胜古迹、人文历史,还有那些一直为了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而努力着的大同人。

系列报道第一篇:一条条古街巷惊艳世人

有人说,如果文字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官史,那么,街巷就承载了这个城市的民间史,二者合一,才是这座城市的完整史册。大同古城交通脉络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构成,它们经纬交错,错落有致,小巷连着大巷,小街连着大街,街角连着街。街、巷、角四通八达,东西南北井字形排列,规整有序,相互连通。

历史是一把刻刀,人是手握刻刀的任性小姑娘,大同的街巷好比一块大理石,默然无声、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装扮起来、雕刻一番,大理石便慢慢有了头脸、身体,成了一个性子爽烈、模样敦厚,有着很多故事的男人。

在一个城市生活得久了,就会对它有感情。它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街巷,就像是在你心里生出的经络、血脉。就像看着母亲日渐苍老的面容,她的每一条皱纹、每一根白发,都如此清晰地刻在你的脑海。对山西省民俗学家、塞北地域史学家、大同城区史志学会会长赵佃玺而言,古城便是一个如此熟悉的所在。

赵佃玺在其著作《梦回大同府》中写道:“大同旧城的街巷和部分重要的官府位置,千百年来变化不大,大小十字街的城市规划,唐时以里坊为主,后仍存旧制。明初,大同城的街巷进一步改造,遂形成了现在的格局。”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大同城后,城内布局以四牌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就像一个大“十”字一样,将全城划分为四大片,每一大片又由“十字街”划分为更小的方块,即为里坊。对于这个特征的具体描述,几乎每个大同人都能信手拈来:“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

其实,到1993年统计时,七十二条绵绵巷已增至四百一十七条,或拆或建,数量一直在变化。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大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古街巷里走一走,转动镜头,调整焦距,用30年时光、数万张胶片、不可计数的数码照片默默记录大同古城保护修复的变迁。“在城区的东南隅,鼓楼东街、柴市角、蔡家角、帝君庙、李怀角……沿着鼓楼东街一直往东,左右两边的小巷子,以 飞 字辐射开去,都是自清代就遗存下来的古街巷。”明朝时,四大街东有和阳街,南是永泰街,西有清远街,北为武定街。街道的名称寄托着古人朴实而殷切的感情色彩———和阳街,以喻每日之晨,迎接和煦的太阳;永泰街,希冀城廓永葆安泰;清远街,如大同的秋日,天际清明高远;大同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自古兵家必争,因此以武安定,是为武定街。

四条大街分别直抵四座城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每条街中段各建一楼,即太平楼、鼓楼、钟楼、魁星楼。而城的中心,则矗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人称四牌楼。

这些名称从明代一直沿用到解放前。解放后,四牌楼被拆,四条街道的名称也渐渐被人们遗忘,转而用东南西北街的俗称来代替。曾有地方史学者感慨,四条街道原有的名称既蕴含着古城大同的历史文化特质,又承载着世世代代大同人民的美好愿望。让人欣喜的是,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启动后,随着大同古城区在明洪武年间的原址上修复、修建,许多古称也随之恢复。

于古城而言,街名中蕴含的奥秘,怕是外地人最难洞悉的。

你知道石头巷吗,传说那是明朝大将徐达储备石条、石块的地方;兰池街是晋北镇守使张汉杰将此处改建成花园,广种芝兰花草,故此取名;明朝大同富豪王龙拥有娇妻美妾多人,民间称之为十二锦屏。王龙豪府日日欢宴,夜夜笙歌,十二锦屏个个浓妆艳抹,排列楼上,以示荣华富贵。民间誉为花磊街,后来改称欢乐街……这些街巷以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命名,是大同古城独有的地名,包含着丰富的地域色彩和历史韵味。

不过,古城大多街名,更如大同人的性格,耿直、豪爽,是过去人们生活、劳作以及居住空间的写照。赵佃玺对此有过一番精彩总结:四眼井、兰池街,是以地形与景物命名的;姚家角、胡家巷,是以居住地的人名和家族名命名的;皇城街、雁塔街,是以标志性的建筑物命名的;佛殿庙街、娘娘庙街,以庙宇命名;还有以传说和故事命名的,如鹌鹑巷、八乌图井巷等;财神庙、赐福庵、帝君庙、三元宫、武庙街、塔寺街、观音街、正殿街,反映出大同历史上曾经繁荣兴盛的宗教文化;再有,帅府街、司令部街、都司街等,与曾经的政府职能部门有关……

赵佃玺对大同街巷地名很感兴趣,他认为,研究街名,不但可以考察过去历史的沿革及风俗,而且可以为现代生活服务,为旅游提供线索。大同街巷在元代时曾称为“胡同”(发音为“胡洞儿”,来自蒙古语“浩特”),意为人们居住的地方。到了明代,胡同逐步改成街巷,只有个别街巷名称存留。“大同城内九楼巷口西、院巷东,过去的 琵琶老店 旁,有一条帽铺胡同,是大同唯一叫 胡同 而不叫 街巷 的巷子。”赵佃玺告诉记者,乾隆年间,由北京盛锡福帽铺迁来工人,开了前店后厂的帽铺,生意十分兴隆,据说瓜壳儿帽卖得尤为火爆,远销晋中绥远一带。帽铺旁有一小巷,北京人把巷称为胡同,这条小巷便有了帽巷胡同的名儿。“后来,帽铺主人扩大规模,把帽铺移去了大北街,厂子也转去南关一带。帽铺一走,帽铺胡同这个名字似乎也失去了生命力,慢慢少有人叫了。不过,许多大同的老年人还知道它,记得它。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破败的小院,斑驳的墙壁,横七竖八的违建,让许多旧街小巷不堪重负。从2008年开始,大同大力实施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古城逐渐恢复了她昔日的美好容颜。城垣、古庙重新整修充实,规模宏大,东南隅围绕文庙、帝君庙、关帝庙的几条街巷修缮改建后再现旧时风貌,青砖灰瓦、广亮垂花,歇山卷棚、砖雕彩绘,一座座门楼,一重重院落,一条条古巷,惊艳世人……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晓娟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