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炸裂 为什么印度电影的中文片名总是那么傻缺?

原标题:笑炸裂 为什么印度电影的中文片名总是那么傻缺?

中国影迷们熟悉的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的新片《Dangal》即将上映,而且已经确定会引进中国,这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但看到中文译名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片名居然被译成了《爸爸去摔跤》及《摔跤吧!爸爸》......

整个译名让人感到,像是有熊孩子要出没的节奏!这是在逗我玩吗?

《Dangal》讲述了摔跤好手马哈维亚,训练自己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的故事,是一部轻松的喜剧作品,不但励志,更深刻反映了印度社会的性别歧视问题。可以说,延续了阿米尔·汗一贯的风格——在娱乐中探讨社会现象。

这样一部有着优秀品质潜能的作品,却配了这么个傻缺译名,我也是醉了!

事实上,印度电影片名胡乱翻译的现象,由来已久。

其乱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奇葩痴迷症,另一种叫宝莱坞强迫症。

奇葩痴迷症,指的是不管影片内容多么有意义,多么有内涵,多么有价值,就一定要翻译成一个奇葩的片名。

《脑残粉》

最新的例子就是近期在中国上映的《Fan》,居然被翻译成了《脑残粉》。

这部由宝莱坞之王沙鲁克·汗主演的作品,堪称良心之作,他一人分饰两角,讲述了一个疯狂粉丝由于过度追星,造成的可怕后果,可说是印度版杨丽娟事件,具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

傻子都知道脑残粉和疯狂粉丝是两码事吧?脑残粉是指无原则吹捧、维护自己偶像的粉丝,而疯狂粉丝指的是那些分不清追星和真实生活界限的粉丝。

《脑残粉》中的疯狂粉丝闯入明星家中打砸

如此译名,造成了严重的主题偏离,最关键,这个译名看着好奇葩啊!

我曾推荐身边的朋友去观看这部作品,朋友幽幽的回了句:“谁想看一个关于脑残的故事啊?”我无言以对。

最后,这部优秀的作品在中国只收获了可怜的100多万票房,100多万在上海连房子都买不到,票房如此惨淡,奇葩的译名绝对是原因之一。

《我的个神啊》

再看去年在中国创下印度电影票房纪录的阿米尔·汗神作《P.K.》。

影片通过一个叫PK的外星人,以一种有趣而新颖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宗教文明的种种愚昧,令人深有启发。

在中国上映前,印度影迷们公认的译名是《外星醉汉PK地球神》,这名字不但有趣且形象概括了整个故事,结果待到上映,被改成了《我的个神啊》......一股浓郁的城乡结合部气息,扑面而来。

我好几次向人推荐这部作品时,对方都会反复和我确认片名,因为实在太奇葩了。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还是去年,一部名叫《Bajrangi Bhaijaan》的优秀印度电影,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影片讲述了一个印度教徒大叔护送一个巴基斯坦小女孩回家的故事,期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突破阶级、宗教、国度以及历史仇恨的大爱精神,可谓相当感人。

结果中国的某份报纸,将它译作了《猴神老哥》......老哥......还尼玛跟猴子有关,感觉赵本山带着他的班底,要来唱二人转了。

奇葩啊!

然后,过了一阵子,它又被译作了《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如果说“小萝莉”是为了满足东亚宅男无可救药的萝莉控嗜好,这个对“猴神”的执着,到底几个意思?

信仰猴神的大叔就叫猴神大叔,那么信仰基督的姑娘是不是就叫基督小姐啊?这完全没有逻辑啊!何况大部分中国人对印度教知之甚少,“猴神”二字,除了产生一种奇葩的困惑感,没有任何益处!

除了奇葩痴迷症,就是宝莱坞强迫症!也就是,不管啥内容,只要是印度电影,就非要在译名里加“宝莱坞”三个字。

比如《Devdas》,影片讲述了一对情侣,因门第之间,最终未能结合的悲剧。片中精致、华丽的服饰场景、优美、动人的歌舞音乐,配合男女主角的超高颜值,堪称一场视觉盛宴,也是所有印度影迷心中的经典。

《宝莱坞生死恋》

整个故事,除了是宝莱坞出品以外,与宝莱坞没半毛关系,却硬是翻译成了《宝莱坞生死恋》,按这个逻辑,是不是好莱坞出品的电影,也全部要加上“好莱坞”三个字?《好莱坞奇异博士》、《好莱坞老无所依》、《好莱坞但丁密码》......

这实在太荒谬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

最著名的还是阿米尔·汗的《ThreeIdiots》,它被译作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不但有“宝莱坞”,还“大闹”,让人不禁联想到三个傻缺跑去宝莱坞制造了一系列笑料......完全就是一个三流低俗喜剧的片名。

事实上,影片通过了三个大学生求学的故事,批判了僵化的教育体系和陈旧的教育理念,整部影片中充满了富有睿智的笑料,是一部上乘之作。

我不止一次遇到有影迷透露,他迟迟不愿看这部经典作品,就是因为这个烂俗的片名。

如果说,以上两部片子好歹是宝莱坞出品,译名多少还有些逻辑的话,下一部就匪夷所思了!那就是印度神作《Endhiran》,它被译成了《宝莱坞机器人之恋》,而其实这部电影根本都不是宝莱坞出品的!

宝莱坞只是基地在孟买的印地语电影工业,并不代表整个印度产业,而这部作品是泰米尔语的考莱坞出品的......这种张冠李戴的译法,反映出一种随意和无知。

这部神作,讲述了一个智能机器人为了抢夺爱人,大战警察的故事,片中他既像火影忍者里的鸣人一样,能产生多个分身,又能像变形金刚一样随意变形,展现了印度人超凡的想象力,我觉得,还不如干脆翻译成《为爱开挂的机器人》算了。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充满想象的场面

回到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印度电影的中文片名总是那么傻缺?

不难发现,在这些胡乱翻译的印度片名背后,是一种无知的态度和有色的眼光,透露出中国人对印度电影的深深蔑视。

其实,印度电影产量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它们不但在本土打败了好莱坞,其丰厚的海外收入也远超国产电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