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竟把出生婴儿推回产道!看到这我就笑了

原标题:护士竟把出生婴儿推回产道!看到这我就笑了

作者| 淼哥故事会

来源| 微信号:liumiao0845

午饭后,办公室没人,娟妹一阵风似的跑过来坐下:“淼哥、淼哥,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了一则新闻,真是匪夷所思。

报道称:美国一名叫凯洛琳的产妇,在准备生产时,负责她分娩的医生却不见踪影,而手术室的护士竟做了个荒诞无比的决定:把已经露头的胎儿强行推回凯洛琳的身体里。

这一荒唐的举措致使凯洛琳下体神经受损,时常会感到疼痛。凯洛琳夫妇把美国的这家医院告上法庭,法院判定她胜诉,获赔1600万美元,约1.1亿人民币。

淼哥,且不说这个巨额赔款,我怎么觉得这事儿是谣言呢?”

淼哥正在看书,头也不抬:“你觉得是谣言,那是因为你是妇产科医务人员,这种新闻放到网上,不知道要吸引多少人的眼球呢。

娟妹歪着脑袋问:“淼哥,这么说,你觉得这事儿是假的喏?”

淼哥放下书,揉揉肩膀:“生孩子的时候,宫颈受到胎儿头部的挤压刺激,通过交感时神经传至下丘脑,作用于神经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从而进一步将胎儿往外挤。

宫缩如浪潮般汹涌,头都露出来了,这时候已经是第一产程末期,宫缩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或者更长,间歇期仅1-2分钟。

子宫的收缩力多强呀,能够把那么大的宝宝从那么小的洞洞里硬挤出来,这是哪个护士想推就推的回去的吗?

网上说,生一个宝宝遭受的痛,等于断了二十根肋骨,想用暴力抵抗宫缩,把宝宝推回身体,那得超过这个痛。

人总共才二十四根肋骨,全断了还不够呢。”

娟妹噗呲一笑:“淼哥,这么说,把宝宝推回子宫去是不可能的喏?”

淼哥笑了笑:“临床上有些情况,医务人员会想办法把宝宝从孕妇的洞洞里推回去,无一例外是种正常医疗行为,可不是因为‘医生不在’。

都是为了保护大人和小孩的安全,常见的有这些:

一、孕妇临产以后来医院,医务人员一查,完蛋了!宝宝的脚或者手在洞洞里。脚在下面,叫不完全臀先露;手在下面,叫符合先露。

这种情况很危险,你想想,脑袋有多大,脚或者手有多小。那胳膊腿出来了,头或者屁股还没出来,这卡在那里多危险?

宫缩一阵一阵的越来越强,宝宝还出不来,脚或者胳膊硬生生的怼在洞洞里。

这个时候,医务人员就只能上推肢体,如果宫口已经开全,头或者屁股已经顶下了,还有一线生机从洞洞里生,否则,就要尽快做剖宫产。

二、孕妇临产以后,医务人员一查,完蛋了!脐带脱出来了。

这种情况很危险,你想想,宝宝那么大,洞洞那么紧,挤得可是严实合缝,万一这脐带掉下来了,一下子就会被压瘪。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全靠这脐带活着,脐带被压瘪,就像你的脖子被人掐住。

脖子被掐住,就想办法挤个缝出来呼吸。脐带脱垂,为了避免被压瘪,同样需要这样。

医务人员会迅速地上推一下胎头,用手在宫颈和胎头之间隔出个空间,让脐带在这个空间里不被受压。

这个时候,迅速判断,能把脐带送回去,就继续从洞洞里生,否则,就要尽快做剖宫产。

三、孕妇临产以后,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做剖宫产,术前一查,完蛋了!胎头已经很低了。

这种情况很危险,你想想,宫口开大后,子宫下段很薄,剖宫产的时候需要把宝宝捞出来。

如果胎头太低,手术医生的手伸的太下,很有可能导致子宫下段裂伤,形成大血肿。

有需要的时候,助手会消好毒,从洞洞里把宝宝向上推一点儿,方便手术医生安全、顺利的把宝宝从子宫的切口掏出来。

四、孕妇肚子也不疼,就觉得腹部坠坠的很奇怪,来医院一查,完蛋了!宝宝已经掉到洞洞里了。

这种情况叫宫颈机能不全。想想我们喝的瓶装饮料,瓶口都会收紧加固,专门有个瓶盖,这样,不管怎么晃,水都不会流出来。

有的孕妇,某些原因导致这个瓶盖没了,宫口松松的,孕囊裹着宝宝直接从子宫里滑脱出来了。

这种情况多见于十几二十周,医务人员从洞洞的孕囊里还能摸到宝宝在里面活动,我的天哪,这可是一条小生命。

医务人员会综合评估情况,如果有机会,我们会从洞洞里把宝宝再推回子宫,再用线把子宫口缝上。

这种手术,比气球上切肉还困难,除了医生的水平高超、德艺双馨,更多的是靠命运。

当然,现在有些新的医疗进展,比如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人工子宫技术,以后进一步发展了,对于这种小孕周的宝宝处理起来方法也会更多一些。”

早产的小羊,在人造子宫中生活了4周之久

娟妹听的心旷神怡:“淼哥,产科真是太神奇啦,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情况。”

淼哥45度望着天花板:“你觉得惊心动魄,我觉得刀口舔血。再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遇到这些情况也会吓出一身冷汗。

人生人、吓死人,生孩子就是妈妈们从鬼门关走一遭;医务人员,就是陪伴在她们身边的忠实战友。

不论成功与否,我们生死相依,相互理解才是携手同行的良好基础。

妈妈必不可少的育儿帮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