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电影。由特伟、阎善春、马克宣任导演,王树忱任编剧。
这部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的作品,堪称中国80年代动画片之最。
2006年法国昂西动画节评选了世界上100部最伟大的动画短片。中国只有《山水情》这一部动画入选。
如今水墨动画不再,只存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记忆里,成为一代绝唱。
在现代人眼中看来,水墨动画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成了传说般的存在。
这样一部如同传说般存在的作品,到底是缘起何处,又是何故成为了一代绝唱?当我们在怀念《山水情》的时候,到底是在怀念什么呢?
本花有幸得到了《山水情》各位主创老师的采访资料,接下来就让本花带大家一起追忆这一段已成传说的“水墨年华”。
“
怀念的,是不想“做苏联”的骨气
水墨动画的制作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不传之秘。据闻,它其实起源于一部五十年代的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并非因为二者之间有什么技术上的关联;而是该作品,在威尼斯电影节获了奖,获奖自然是令人欣喜的好事,但是讽刺的是,这部作品却被评委们误以为是苏联作品。
这对于当时担任美影厂厂长的特伟而言,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中国动画系要如何摆脱苏联模式,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就是从这一次打击之后开始。
于是才有了京剧风格的剪纸片,水墨画般的水墨片等作品,真正意义上开拓出一条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片之路。
特伟
顺时间线往前推,美影厂的上一部水墨动画片《鹿鈴》创作于1982年。再往前,就已经是1963年的《牧笛》和1961年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一部《小蝌蚪找妈妈》。
而《山水情》的诞生,据摄影主创段孝萱回忆,当时正值1988年,上海即将举行国际动画电影节。为了这个电影节,美影厂一定要拿出一部片子来。而且这个片子,必须是要能够代表我们中国特色的,也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时就选定了水墨动画。
段孝萱老师在接受采访
“
怀念的,是无需言语的水墨风韵
而《山水情》的剧本,来自于王树忱。在创作之初,这个剧本其实并非专为水墨动画专设,只是在筛选之后才发现,这个本子很符合水墨动画的立意,于是很快就把这个剧本定下来作为参加国际动画电影节的素材。
有了剧本之后,接下来就是分镜头的创作。其中主要负责的是导演马克宣以及阎善春。
马克宣老师,已经在2015年离世。
为了分镜创作,剧组人员专门前往杭州千岛湖采风。在深入生活的时候,他们白天出去看景,收集材料,晚上打草稿,画草稿。
分镜头剧创作需要每一个主创人员参与进来,分镜头出来以后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就是所有主创人员都要参加讨论。
山水情剧组工作照
“这个镜头,人的表情怎么样,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导演提出要求。然后你负责设计的人说明要怎么怎么画,导演认为你可以了,你才能去画。”段孝萱回忆说。
现在有电脑这样的便捷的科技,可以瞬间预览效果。但是从前那些老前辈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他们需要把每个分镜稿拍下来,来到荧幕上面放,“这个动作好,通过吧。”通过了以后,才能正式进入画的阶段。
除了画面的创作之外,水墨动画更为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掌控着整个故事灵魂的便是音乐,而《山水情》一作尤甚。全片并无一句台词,但是恰到好处的配乐却把琴师与渔童二人的紧密情谊渲染得精妙传神,二人的一举手一蹙额都充满灵气;音乐和水墨山水的艺术气韵配合得天衣无缝。
《山水情》配乐乐谱原稿
负责《山水情》配乐的作曲家金复载老师表示,如果把电影看成一个映画艺术的话,那么在动画片这个片种里面,映画关系特别紧密。
“原因就是它的画面,画面本身是个艺术,《山水情》它的水墨、中国文人的气质非常浓厚,在这个时候,音乐配上去以后,音乐本身也是一个艺术,我们需要把要把这个两个艺术配合得非常紧密。”
金复载老师接受采访中
“《山水情》的故事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琴师和渔童的感情,一个琴师在路途上受了风寒,生病了,被渔童解救到自己的家里,让他把病养好。在养病的过程中,琴师就把古琴的琴艺教给渔童。病好了,他走了,渔童开始弹琴。”
“但就是用了水墨画,因为用了这个音乐,一致配合,使得影片显露出一股文人的气息。”
在音乐的内容上,除了古琴的悠扬琴声贯穿始终,其间根据画面所需要的声音还融入一些淡淡的叶笛声、水声、风声、动物鸣叫声,营造了一种中国式的水墨韵味。在声音的内容上就显得十分多样而且饱满。
“
怀念的,是近乎痴狂的匠人之魂
孙总青老师接受采访中
除此之外,在原画的创作工作中,负责原画孙总青老师表示,为了能够让自身投入到这种琴声悠扬、水墨空灵的状态当中,每一个负责作画的创作者还要亲自向负责古琴弹奏的龚一老师学习古琴指法,为的就是将那种划、跳、拨、勾的古琴精髓融汇到原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孙总青甚至为了领会其中一个下跪动作的真实感受,在导演特伟面前咚咚咚地下跪了三四次。
到了实际的让静态画面动起来的层面,那更是难以想象的繁琐。
水墨是根据墨迹浓淡来表现的,而不是线条。但是渲到纸上的浓淡程度完全不可控,因此无法直接通过单张绘画连贯形成动画。
在电脑还不普及的年代,他们是通过叠加赛璐珞片实现这一刁钻的技术——每一张赛璐珞片,事先涂好同样浓淡的墨色,要加浓,通过叠加n张赛璐珞片来实现。
学过绘画的人应该理解,画作的阴影是逐层叠加的,而不是一次性达到某一个确定的深度的。而这数层的赛璐珞片,每层也是每帧一张,连贯成动画,重复一次普通动画片的全部拍摄流程。最后再把每层的动画叠加起来,形成最终有浓淡层次的成片效果。
如此计算起来,一部水墨动画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普通动画片的四至五倍左右。
这就是那一代艺术匠人们难以想象的耐心与对艺术追求的热情;但同时也是水墨动画为何难以为继的一个原因。
“
怀念的,是一去不返的举国体制
《山水情》同时代的80年代,那是很多人对国产动画片记忆最丰富的时代。66年以前的《大闹天宫》《渔童》《骄傲的将军》,而第二波整个八十年代,特伟重新担任美影厂厂长的新动画,诸如《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雪孩子》。
此外,80年代中后期国外动画片大量引进,男孩子有《灌篮高手》女孩子有《美少女战士》。现在看来,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仍然是那一代孩童们幸福得奢侈的黄金时期。
再回到1988年这个即将下跌的年代拐点,南方廉价承包海外动画原画的工厂已经大量盖起,人事动荡的时刻,老厂长特伟和他的中老年伙伴,最后一次用这种复杂到日本人都望而却步的工艺,制作这套出逸尘外的水墨片。
山水情剧组工作照
两年以后,9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国家电影局停止对美影厂的资助,一切自负盈亏。
市场冲击,体制改革,原本按照既定模式前行的美影厂,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冲击。而《山水情》就宛如中国水墨动画乐章的一个休止符,琴音袅袅,忽成绝响。
山水情主创寄语,JC动漫馆存念
对于举国体制,有过不少声音。既有成就“乒乓王国”的惊人成就,也有着“吃大锅饭”的各种难堪。
然而,恰恰因为有着这部“绝唱”,使得心中对那个年代的怀念,多了一抹色彩,多了几丝琴音。
如今我们怀念的《山水情》,其实已成了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一个无可替代的标志。
真心怀念的,是中国动画一去不返的“水墨年华”。
馆花心事
♥
“此情犹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漫艺术家
看 多 是 会 上 瘾 的
投稿邮箱:gdca3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