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中出彩,在浮华中回归

  

  《明月几时有》,是一部值得三刷的电影。

  这并不是一部沉重的电影,许鞍华用她独特的方式,讲述了那一段时期最朴实的抗战事实。故事发生在香港,是一群小人物的抗战经历,是活在那个大时代下,香江的缩写。

  第一遍电影看过,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在我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在我正回味电影的时候,我确总觉得不过瘾,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三刷过后,我终于找到了那缺失的一点:原来我多了点失落,少了点懂得。

  人们很容易拿方姑和方伯母进行比较,甚至有人说:叶德娴的演技秒杀周迅,甚至连春夏的最后一幕都演技大爆发。

  

  方伯母是一个很容易出彩的角色,前有物资匮乏时的节约,又有为了让房客续住拿出不舍得吃的点心去假装寒暄,计较与算计,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常态。

  这样的小市民,你怎能要求她懂得大是大非?

  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方伯母这样的小市民都懂得什么是舍与得,都明白不要拖累战友。

  是时代赋予他们爱国的精神,是本能教会他们大爱与牺牲。

  再加上叶德娴的演技,大放光彩是必然。

  而周迅却不一样,在这个视角平淡,行文也同样平淡的电影中,饰演一个本不易出彩的角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方姑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的抗战工作,是隐藏在背后的,是绝对不能暴露的。她也曾冒险亲自送过情报,她也曾是黑暗中的夜行者,她也曾累到让母亲心疼。可方姑还是逐渐成为了江东游击队的核心人物,在和母亲告别后,踏上了无法回家的路。

  

  那天夜里的雨很大,母亲追出去,送了一把伞和一枚金戒指给她。在国家大义面前,方姑和母亲选择的,是舍。这时的方姑也不再适合时刻奋斗在一线传递情报,这时的她所承受的也是别人看不到的危险。

  

  有人说,方姑的角色不像是第一女主角,光芒被其他角色掩盖住了。我本以为这是许鞍华导演的失误,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本就是香港抗日战争中最真实的画面,是每个人最真实的写照。谁都不是主角,却都不卑不亢;每个画面都平淡朴实,却个个鲜活震撼。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每个人都是主演,每个角色都注定大放光彩。

  

  方姑这个角色,没有主角光环的庇佑,没有毫无理智的奋斗。在放弃营救母亲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跟着电影里的方兰一起偷偷哭泣,我不敢大声嚎啕,就像方姑一样,就算痛苦,也只能默默地流泪,就算伤痛,也只能默默地疗伤。这是方姑的智慧,是她的舍。

  

  这样的方兰,没有周迅以往塑造出的灵性,却有一种朴实自然的美;没有以往抗日神剧中力挽狂澜的本事,却懂得舍与得之间的大爱。

  选择一个不易出彩的角色,回归纯粹,去演绎最真实的历史。这也许就是周迅性格中所被藏匿的东西,在那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地后面,毫无保留地绽放。

  

  忆昔香江侠客行,文人方得离危城;

  生死富贵何足道,家国荣辱事非轻。

  今夕明月当空照,团圆之余念旧情;

  若非前人怀天下,怎有今朝乐太平?

  

  影片从梁家辉的追忆中开始,又在他化身的士司机踏入红尘中结束。正是无数像方姑这样的小人物的奋斗与挣扎,才有了香港今日的繁荣,才有了我们国家今天的命运。镜头从方姑的年代变换到今天,腾空而起的,是一轮历史沧桑寥廓,是安邦定国的匹夫之责。

  有人问,方姑和刘黑仔的结局是什么?我想,在梁家辉的两行老泪下,许鞍华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我想,这应该就是方姑和刘黑仔最后的结局了。

  

  现在的周迅,不再选择浮华的角色,而是把每一个角色演透彻。这样年纪的女人,最懂得的就是舍与得。舍去浮华,能经得起岁月洗礼的,才是更应该留下的“得”。

  周迅曾说:“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这是她理解的岁月之美,或许,这也是她为什么格外钟爱日月星辰的原因吧。

  周迅热爱日月星辰,自然也爱月相腕表。在众多月相腕表中,她一眼看中的,是IWC万国表的达文西月相自动腕表,一轮优雅的明月当空,是方姑的时光,也是周迅自己的时光。

  

IWC万国表达文西月相自动腕表36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周迅饰演的方姑一样,既能身着华服金蝉脱壳,又能勇站沙场;既能统帅一方,又能温柔洒脱。愿你有一天和方姑一样,体会在平淡中出彩,回归纯粹的美好。

  

  IWC万国表达文西月相自动腕表36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