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其名称取自《诗经·齐风》之《著》篇,意为“以美玉点缀”。展览好似一幕幕宏大的史诗剧目,CHAUMET风格的“珠宝艺术”,贯穿于展出的300余件杰作中,包括珠宝、绘画以及各式艺术品。围绕CHAUMET历代臻品而构建,承载历史的珠宝、绘画和典藏可谓独一无二,追溯了品牌自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历史轨迹,展示世代传承的精湛工艺。
此次展览亦得到了欧洲各大顶级博物馆凝心聚力的支持,外借享有盛誉的典藏。与此同时,展览还展出了一系列故宫博物院持有的藏品,故此,参观者在观赏蕴藏中法卓越文化珠宝艺术的同时,还能感受两种文化的对话交流,惊艳于其中的共通灵感与相互影响。同时,展品体现出的精湛技艺与工匠精神,对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与制作工艺也具有启迪意义。
“眩彩花园”冠冕
白金、玫瑰金,长方形、方形及明亮式切割钻石、绿碧玺与石榴石;
斯科特•阿姆斯特朗(Scott Armstrong)为CHAUMET特制, 2017年
尚美巴黎CHAUMET藏品
蓝宝石可转换胸针
普洛斯帕•莫雷尔(Prosper Morel),约1870年
金、银、蓝宝石、红宝石以及钻石
尚美巴黎CHAUMET藏品
CHAUMET钟爱的自然主义主题与东方情调的浪漫在这个大号的胸针上相互融合。孔雀羽在印度象征权力和繁荣,第二帝国时期极为风靡。蓝宝石及其周边钻石使用可颤动式镶嵌,胸针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一造型可拆下,转换成一个小胸针。
展览共展出300余件艺术杰作,大量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尚美巴黎CHAUMET珍宝、绘画以及各式艺术品将贯穿其中,展现了拿破仑一世、约瑟芬皇后,以及当时许多欧洲君主的历史人物故事。
拿破仑一世“加冕之剑”
马利艾虔•尼铎(Marie-Etienne Nitot)、军械师尼古拉-诺埃•布台
(Nicolas-Noël Boutet)以及金匠让-巴提斯特-克劳德•奥迪奥特
(Jean-Baptiste-Claude Odiot), 1802年
金、鸡血石、宝石、玳瑁、钢
枫丹白露博物馆藏品
这把剑是尼铎应拿破仑之令而作,此次是它首次离开法国参加展览。拿破仑要求使用璀璨炫目的法国皇冠珠宝,尤其是美轮美奂的“摄政王”钻石,这颗重140克拉的传奇美钻目前保存在卢浮宫。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正是佩戴着这把剑在巴黎圣母院举办了加冕大典。
珠宝师马利艾虔• 尼铎( Marie-Etienne Nitot ),
金器大师阿德里安•瓦彻特(Adrien Vachette )
1789年
金、玳瑁、贝雕、珐琅和水粉
巴黎拿破仑基金会藏品,拉佩尔Lapeyre 捐献
罗温艾斯汀侯爵夫人的藏珍匣——CHAUMET创始人现存的最古老作品。藏珍匣盖上的微型画显示这一作品是用以纪念爱人—罗温艾斯汀(Lawoestine)侯爵夫人。
葡萄串全套首饰
让-瓦伦丁·莫雷尔(Jean-Valentin MOREL),约1850年
金、翡翠、紫珍珠与珐琅
尚美巴黎CHAUMET藏品
这套自然主义首饰是弗森的经典之作,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葡萄串和葡萄藤枝叶的动作与色调栩栩如生,令人惊奇万分,是浪漫主义审美的典型之作。
“蜂鸟翩飞”夹式胸针
贝阿媞丝•德•普兰瓦(Béatrice de PLINVAL)与皮埃尔•斯特雷(Pierre Sterlé)
为CHAUMET创作,1977年
磨砂金、钻石与青金石
尚美巴黎CHAUMET藏品
皮埃尔•斯特雷(Pierre Sterlé)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杰出的珠宝设计大师,风格前卫,自成一派,为CHAUMET带来全新的创作灵感。他以创新手法捕捉运动瞬间,打造出这款展翅飞翔的蜂鸟胸针,整体造型轻盈而富有动感。
“麦穗”冠冕
弗朗索瓦-勒尼奥·尼铎(François-Regnault Nitot),约1811年
金、银与钻石
尚美巴黎CHAUMET藏品
CHAUMET从约瑟芬皇后挚爱的麦穗中汲取灵感,在不同时代创造出了风采各异的麦穗形象。作为丰收女神刻瑞斯的标志,麦穗象征着肥沃的土壤和富足的物产。1811年,尼铎为玛丽-露易丝皇后创作了150件珠宝,这就是其中一件。它填补了玛丽-露易丝皇后皇冠珠宝收藏中钻石珠宝套系的空缺。其大胆的律动感表现出帝国时期富有创造力的现代设计。
“野蔷薇与茉莉花”冠冕
让-巴提斯特·弗森
约1830年
金、银与钻石
高 8.9厘米;宽20.3厘米
贝德福公爵藏品
第七代贝德福公爵弗朗西斯·罗素(Francis Russell)为爱妻安娜-玛丽亚(Anna-Maria)定购了这款冠冕,CHAUMET留存了原设计图。冠冕通过逼真再现鲜活灵动的自然场景,充分展现了弗森的自然主义风格特质。野蔷薇和茉莉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果实丽丽,俨然一顶用鲜花编织的花冠,花叶上还沾满晶莹剔透的钻石露珠。更为锦上添花的是,花枝上装有迷你弹簧,会令花朵随着佳人的移动而微颤,仿佛在风中摇曳,平添一份自然风情。
编辑:宋也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