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脸上写着“想赢”

上周末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少女偶像团体选举大赛,获得亚军的女孩儿对结果并不满意,公然站在麦克风前,气势汹汹地指向第一名的宝座,说出“这个座位明年一定是我的,所有跟随我的人们,明年我们再一起战斗吧”。

这种人数众多的偶像团体生态模式我并不懂。大致理解为一群少女偶像,以人气为衡量标准,每年进行选举,第一名可以获得最好的资源和机会。而获得宝座的每一票,都是粉丝真金白银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无论你我能不能理解,在既定的运行规则之下,第一名的位置显然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选举犹如战场。

这个视频很快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人们并不买她的帐,在我转发的留言区,大家齐刷刷地说评论她“情商低”、“不会做人”、“会吃亏”、“攻击性太强”、“没素质”、“野心不该写在脸上”。

我想了想,也是,国内目前所有的偶像都在往“三好学生”的方向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多可接受的偏门范围是“搞笑犯二”、“女总攻”,不痛不痒的设定。而淡泊名利、不争不抢是大众期待值的底线。

想要,便大胆坦诚地面对公众说出来,在国内演艺圈,这是我见到的第一幕。

我始终相信,一个能够活跃在荧幕前的人,无论是演员还是歌手,抑或是纯偶像,构成他们的核心要素就是“表现欲”。没有表现欲望的人,永远不会踏入大众视线。一群表现欲旺盛的人聚集起来,构筑了活色生香名利场。那是最最欲望喷张的场域,哪有那么多人淡如菊?不过是为了顺从大众的道德期待,营造的表象罢了。

OK,他们什么都不想要,机会都是自己硬来敲门,事事顺利,却毫无野心,被迫成为了无欲无求的超级明星--这个故事好看但是无力。人们宁愿相信虚伪也不愿直面欲望本身。

欲望并不丑陋,只是直接和尖锐,尖锐到我们选择性地排斥并忽略它。

  

《宿敌》

美剧《宿敌》,讲的是好莱坞两个最耀眼的女明星的恩怨情仇,戏里戏外都在上演看不见鲜血和硝烟的战争。为什么《宿敌》好看?因为真实得令人瞠目结舌。女明星无时无刻不在抢和争,而激烈的斗争和仇恨里又夹杂着无力的惺惺相惜,这是人性的复杂和脆弱。我甚至觉得,倘若她们与世无争,绝对出不了那样好的作品,是对观众、对时代的遗憾。

竞争在某个层面上让她们成就彼此。

多年前,章子怡出道,国人并不喜欢她。那时的她年轻气盛,脸上就写着“想赢”二字,争强好胜,高调傲气,追逐名利,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并将这一切都表现在明面上。

玉娇龙

章子怡演什么,眼睛里都有股狠劲儿,不服、不甘,咄咄逼人,力量感喷薄而出。这种本我和角色的融合,在表演上是十分高级的。但无论是她本人,还是那些与她本人相关联的角色,都不怎么符合大众的想象。

说不出具体的原因,一个中国女性,但凡企图心过于明显并大胆展现,总会遭受唾弃,哪怕这不过只是人性中的常态。

我觉得章子怡真正意义上被大众所接受,反倒是做了母亲之后。当她的坚韧被解读成母爱的刚强,好像一切都有了出口。但若是仅仅为了自己,是不能够被理解的。

这里我想讲两件自己童年时代的小事。

第一件是在小学。我很小的时候参加一些大型的公开演讲比赛,有一场比赛连续晋级到省级。那场结束之后,再回到班级,老师脸色非常难看,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告诉大家“知足的重要性”。她说:“一个人,想要的太多,总归是不好看的”。

第二件是在中学。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机会,老师问:谁愿意代表班级去做这件事?自己表态。所有人都表现出无所谓不在乎的样子。然后我说,我可以。

活动结束之后,班级氛围变得很微妙,如果你体会过那种人人在背后议论,当你走进人群又纷纷散去的窘迫。后来班长喊我进女厕所,私下与我讲:“大家觉得你太爱表现了。没有人会真的推荐自己的,大家都表现出不在乎,你也应该这样。”

多年后,回想起这些事,我依然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他们试图灌输这样一种价值观:“出风头”是羞耻的,比起直面自己,把自己藏起来会更安全妥当

好在我最终也没有真的被影响。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坚持跟自己说,不在乎就是不在乎,在乎的就大大方方去试试。

我可以接受公开公平的竞争,也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并不想从源头上断绝自己的念头,把“想要”这两个字吞下去,装作毫不在乎。

有时我又想,大部分阴暗的人们,或许就是因为遏制了自己太多的欲望,久而久之无法面对自己,因而对世界产生了敌意。所以我看到年轻女孩儿站在舞台上,神采飞扬地说,我要赢,我一定会赢的。真的能感到她们的生机勃勃,勇敢和纯真。

我记得以前麦当娜说

"I'm tough, ambitious, and I know exactly what I want. If that makes me a bitch, okay."

  云淡风轻固然是美好的特质。但倘若能直面欲望,坦坦荡荡、光明正大地在台面上地说出“我想赢”,好像也不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