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当喜欢的书被拍成电影,内心其实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到这么好的作品,另一方面又担心电影让原著变了味。难以否认的是,很多时候电影无法还原原著本身,有时长的限制,也有媒介的限制,只有当你打开书本翻开那些纸张时,你才能感受到存在于文字之间的灵魂是鲜活的,并与他们对话。

  下面这些藏在电影背后的原著,只有亲自读了才明白他们的精彩。并且,它们都在讲述,爱情这种东西。

  

《情人》

Very early in my life,

it was too late.

  

  《情人》是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作品,讲述了一段在一名法国少女和中国富商后裔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越南西贡。两个身份,三个地点,夹杂而生的种族和后殖民的色彩也让这段爱情变得更加有生命力。

  

  对绝对爱情的追求,是杜拉斯文学作品中的最主要的主题。1930年左右,杜拉斯16岁那年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李云泰,帮助她家渡过难关。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后才向世人吐露。他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后来在得知她的初恋情人死去的消息以后,她又把《情人》改写为《北方的中国情人》。

  

  

  

#Duras

  王小波对杜拉斯的小说喜爱有加,他将杜拉斯的小说看成是现代小说的最高代表之一,他曾说“除了杜拉斯的《情人》之外,近几十年没有读到过什么令人满意的小说”。王小波的创作方式也深受杜拉斯的影响。

  

  

  

  ○○○

  “在《情人》里,绝对爱情似乎完全被性爱、肉欲所取代。杜拉斯的爱情观是独特的,在她的精神世界里、爱情能够照亮人的精神和感官,能够通过‘我’对他者的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我。” /《当代外国文学》

○○○

  

  

  

  

  

  打碎的时空和场景,带来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如虚似幻。从开头一个低沉的女声悬空而至:“从十八岁起,我已经老去”,到最后那一句“我会爱你至死”,全然以一个平淡的口吻,期间交杂着的对白如同恋人的絮语,黯然如诗。

  

  

  

  

  ○○○

  "杜拉斯的作品不是连贯的情节,而是无数个零碎的心理画面拼贴而成。逻辑性的叙事被反逻辑的心理意象所取代,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强烈的后现代风格。"

○○○

  

  

  

  

  那种语气像是一字一字打出来的,难以窥见字里行间的感情,却恰是出于此妙笔,使情感悬置,感情变得疏离朦胧,独有一种抽象的美感,使小说具有了诗的品性。这是杜拉斯独有的叙事口吻。

  

  

  

  

  "I'm not sure which is worse, intense feeling, or the absense of it."

  

  

  

  没有打乱,也无意干扰,脱离了全知全能式的叙事,如同一帧帧精心布置的黑白画面,你不能说看不清,而是你没有用心看,深深的诗意腹地亦要用心才能到达。

  

  《霍乱时期的爱情》

  而我惊喜的发现,

  真正无限的不是死亡,

  而是生命。

  

  《霍乱时期的爱情》在2007年被美国导演迈克· 内威尔拍成电影。远远比电影更加出名的,是马尔克斯的原著。也许很多人知道这位来自于拉丁美洲大陆之上伟大的作家是因为他的名著《百年孤独》,也深深被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所折服。《霍乱时期的爱情》同样是一部无法被忽略的作品,它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史诗”

  

  《霍爱》(以下简称)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在瘟疫流行的加勒比海城市,霍乱成为了对人们生命最大的威胁。而对于书中的主角弗洛伦蒂诺而言,爱情就像夺命的瘟疫一般,让他受尽难以自主的折磨和苦痛。

  

  

  

  

  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爱情是主线,穿插在其中的是千姿百态的爱情。阿莫乌尔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弗洛伦蒂诺的父亲曾宣言“我对死亡感到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在马尔克斯的笔下,"爱情”、“情爱”、“性爱”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他很少使用“性”这个具体的字眼,更多的是“仰慕”和“爱”这样的词,传达出的主题,即是“爱”,性是囊括在“爱”之下的支流。如同米兰昆德拉在《无知》中所说的“一旦脱离了爱情,肉欲便蔓延成无边的沙漠,人会在那里忧伤而死。”

  

  "分裂的爱 "

  

"请把爱情想像成一种优美的状态 "

  这里涉及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关于生命,关于死亡。马尔克斯说:“岁月的流逝已使我意识到,感情和情趣,即内心的活动,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要是年轻几岁,就写不出《霍乱时期的爱情》。其实,这里面包含着终身的经历。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体验,有我自己的,也有他人的。尤其是,里面有我以前所没有的观点。”

  

  

  

  

  在《霍爱》中,呈现了马尔克斯在岁月中积累的对人类存在的思考,也进而解答了《百年孤独》中提出的问题,不幸和死亡引发人类生存意识中的孤独感,爱情能带来心灵的慰藉。也正因如此,《霍爱》也远远超越了任何爱情的主题,而关乎对人类自身存在那些形而上的问题的思考。

  

《傲慢与偏见》

  He is a gentleman,

  and I am a gentleman's daughter.

  So far we are equal.

  

  最为人所熟悉的《傲慢与偏见》电影版本,应该是由奈特莉主演的那版。而九五年BBC曾拍摄过一部六集连续剧,曾在当时掀起了新一轮的“简·奥斯汀狂热”。

  

  之所以说是新一轮狂热,是因为奥斯汀的小说早在十九世纪就大受欢迎,其实她的小说在当时是属于通俗小说,奥斯汀的作品曾被诟病缺乏广度和深度,另一位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曾说过“奥斯汀的视角过于狭隘”,也许是因为涉及了太多男女情感,不过事实证明小说中确实也反映了一些当时的社会问题。

  

  然而这却丝毫不减忠实读者们对简·奥斯汀的热爱,尽管我们很难再从其中挖出一些更深邃的重大命题,显然过于沉重的思考不属于对奥斯汀小说的期待,倒不如回过头去接纳小说中那些值得令人回味的东西。

  

  《傲慢与偏见》与其说是关于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故事,不如说是关于一段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也正是这段爱情,集中体现了奥斯汀的婚恋观,我想她笔下那些聪明又果敢的“伊丽莎白”,正是摩登女性的样本

  

  

  

  达西是出身富贵的黄金单身汉,英俊潇洒玩世不恭,却也不可一世的傲慢,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尽管出身不显赫,但她是五姐妹中最有聪明才智的那个,从第一次见面起达西先生的傲慢无礼就令她厌恶至极。傲慢与偏见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人的代名词,傲慢与偏见成为了两人关系最大的阻碍,又让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固执的两人在不断接触和了解彼此后慢慢消解,达西为他对伊丽莎白的情感慢慢放下了财富和地位给他带来的傲慢,同样消融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奥斯汀笔下的爱情是属于新女性的,自由而平等

  

  

  

  

《挪威的森林》

哪有人会喜欢孤独,

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害怕失望罢了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村上春树的名字依然在台湾的文艺圈中风靡,也曾经被伪文艺青年污名化,但那些真正热爱文学和书籍的人,也定能从村上的作品中为他们各自的热爱找到出口。

  看过电影的人都难免会疑惑这个故事与挪威的森林的有什么之间关系,事实上,村上春树这部小说的写作灵感来源于披头士乐队的一首曲子《Norwegian Wood》。故事的主角直子,每当她听这首歌时都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是一种青春期的迷茫和恐惧,而这个故事所描写的,正是普遍存在于年轻人身上的孤独状态及其带来的焦虑、痛苦、逃避。

  

  

  

  

  当代的年轻一代在物质主义下成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少,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容易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不懂得如何与外界、与他人沟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强烈,陷入了自我封闭之中,孤独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普遍的生存状态。

  

  

  

  

  

  

  

  

  

  

  

  

  

  自杀是木月和直子的选择,他们是青梅竹马,从小亲密无间,而他们各自与外界却是分离的,当木月发现自己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时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即使直子在木月死后选择努力挣扎着从木月的阴影中走出,她住进了疗养院。

  

  

  

  

  

  

  

  

  

  

  

  书中有对直子所在的疗养院优美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这个诗意的梦境烘托出了直子内心深处所向往的那个世界。梦再美好,却始终与现实世界相违,无法摆脱的这种矛盾令她更加痛苦,她最终依然没能成功迈入这个现实世界选择了自杀。

  

  

  

  

  

  

  

  

  

  无论是木月和直子,还是想要拯救直子的渡边,他们都对自身的状态感到迷惘,难以看清楚自我的生活、与他人的关系。就连性格开朗的绿子也一样,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之间,生活的琐碎里她也感到一种“被抛弃的孤独”。他们都渴望得到爱,渴望被爱,走出自我的孤独。

  

  

  

  

  

  

  

  

  

  

  

  

  

  

  

  挪威到底有没有森林于小说而言并不重要,小说的名字与内容在表面上似乎产生了断层,这种断层呈现出模糊不确定的状态,森林的阴郁幽冷又与村上想要强调的那种青春期中孤独、迷惘、恐惧的感受,经历了某种时间和空间的穿越,奇妙的相遇,读完令人感到那股凉意,发人深省。

  人类向往爱,又花费一生的时间去探索什么是爱。爱不是爱情,不是迷狂,而是对于生命存在的倾注,是关乎生命维度的考量。

  - END -

  

从少女电影里窥视那些总是诗的情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