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菜煮鹌鹑蛋】“阳春三月三,地菜当灵丹”

  

  今天看到朱伟先生的微博:“明天是三月三,上巳节。南朝宋谢惠连诗:“四时著平分,三春禀融烁。迟迟和景婉,夭夭园桃灼。携朋适郊野,昧爽辞鄽廓。蜚云兴翠岭,芳飚起华薄。解辔偃崇丘,藉草绕回壑。际渚罗时蔌,托波汎轻爵。”春分是“著平分”,阳光和暖为“融烁”。昧爽是拂晓,鄽(chán)是房舍,“昧爽辞鄽廓”就是天不亮就出城。浮云称“蜚”,花草丛生称“华薄”,辔(pèi)是马缰绳,藉是踏,蔌(sù)是时令蔬菜。古人的语文,比我们不知强多少。”

  

  

  

  

  

  【地菜煮鹌鹑蛋】

  食材:地菜、鹌鹑蛋、冰糖;

  步骤:

  1、地菜去根须,清洗干净,择成小段;鹌鹑蛋清洗一道,与地菜一起放入养生煲,加适量清水,加冰糖,按“花草茶键”,炖煮半小时左右,即可;

  2、捞出鹌鹑蛋,立马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拿出来,剥壳,再将剥好壳的鹌鹑蛋放入地菜水中,汤水微热后即可饮用。

  

  鹌鹑蛋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宜常食,为滋补食疗品。

  鹌鹑蛋在营养上有独特之处,故有"卵中佳品"之称。

  

  地菜,又叫荠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诗·邶风·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性喜温和,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全草含荠菜酸、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等成份。嫩株可作蔬菜,带花果的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淡,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症。

  

  

  关于“三月三,煮鸡蛋”这个民俗,还有下面的故事可供考证。

  第一个故事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悼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第二个故事是讲在壮族三月三歌墟中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还有人说,三月三,是个古老的节日,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已节”演变而来的。那时这个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三月上旬。“已”是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六十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上己”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己”的日子,因此叫“上己”。过去,在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自由交往。 到秦时,“上己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这天,人们在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诗圣杜甫描写玄宗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到长安城外郊游时就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下去了,即使某些仍保留着这一风俗的地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就盛行起来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