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美食之旅

  作为资深的吃货,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去试吃当地的美食,在福建那么久,在这里寻访那常见又不能忘怀的美食!

  外地的孩子们,我们来看看,福建敲好吃的几样食物。

  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是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沙茶面

  沙茶面的做法很简单,碱水油面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心、猪肝、猪腰、鸭腱、鸭血、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沙茶面目前在闽南地区公认口味最全、最受欢迎的应是位于漳州龙海市石码镇,此5平方公里土地上,大大小小沙茶面店近百家,从上世纪末至今,此地沙茶面分为辣、香两流派,每日客流众多,老街上关于沙茶面的故事口口相传。

  福州佛跳墙

  传统闽菜佳肴。为聚春园菜馆郑春发研创,据传当年几位秀才来到聚春园要求上一道好菜,郑春发便把早年学做的一坛菜送上,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们无不拍手称奇,吟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因此得名。它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用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茹、鲍鱼、笋尖、鸽蛋等 20多种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

  泉州肉粽

  肉粽是泉州的传统风味小吃,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清末民国期间,市区有个“肉粽银”,肉粽最为出名,还有市区浮桥头观音亭的许牛制的肉粽,顾客满座。端午节时泉州家家户户备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端午节吃肉粽、赛龙舟 是泉州传统的风俗。泉州肉粽富有引人品尝的魅力。肉粽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或鸡肉)、糯米 等为原料。制作时先把糯米浸后晾干,拌上卤汤、葱头油,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再与红烧猪肉、生栗子搅拌均匀,用竹叶包好煮烂。肉粽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

  泉州土笋冻

  知名的泉州土笋冻,很多人可能认为是我们常吃的笋经过冻制而成,其实不然。土笋也叫海蚯蚓,是一种生长在海边泥土里的生物,靠吸收泥土养分生存。

  “安海土笋冻”形圆小略扁,色泽灰白相间,玲珑剔透,鲜嫩清脆,质地柔韧,富有弹性,味道甘冽鲜美,为冷盘佳品。安海土笋冻的最原始调料为蒜泥、酱油、香醋;后因口味独特广为流行,调料还发展出了姜丝、辣酱、花生酱、芥末、芫荽、糖醋萝卜等佐料,用牙签或水果叉叉吃。

  海蛎饼

  盛行于福州、莆仙及宁德等福建沿海。用米浆为原料,内馅为葱、包菜、肉、紫菜、、五香、胡椒、味精拌制而成,放入特制小圆底平瓢中,再夹以海蛎后裹上米浆油炸,而表面嵌入一至三粒花生米作为区别内馅。

  蚵仔煎

  起源于福建泉州(闽南)一带,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相传与郑成功有关,是沿海地区人民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蚵仔煎据传就是这样的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创意料理。

  泉州面线糊

  泉州的本土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和水制作成. 面线糊系以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先以纱布包好虾糠,放入清水中煮半个钟头,捞起虾糠,汤汁过滤待用。把鱼干的肉撕成丝,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汤和用虾糠煮过的汤汁一并烧沸,再将精制的面线稍捻碎后放入沸汤锅中,加入精盐、味精等调好味,淀粉调水后徐徐舀入锅中,并不停打至面线浮起、锅中汤汁成糊状。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烂、糊得清楚。面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肠或猪血或以一大串猪大肠放人面线糊中,使油脂融人其中。食用时可与油条搭配,并以炸葱花、胡椒粉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龙岩牛肉丸

  福建牛肉丸是龙岩人最爱吃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正宗龙岩牛肉丸,其制作工艺是非常讲究的,从选料、加工到具体操作要求是比较高的。首先必须选择当天宰杀的无注水的上等牛肉,然后用两把铁制专用锤刀在肉墩上将牛肉砸成肉泥,在砸肉过程中,要不时地观察肉泥的变化情况,砸成的肉泥要能粘刀,有韧性,无肉粒, 呈粉红色,把砸好的肉泥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淀粉和盐水,用手顺时针搅拌,边搅边提边拍打边加水,直到肉泥表面光滑、细腻、有黏性、有气泡出现时,即可用手挤成丸子,放入凉水盆中,能浮在水面上的,不破不沉,才是佳品。煮熟后用手掐有弹性,吃起来有韧性,香脆可口,才是正宗的牛肉丸。

  更多好吃的,快叫“呼我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