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000多名长寿老人调查显示,90%爱吃它!不是蔬菜而是…

  近日,江苏省对全省百岁以上老人的个人背景和基本状况、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等方面的系统问卷调查和分析,揭示出江苏省百岁老人的生存状态。在百岁老人的所有长寿“密码”中,饮食是最受关注的一项内容。调查发现,90%以上的百岁长寿老人都选择了一种共同的食物作为日常饮食:豆制品。

  

  豆制品是英国长寿秘诀首位

  豆制品与长寿的关系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老龄化与健康研究所的主任约翰·马瑟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避免损伤的细胞在体内堆积。应该多吃豆类食品、坚果和全谷物,少吃红肉、乳制品和糖,这样的饮食方案就有助于减少细胞损伤。”

  排在首位的就是豆类食品。然而大豆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左右,为了提高大豆的消化吸收率我们制成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腐竹、豆芽、豆豉、腐乳后,其蛋白质的吸收率可达95%,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的食品。

  

  90%长寿老人必备的竟不是蔬菜

  而是豆制品

  江苏一项对4000多名百岁老人饮食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百岁长寿老人都选择了一种共同的食物作为日常饮食:豆制品。

  在豆类中,我国大部分长寿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明间流传“豆腐端上桌,医生去补锅”。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张,不过这豆腐确实有让医生都羞愧的超高蛋白、牛奶的10~20倍以上的铁元素、几乎为零的胆固醇……

  豆腐是好东西,可以补充高蛋白和脂肪,增强体力,《本草纲目》认为豆腐还能调和脾胃、清热散血。

  如今豆腐已是极平常的食品,不过却依然是三高人士值得吃的“肉”。

  豆腐、豆浆的主要营养不亚于牛奶,豆腐的蛋白质和钙的浓度甚至高于牛奶。

  特别是豆腐中的钙和铁,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加上大豆蛋白的降低钙排泄作用。因此,大豆食品是具有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比起牛奶和其他补钙药,豆腐和豆浆的价格却便宜得多。

  另外,与吃肉和喝牛奶相比,豆腐和豆浆等豆制品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因此,不少营养学家称豆制品为物美价廉的最佳保健食品。

  

  搭配对

  豆腐功效能翻倍

  1.加海带紫菜

  能多补碘

  豆腐不但能补充营养,还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这是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叫皂甙的物质,能防止引起动脉硬化的氧化脂质产生。

  但是皂甙却会带来一个麻烦:引起体内碘的排泄,如果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碘缺乏。所以,吃豆腐时加点海带、紫菜等含碘量丰富的海产品一起做菜,就两全其美了。

  2.放青菜、木耳

  更防病

  豆腐虽然营养丰富,但膳食纤维却比较缺乏,单独吃豆腐可能带来便秘的麻烦。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正好能弥补豆腐的这一缺点。

  另外,木耳和青菜还含有许多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抗氧化成分,搭配豆腐食用,抗病的作用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菠菜、苋菜等绿叶菜中草酸的含量较高,应先焯一下再和豆腐一起烹调,以免影响豆腐中钙的吸收。

  3.配点肉

  蛋白质好吸收

  大豆有“植物肉”的美誉,它是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最优秀的食品。用大豆做成的豆腐,当然蛋白质也不会差。

  不过,豆腐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并不是非常合理,也不是特别适合人体的消化吸收。

  因此,如果在吃豆腐的同时加入一些蛋白质质量非常高的食物,就能和豆腐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使豆腐的蛋白质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而这些高质量蛋白的食物,就非肉类和鸡蛋莫属了。

  

  痛风病人不能吃豆腐?

  错!豆腐≠黄豆

  二附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段新旺介绍,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判断一个食物能不能吃的主要指标是食物嘌呤含量。黄豆的嘌呤含量高,这是无疑的。每100克黄豆中含有75~150毫克的嘌呤。

  但是豆腐,特别是含水量较多的南豆腐,由于其加工过程中嘌呤物质流失转化其嘌呤含量仅有13毫克左右,远远低于日常生活中的鱼、肉嘌呤的含量,痛风病人大可不必被吓到。

4千名长寿老人的共同选择~

可见,豆制品虽小,但作用大着!

搭配得当还能功效翻倍!

赶紧把豆腐端上桌吧!

或许长寿密码就在我们手中~

  段新旺二附院风湿免疫科 主任医师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IgG4相关疾病、自身免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肺间质纤维化、抗磷脂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免疫病及相关危重症。坐诊:周一、三、五全天

  万 燕二附院营养科 主治医师

  擅长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糖尿病、肝肾疾病的营养治疗。免费门诊:每周五上午 门诊二楼213室

  编辑:杨君琴 综合:国医大师健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