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哪儿的菜都不如你家做的好吃?

   你离开家乡多久了?

  最近在加班的时候,有没有收到妈妈的微信,问你“下一次回来是什么时候”?

  下个长假的计划,是留在工作的城市,还是早早抢票回家?

  …… ……

  怀揣梦想只身在异乡打拼的你,平时一定总说着这样的话——

  敷衍地:

  “和我老家做的有点像吧,

  要非说他家是正宗xx菜……啊哈哈哈。”

  “肉炖得还可以,比起我家那边,

  那还是差点意思。”

  愤怒地:

  “这家太不正宗!搁了糖那还能吃吗!?

  简直砸了xx菜的招牌!”

  “小编就会为了骗点击胡说八道!

  你根本不懂正宗的xx菜是什么样!鄙视!”

  骄傲地:

  “你问我怎么知道老板是我老乡的?

  因为这菜只有我们那儿的人才这么炒啊!”

  “真正的xx菜跟这是两回事,那讲究可大了。

  诶,回头我给你们带点儿尝尝……”

  总之,在你奋斗的这个城市里,那些五星好评网红推荐最热最火食材空运限量销售天天排队排到对面马路上还带拐弯的餐厅——

  做的菜统统都没有你们家的好吃。



  有时也会有人好奇地问你:我吃着挺不错啊,你觉得哪儿不好吃?

  你的回答永远是:不正宗。偶尔加一句:味道就是不对

  但你是否知道,这个城市并不是没有一样东西好吃,问题其实出在你的身上

  谈起故乡的美味,即使是最不擅言辞的人,也能从原料做法到色香味,一丝一毫描述入微

  即使是性格再温和的人,讲起在异乡吃到的所谓“家乡菜”也能带着满腹不满,妙语连珠不重样的批判

  昨天我在朋友圈问了一个问题:

  在你心里,有什么食物是只有你老家做的才正宗,现居地做的完全不对路的吗?

  评论多到出乎意料,每个人的表达欲都非常旺盛:

  满街都是,却没一家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寻遍全城也找不到的正宗南昌瓦罐汤和江西炒粉、所有的牛油火锅麻辣兔头都不够浓郁鲜辣;

  烤冷面缺了鲜族辣椒酱从而失了灵魂、好好的煎饼果子里加了甜丝丝的沙拉酱;

  还有离开家乡就吃不到的排骨饭、不够喧不够香的大馒头、不放黄酱却称正宗的小碗干炸……

  大家纷纷说,外面的饭再丰富再好也吃不出家里的味儿,馋的时候就满世界找家乡菜,一边吃一边想家

  原来,有多少种不让人满意的食物就有多少个思乡的人啊

  作家阿城在《思乡的蛋白酶》里讲:

  “我们千辛万苦得来的口中物,能不能化成我们自己,全看十二指肠分泌出什么样的蛋白酶来分解,分解了的,就吸收,分解不了吸收不了的,就‘消化不良’。”

  在人还没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多种可能性。慢慢地,根据人的饮食习惯,进入小肠食物的种类固定了,蛋白酶的结构也随之固定譬如在亚洲人中常见的喝了牛奶就腹泻的乳糖不耐症,许多就是因为儿时不常喝牛奶,体内缺少分解乳糖的酶导致的。

  于是,同样的食材只不过换了个做法,蛋白酶作祟,就让你本能地产生抗拒;而面对“伪家乡菜”,你的蛋白酶又挑剔起来:肉要切块切条还是切丝,加米醋还是陈醋,辣椒是干煸还是油爆……

  种种讲究,让本想聊慰乡情的你,反而生出些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来

  所以,你身在异乡,食不下咽。

  所以,对于打着家乡的旗号却和记忆中的味道无法重合的食物你执拗地拒绝承认带着怨怼全盘否定

  与其说是挑食,倒不如说是想家吧?

  友人前些日子异常想念家乡土产的一种手工辣酱,在询问了无数同乡、千挑万选后网购了两罐。

  眼见她拌着酱风卷残云吃下一海碗汤面,末了还是摇摇头,带着些许遗憾感叹:“自从12年我爷爷走了,我就再也没吃到过那个味道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啊。”

  说这话时,她眼眶鼻尖泛红,大概是酱太辣了些。

  同事每逢节假日回老家后,都会给我们带来大袋的腊肉香肠,节后去他的出租屋开荤已成定例。

  腊肉切片爆香炒菜薹,香肠或干煎或蒸千张。烹热后的腊肉香肠油脂晶莹闪烁,油沁沁、肥津津,烟熏气裹着麻辣鲜香一阵一阵勾人食欲。

  人人吃得不亦乐乎满嘴流油,只有掌勺的同事只偶尔动动筷子,肉没吃几口,酒倒是喝了不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带些歉意地笑笑:“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离开家,最好吃的那味道,就好像吃不出来了似的……

  我的奶奶十几岁就从上海来北京,据她讲,北京的菜吃到现在也没有吃惯。每每总要和我抱怨,珍珠米(即玉米)买不到手掌长、玲珑细气的糯粒种;去餐厅吃炸猪排要辣酱油,服务生总是给她辣椒油……

  今年春节,我帮她网购了些桔红糕、定胜糕之类的上海糕团,老人家一一尝过:“好是好来,伐如(不如)去年在上海妹妹家吃着适意(舒服)”。

  那些你思念的人和你迷恋的故乡风土,也在不知不觉中,让你的口味愈发刁钻。

你爱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甜馅汤圆还是肉馅汤圆?

做番茄炒蛋放不放白糖?

  上述问题,在微博上每隔一阵就会引发激烈争论。双方的论据从来都是片面的:凡我故乡之外,皆是异端



  这半认真半玩笑的南北甜咸之争,背后是家乡赋予的骄傲感

  如同儿时和玩伴吵嘴,比着谁嚷嚷的声音高:我家的饭最好吃!我家的!我家的!……

  你是生我养我的家,你对我重要到,一小撮盐的声誉都值得我声嘶力竭地维护

  你给的一切,都是最好,我以你为傲,我——

  我深深地爱你啊

  在国外工作留学的人都有这样的默契吧,一帮中国人聚在一起吃饭,鲁菜浙菜粤菜湘菜等等的壁垒统统消失不见,无论宫保鸡丁还是麻婆豆腐,都叫中餐

  身在异国,离“家”越来越远了,可“家”却越变越大了。

  你的异乡,正是别人的故乡

  那些被你看不起的食材、调料、烹调方式,正让另一些游子魂牵梦萦

  千万别让故乡情结成为你味蕾上的枷锁。

  在这个遍布美食的世界上,除了“正宗”之外你可以享受到的味觉体验还有很多很多。

  愿你从今往后的每一餐饭都吃得心满意足。

- 一个最有人味儿的美食指南 -

新浪微博@Low版米麒麟

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