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直缠绵着蕉城人的味蕾
它始终诱惑着蕉城人的舌尖
它深深铭刻着蕉城历史文化传承的铬印,
它唤起人们对故乡对孩童的那份乡愁和记忆
它就是蕉城的风味小吃、山珍海味名菜!
蕉城大街小巷的传统美食,
有些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伤悲年的历史,
今天就跟着大梦君一起来盘点一下蕉城的风味美食吧!
肉菜面
宁德小吃千万种,肉菜面却占据着独特位置,一提起肉菜面,宁德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家坐落于旧少年宫路口的小吃店。路过店门口,面食浓厚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的咽了咽口水,这里每天食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要品尝下这独特的地方小吃。
牛肉粉
作为一个宁德人,从小就爱吃我们这的酸菜牛肉粉。推荐小东门的20年老店,汤头还有加姜丝、辣椒和米酒,水粉劲道,特别香。牛肉粉氤氲的热气夹杂着牛肉的香气迎面扑来,木质的筷子呲溜一声将口腔塞满,舌尖上酸菜的甜味慢慢沁入胃里,身体里的每个细胞一个接一个苏醒过来。
鱼丸
在宁德蕉城富有盛名的鱼丸,在一些古店经常能见到现做过程。位于蕉城南路的一家鱼丸店,每天宾客纷纷,络绎不绝,这家店做的鱼丸美味可口,颇负盛名。鱼丸顾名思义,就是用鱼肉做的丸子,在绞碎的鱼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这可以保证鱼肉酱的粘稠度,方便之后的成型搓圆。
肉丸
宁德的肉丸是最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皮,肉丸的皮是由地瓜粉揉芋泥作外壳,外表看起来晶莹剔透,以鲜肉、豆腐干、葱花、酱油、味精作馅,煎熟即成,醇香可口。
油饼
在铁板上放进萝卜丝,卷心菜,浇上面糊,放进吱吱响的油锅里炸,香味令人折服。
蕉城煎包
蕉城煎包,是一种具有闽东地方饮食风味的小吃,对于蕉城人来说,这味道仿似浸入骨髓,挥之不去。每每想起,林可欣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回忆的味道。一个美味可口的蕉城煎包,需选用上好的五花肉、笋干、韭菜、粉扣为馅料,吃起来口口回香,油而不腻。
步骤一:和面
步骤二:入馅
步骤三:包皮
步骤四:下锅
继光饼
宁德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粗最贱的一种。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与抹了油加了调料的北京麻酱烧饼、江苏黄桥烧饼等相比,既无档次,又没味道。不过,不可小觑它,这光饼还是大有来头的。
洋中拌粉
每每去洋中,总愿意挑在早上,小巴驶进镇区,在东山路口喊住司机停一停。下车往左手边走,就能看到那家满足我味蕾的拌粉店。似乎不论在哪个时间点,店内总是挤满了和我一样的食客,两张桌子围满了“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拌粉爱好者”。店家则在灶边忙碌着,几个人分工明确的打米粉、煮米粉、做调料。
八果糕
八果糕甜咸适度,老幼皆宜,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因为“霍童洞天”的仙山琼阁;霍童很清,因为弯弯霍童溪水如风吹罗带;霍童还很香,它的香曾惊动了八仙之首铁拐李,这种香的名字闽东人耳熟能详——八果糕,又称八仙糕,一个听着就让人垂涎三尺的名字。
咸糕
据说咸糕在宁德有超40年的历史了,小时候总喜欢叫它油炸三角糕,其实就是大米磨成浆,做成三角形的米糕,再放进油锅炸。刚出锅,金黄色泽,忍不住咽下口水,也顾不上烫手,狠咬一口,外酥里嫩,满口米香,百吃不腻。
飞鸾扒鸡
以当地农家土鸡为原料,经清洗、蒸煮、灭菌、真空包装等几十道工序,运用现代食品技术结合传统食品加工工艺卤制而成,肉嫩醇香。飞鸾扒鸡是宁德老字号土特产,源于宁德飞鸾,风靡于福建闽东地区,是闽东人民日常馈赠亲友的当地特产之一。
芦叶粽
芦叶(菅)棕,畲族特色食品。用芦叶包裹经黄碱水泡过数小时的糯米,煮熟而成。粽成矩形,约20厘米长,煮熟的芦叶粽为浅黄色,既有粘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豌豆或金甲豆、羊胡子豆之类的“豆粽”,更是芬香而不腻,既悦目又别有风味。
当然,作为一名真正的吃货不仅要爱吃,
还得有品位,有追求,
最好在文字创作上也有两把刷子。
重点来了
为了把那些世世代代留在蕉城人心中的“味道”
融入新文化、新时代内涵,
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源远流长,
蕉城好味道领导小组特别举办“蕉城好味道”征文活动。
1.征文时间:
今日起至12月10日
2.征集题材:
各种关于蕉城风味小吃,山珍海味名菜的介绍,追忆,以及隐藏在风味小吃,山珍海味名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文体不限)。择优在三都澳侨报、大梦蕉城、蕉城在线上发表。
3.参与方式:
方式一:关注大梦蕉城
方式二:将题材发送至2178355351@qq.com邮箱报名(备注:姓名+联系方式)。
4.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8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
优秀奖若干名(奖金100元)
·End·
执行主编丨黄钲平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