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055个字,阅读完毕大概需要8分钟
第一款音律游戏是哪一个?难以考证,只记得跳舞毯、太鼓达人出来的时候,想要玩必须排队,顺便带火了这类游戏。
将音乐游戏做成VR版的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和街机、PC端、移动端一样,VR的音律游戏玩法也区分出了很多种。
下落型:很古老也很传统,也很经典
下落型,顾名思义,就是在音符掉下来的过程中敲打对应的按钮。后来下落型也分化出不同的方向,比如音符向上跑,最典型如跳舞机;还有左右两边跑,比如太鼓达人等。
很多VR游戏都对这种下落型做了改良,比如《音盾》,天空中飞来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柱,需要分别用左右手柄击中,这样也算是下落型的一种,再配合VR的空间定位系统,发展成了一种全身运动。
(《音盾》界面》
不过按照平面的音游的特色,下落型音符占用空间不大,所以可以将品目大量空间运用在MV展示上。在VR游戏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玩家基本上会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光柱上,很难注意到周边环境。所以在《音盾》中,选择的场景很少,也没有太大必要设置复杂场景,因为玩家基本上看不见。
(《音乐拳击》界面》
代表作品:音盾、空之律、音乐拳击、暴走甲虫等
全屏型:眼花缭乱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全屏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初音未来》,不同于下落型相对固定的音轨,全屏型会在屏幕上设置长度不一的轨道,而且玩家根本不知道一下个轨道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所以玩家需要时时刻刻将注意力放在整个屏幕上,一面有所遗漏。
全屏型音游的难度会大幅度增加,游戏性更强,但是想要看初音跳舞,基本不可能,满屏的音符、轨道和舞蹈动作,全场混乱,一定会瞎了初期玩家的N氪狗眼。
(《热力舞伴》界面)
在VR中,《热力舞伴》算是全屏型音游的代表。在2017 CJ现场,《热力舞伴》提供了HTC Vive的追踪器,玩家带在手上就可以像对待触摸屏一样,上下左右找音轨。
玩家刚接触这款游戏时,一定会手忙脚乱,找不到方向,而且击中音轨的次数也有规定,所以从难度上说,比下落型要高很多。
同理,背景美女在跳什么,玩家根本care不到。
(Carry Me VR界面)
代表:热力舞伴、Carry Me VR
变态型特殊型:完全放飞自我的体现
在非VR环境中,其实音律游戏还进化出极其变态的玩法,能顺利攻下SSS级别的玩家前世一定是千手观音或是三头六臂哪吒。比如这款物理键盘+屏幕的非人类操作。
这类游戏在VR中还没有能够对应的,毕竟这类游戏只在街机厅中看到。目前VR音律游戏都属于下落型和全屏型的混合体,说明这两种方式移植到其他平台最为容易。
看完这些音律游戏的分类,玩家是否对VR音游产生兴趣呢?其实音游在VR中,算是一款能保留音游趣味性,同时眩晕感大大降低的游戏。而且,VR中能够自由活动的区域更大,也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目前的VR音游玩法大多Copy了街机、主机端等玩法,如果能利用好VR特性,开发出“只有在VR环境中才能玩的”音游,就更好了。
上一篇阅读:漫谈魔视互动《AM》用小拳拳捶你脸蛋再加点宗教元素升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