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雨水丨冬衣慢慢脱,三个部位“捂起来”,三款热粥,胜似补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月18日(周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今天,我们就请国家级名中医陈意教授来说说雨水养生的话题。

(制图 章琳)

  “强暖冬”需要“倒春寒”

  眼下的天气需要捂一捂

  这两天,杭城的气温逐渐回暖,让人觉得过了个“假冬天”。

  对此,陈意教授提醒,雨水时节,气温看似回升,但也是个多变的季节,“倒春寒”常常会“不请自来”,此时的气候用“乍暖还寒”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春寒料峭更觉冷。

  在陈教授看来,暖冬时节的“倒春寒”在某种程度上对机体是有益的。

  他认为,暖冬时节,由于天气不够寒冷,肾水收藏不足,来春木气生发,容易生病,而一场“倒春寒”恰好能放缓木气生发的节奏,同时加大冬令收藏的力度,好比“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当然,温暖的天气中万物生发,突然袭来的寒冷会损伤这些生生之意。

  同时,天气突变,也容易诱发一些疾病,此时,我们就需要“春捂”,不要过早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引发感冒、关节炎等,“反了春,冻断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春捂到底要捂哪里?

  

  “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陈教授说,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即,督脉),减少患感冒的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具体地说,建议从以下两点入手:

  1.不忙减衣。

  气温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冬春交替,气温很容易忽冷忽热,遇到气温回升就减衣,突然降温了若没添衣,就容易增加患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几率,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孕妇和慢性病患者。

  2.上薄下厚。

  人的阳气根于肾,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位于腰部,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发,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

  因此,冬春交替之际下半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春属木,宜养肝

  养肝并不意味着多吃动物肝脏

  雨水过后,往往意味着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中医认为,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五行属‘木’。‘木曰曲直’,即,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的特点,这个特点与五脏中的‘肝’的特点相似,因此,春季的五脏归属为‘肝’。”陈意教授说。

  春季该如何养肝?陈教授有四点建议——

  1.充足睡眠是保障。

  

  “人卧则血归于肝”,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每天零点以后入睡,若持续半年,且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患病风险将增加10%。

  在不得不熬夜的情况下,晚餐尽可能地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谷类、瘦肉、豆类及新鲜蔬果,熬夜时要注意补水。

  

  2.规律饮食不可少。

  

  规律的饮食、良好的脾胃功能是保肝基础。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

  结合春季阳气初生的特点,饮食可多吃些辛甘发散之品,如,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少吃酸收之品,如,西红柿、柑、橙、橘、柚、杏、木瓜、山楂、橄榄、柠檬、乌梅等。

  

  3.情志调适很重要。

  

  肝喜条达,恶郁抑。即,抑郁、暴怒易伤肝,因此,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4.养肝少吃肝。

  

  民间素有“以形补形”的说法,养肝是不是意味着要多吃动物肝脏?

  其实不然,陈教授表示,过多食用动物肝脏,不仅会造成机体肝火越来越旺,而且进食的动物肝脏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肝脏,反而会加重机体的负担

  因为,动物肝脏富含胆固醇,而胆固醇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

  

  “脾”被“肝”“管辖”

  养肝之际,勿忘护脾胃

  “春属木,木克土(土是脾胃),因此,开春之际正是人体脾胃功能低迷的时候,养生也要重视提振脾胃之气。”陈意教授说。

  此外,在五行上,“脾”被“肝”管辖。肝气在春天这个“主场”,很容易有恃无恐地欺负“脾”,所以,适当补脾,是为了保持“肝”、“脾”之间的平衡、和谐。

  补脾的方法有很多,中医认为,“酸入肝,甘入脾”,陈教授首推大枣和山药。

  陈教授还根据不同脾胃类型,推荐了几款汤(个人用量)

  1.肝郁脾虚型

  

  春天若养肝不得法,可使肝脏气机不畅,干扰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情绪郁闷或烦躁、胃口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推荐汤水:选用柴胡3克,麦芽2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新鲜薄荷15克,猪瘦肉150克。

  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去腥,然后先将麦芽、茯苓、白术食材放入煲内,煲45分钟,再将新鲜薄荷放入煲10分钟即可。

  

  2.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患者,主要表现为胃口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腹部怕凉、手脚冰凉。

  推荐汤水:党参15克,白术15克,生姜3片,胡椒粉3克,猪肚半个。

  食材洗干净,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

  

  3.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的人常面色萎黄、容易疲劳、胃口差,且大都比较消瘦。

  推荐汤水:党参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猪瘦肉150克。

  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去腥,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

  

  4.食积化热型

  

  此类患者大都表现为口干、脘腹胀满、腹部灼热,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臭秽或便秘。

  推荐汤水:陈皮5克,谷芽15克,葛根20克,山楂10克,鸡内金1个,鲜芦根30克,猪瘦肉150克。

  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先腥,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

  

  春天喝粥,胜似补药

  三款养生粥,动手做一做

  粥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尤其适合春季食用。民间也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

  为此,陈意教授推荐三款养生粥——

  玫瑰花粥

  

  原料:玫瑰花3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玫瑰花脱瓣,用清水漂洗干净;粳米淘洗干净;取锅放入清水、粳米,煮至成粥,加入玫瑰花、冰糖,煮沸即可。玫瑰花不宜久煮,候沸即可。

  功效:色艳香浓,理气解郁,活血调经。

  

  薏米仁山药粥

  

  原料:薏米仁、山药各30克,莲子15克,红枣10枚,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薏米仁、莲子、红枣、粟米洗净,入锅加水共煮成粥,随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南瓜燕麦粥

  

  原料:南瓜200克,燕麦片100克。

  做法:先将南瓜洗净,剖开去籽,切成1厘米左右大小的小丁块,入锅,加水煮至半熟,撒入燕麦片,搅拌均匀,以小火再煮至沸,继续煨煮10分钟即可。

  功效:补虚健脾,降糖止渴,降血脂。

  

  

  (注:前两款粥中有糖,糖尿病患者慎用,或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食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