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天不过敏?8类食物要看紧

  搜狐健康 文/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谷传玲

  婴幼儿机体发育尚不完善,与成人比起来,更容易引起过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7%的3岁以内婴幼儿对某些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正侵扰婴幼儿的健康。那婴幼儿食物过敏会出现哪些症状?什么物质易导致婴幼儿食物过敏?富含过敏物质的食物有哪些?过敏宝贝应该如何膳食?除了膳食,有没有其他一些简单的护理和治疗方法?

  我的宝宝是不是食物过敏了?

  婴幼儿食物过敏主要引起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症状,其中消化道症状主要为呕吐、腹泻,呼吸道症状主要是胸闷气短,皮肤症状主要为皮肤发红、瘙痒。轻则影响婴幼儿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可能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出现生命危险。

  不同食物引起的食物过敏,症状不同,而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某种食物过敏的症状,因此不能直接将某种症状和某种食物过敏一一对应。但是可以通过单一食物逐次引入(一种食物连续添加3~5天后再添加另外一种)的副食添加方式来及时了解、判断宝贝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并确定过敏原。

  8类食物容易引起宝宝过敏!

  易导致食物过敏的物质包括致敏蛋白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含有过敏原的转基因食品;其中90%的食物过敏由致敏蛋白质引起,例如牛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现过敏的风险高,这也证实了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致敏性。

  国标《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显示,引起过敏的常见食物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8类食物及其制品。

  如果包装食品中采用以上食物或制品作配料,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如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物或其制品,宜在配料表临近位置加以提示,例如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过花生露,再生产出的其他饮品必须加以提示。

  上述是易引起过敏的8类食物,在所有食物中,最不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是不含麸皮的谷物,2012年卫计委颁布的《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建议给婴幼儿添加的第一个副食是米粉,也是考虑了米粉不易过敏的优势。

  宝宝容易过敏,应该怎么喂养?

  远离过敏原是对过敏宝贝的最大膳食建议。给宝贝制作副食时要远离引起过敏的天然食物;选购包装食品时,家长也要留意配料表和包装上的其他关于过敏物质的标识。

  关于远离过敏原,以确诊为牛乳蛋白过敏的婴幼儿为例说明。《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给出的远离过敏原的膳食建议如下:坚持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但母亲要限制奶制品的摄入。如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牛乳蛋白过敏的婴儿应首选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不建议选择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大豆配方奶。

  保证充足钙有利于缓解过敏症状。钙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中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外渗到组织液导致皮肤过敏,从而可缓解皮肤瘙痒和水肿。补钙的最佳膳食来源是奶及其奶制品,因此即使添加副食后,也要保证每日奶的摄入量,最好每天达到300毫升奶。两岁以前建议坚持母乳喂养或婴幼儿配方奶粉,两岁以后可逐渐转变为普通牛奶。除了奶制品,北豆腐钙含量较丰富,炖豆腐、豆腐羹、豆腐汤均可;绿叶菜也含有较多钙,做成菜泥或炒菜之前最好沸水焯以除去影响钙吸收的草酸。

  保证充足维生素C有利缓解食物过敏症状。维生素C可促进毛细血管主要成分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过敏症状。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建议保证宝贝每天摄入量。水果可以作为三餐两点中的两点,上午10点多、下午4点多给孩子加餐。蔬菜沸水焯10秒后凉拌或急火快炒有利于减少维生素C损失。

  补充益生菌改善宝贝过敏症状。肠道菌群平衡有利于保持小肠黏膜的正常通透性。如果确诊宝贝肠道菌群失调,建议补充益生菌,可到药店选择益生菌的制剂,最好是肠溶性的菌制剂;但不建议给孩子喝市面上畅销的益生菌饮品,因为超市热卖益生菌饮品含糖量很高,会增加孩子龋齿和肥胖的风险;而且益生菌饮品多冷藏,其温度对宝贝娇嫩的肠道也是一种刺激。

  截至到目前,食物过敏仍无特效疗法,远离过敏原仍是最佳建议;但也可结合其他方法,达到更好效果,例如脱敏疗法,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过敏患者注射小剂量的过敏原。

  对过敏宝贝的最佳建议是远离过敏原,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充足钙、维生素C,如果宝贝菌群失调则补充菌制剂,另外可以结合脱敏疗法。

  但这些建议都是针对已过敏的宝贝,从预防的角度考虑,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6个月以后在添加副食的基础上坚持母乳喂养到两年,职场妈妈可以上班期间使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来冷藏,为了减少宝贝过敏风险和并得到其他一些健康益处,辛苦一点也值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